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隨著計算機網絡的迅速發展,網媒逐漸興盛起來,并隱有取代紙媒的趨勢。本篇新聞論文將紙媒與網媒進行比較,分