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隨著網絡社交平臺的蓬勃發展,輿論導向的主導權不再僅僅掌握在傳統的新聞媒體手中,自媒體的話語權也不斷地擴大,成為影響社會輿論的重要力量。本文主要針對輿論導向與馬克思主義新聞觀進行了一些分析,文章是一篇研究生論文范文,主要論述了輿論導向與馬克思主義新聞觀。
摘要:在新媒體時代下,新聞媒體的輿論導向展現出新的變化,同時,也面臨著自媒體的挑戰與新的問題。只有堅持馬克思主義新聞觀,新聞媒體才能牢牢地把握輿論的主導權,從而進行輿論調控,實現有利于國家、社會、人民的有效的傳播。
關鍵詞:馬克思主義新聞觀,輿論導向,新媒體
一、新媒體時代下的輿論導向
新媒體時代下,豐富多樣的信息使社會輿論呈現出多元化的態勢,大眾的社會生活及思想觀念也隨之受到重要的影響。新媒體時代下的輿論導向,展示出了新的變化,其隨之而來的一些問題,也值得人們去關注。
(一)傳播手段的變化
輿論導向要真正地起到“導”的作用,就需要有效的傳播手段使其輻射開去。傳播手段,可以簡單地劃分為“靠什么傳播”以及“怎么傳播”兩個部分。在新媒體時代,新聞傳播除了依靠傳統的報刊、電視廣播為載體,各種新媒體平臺也成為了不容忽視的重要傳播渠道。這些新媒體平臺(例如微博、微信等)用戶基數大、信息傳播速度快、交互性強,集群效應更為明顯,輿論導向的效果更加出眾。在“怎么傳播”方面,輿論導向在新媒體時代下,更加善用符號和標簽的作用。在寬廣的網絡信息海洋中,用戶往往通過對符號和標簽的篩選,獲取自己感興趣的新聞,一般來說,越具爭議性的符號標簽越能吸引網絡用戶的注意。這些符號標簽,也成為了幫助輿論導向擴大傳播范圍的有利武器。
(二)議程修正
議程設置是輿論導向的基礎,其為公眾設定好了關注的重點與范圍,以便更好地掌控公眾輿情的發展方向。由于網絡上信息環境的復雜以及話語環境時常變化,議程設置不同于傳統媒體的絕對化,往往會經歷多重變化,從而引發輿論導向的變化。在某一新聞事件的發展過程中,新聞媒體經常利用媒介的自凈功能,從眾多輿論浪潮中整合碎片化的信息,進行分析判斷,貼近實際、貼近群眾地進行議程修正,以求保持輿論導向的正確性、先進性。
二、輿論導向存在的問題及其影響
(一)輿論導向問題
新聞媒體的導向作用,要求其在新媒體平臺上也掌握主要話語權,自媒體的發展,無疑對此產生了強烈沖擊。新聞報道為了迎合受眾心理,逐漸降低了新聞的采用標準,新聞媒體為博公眾眼球,在信息傳播中選擇以速度和話題取勝,往往忽視了對客觀事實的深究探底,冒著新聞失范的風險,先入為主地設置議程,引導輿論走勢。在眾多新聞媒體盲目跟風的情況下,一旦輿論因為某個節點發生反轉,新聞媒體就會因導向錯誤而承受權威性減弱、公信力下降的后果。
(二)影響
近來,眾多的“輿論反轉”事件的發生,體現出新媒體時代下新聞媒體所面臨的信息困境——新聞媒體難于擔任輿論導向的重責,無法疏導網絡時代的公眾在碎片化信息的包圍中所產生的浮躁心理,甚至成為其幫兇,加劇輿論的混亂情況。從近期來看,這些事件只是社會新聞被網絡媒體的擴大化傳播;但從深遠來看,如果這種輿論導向態勢成為了一種普遍的社會現象,并且廣泛地影響著社會的心態,長久下來,必將成為嚴重的社會問題。一方面,多方輿論導向,必將導致輿論混亂,并將由此牽扯出各種問題,最終會轉化為對政府輿論控制的質疑;另一方面,這對我國對外形象的構建也是不利的,一個國家社會中的輿論情況,常常與其國家的政治情況聯系在一起,如果一個國家的主流媒體無法成為輿論導向的支配方,便容易成為他國從輿論上攻擊此國的武器。
三、馬克思主義新聞觀指導下的輿論導向
胡錦濤同志曾提出:“新形勢下,新聞宣傳工作要高舉旗幟、圍繞大局、服務人民、改革創新,堅持正確輿論導向,提高輿論引導能力,營造良好輿論環境。”[2]在新媒體時代的復雜環境下,我們需要用馬克思主義新聞觀來引導正確的輿論導向,不斷提升新聞工作者的專業素養與媒介意識,從而應對各種問題與挑戰。
(一)馬克思主義新聞觀對輿論導向的要求
1.實事求是原則。馬克思主義新聞觀,要求輿論導向堅持實事求是的原則,其關鍵在于,堅持輿論導向的真實性與正確性,保證新聞的真實可靠。新聞工作者進行輿論導向時,不能僅僅從新聞事件的表面出發,不弄清楚事實就盲目地跟風報道,要進行更深層次的挖掘,透過現象看本質,以可靠的現實基礎來說話,不人云亦云。以清醒的頭腦、實事求是的作風,腳踏實地地發揮新聞媒體的輿論導向作用。2.堅持黨性原則。馬克思主義新聞觀,要求輿論導向堅持黨性原則。這就要求新聞媒體始終保持高度的政治覺悟,自覺成為黨和政府的喉舌。當輿論偏向對政府不利的一方時,新聞媒體應深刻探究其內在的輿情問題,積極找尋佐證材料,挖掘事件真相,在輿論導向中撥亂反正,維護政府的正面形象。3.承擔社會責任。馬克思主義新聞觀要求輿論導向堅持承擔社會責任。這就是要求新聞媒體堅持“二為”方向以及“三貼近”原則,即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群眾。在服務大眾的前提下,新聞媒體同時也承擔起了相應的社會責任,要在輿論引導中堅持正確的思想路線,實現有利于國家、社會、大眾的輿論傳播。
(二)馬克思主義新聞觀指導下的輿論導向的重要作用
1.引領社會思潮。輿論導向的影響之一,是能夠引領社會思潮,修正輿論誤區。正確的輿論導向,并不僅僅意味著影響受眾去想正確的內容,還被更加寬泛地定義為引導受眾如何去理智而正確地想。并在新媒體的迅速傳播下,在受眾頭腦中,達成一種思想上的共識,最終形成一種社會思潮,并建立起有效的輿論場,面對具體事件時便發揮其作用,從而體現新聞工作的“宣傳性、針對性和實效性”。2.服務廣大人民。在馬克思主義新聞觀指導下,進行新聞輿論導向的構建時,既是對廣大人民群眾精神層面上的服務,也可以轉化為對其現實生活的指導。[3]以正確的輿論導向對民眾的思想行動進行潛移默化的影響,使其能夠在再次面對類似的“輿論反轉”事件時,能夠保持清醒的頭腦,擁有正確的立場,從而對整個社會的行為態勢帶來深遠的影響。通過輿論導向上的正確服務,在獲取有益信息后,大眾能夠擁有更好的生活,并最終對社會實現有利的反饋。
(三)新媒體時代下的新發展
1.樹立創新意識。習近平同志強調,要加快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融合發展,充分運用新技術、新應用,創新媒體傳播方式,占領信息傳播制高點。[4]這要求新聞媒體積極實行媒介融合,傳統媒體與新媒體優勢互補,在新媒體平臺上同樣占據輿論主導地位,并在傳播方式方法乃至技術體制上進行積極創新,提升融合媒介的公信力、影響力、傳播力,以達到更好的傳播效果。2.講究宣傳藝術。憑借其草根性,自媒體往往得到網民的追捧,其言論也易為網民所接受。新聞媒體要想繼續保持輿論導向上的優勢,首先要掌握貼近民眾的審美,用人民群眾喜聞樂見的方式,用“接地氣”的短話、實話、新話,增進與受眾的交流和互動,同時,體現正確價值觀的宣傳藝術。但這并不意味著輿論導向要一味迎合受眾喜好,而是指新聞媒體能夠在多種思潮下,準確把握最有利于受眾,同時也最容易被受眾接受的輿論導向,從而使輿論宣傳深入人心。
四、結語
在新媒體時代下,面對復雜的網絡環境以及新興自媒體的猛烈沖擊,新聞媒體的機遇與挑戰并存。越來越多的“輿論反轉”事件的發生,使網絡輿情處于一個不穩定的態勢,激烈的輿論交鋒背后,體現出了網絡輿論環境下對權威輿論導向主體的呼喚,多元化、融合化、規范化的現代傳播體系亟待建立。在當下,新聞媒體只有不斷地加深對馬克思主義新聞觀的理解,并在馬克思主義新聞觀的指導下,堅持正確的符合時宜的輿論導向,確保新聞的真實性與客觀性,保持正確的政治方向,兼顧服務人民和社會效益,并以此去影響受眾,掌控輿論大局,最終才能真正確保其在輿論傳播中的主體地位。這對維護社會穩定,更好地實現上情下達,實現有利于國家社會人民的有效傳播,具有深遠的意義。
參考文獻:
[1]王泱泱.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重點教材-新聞學概論[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135.
[2]劉建明.馬克思主義新聞觀經典讀本[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9:134-136,104-114.
[3]崔智慧.馬克思主義指導下的新聞輿論導向的構建[J].新聞學,2014(3):23-24.
研究生論文發表期刊推薦《新聞知識》一直保持在新聞理論與新聞實踐上的較高品位,關注新聞界的熱點和新聞改革的難點問題,及時提供這方面的新經驗、新成果、致力于提高新聞隊伍的政治、業務素質,融理論性、知識性、新鮮性、實用性于一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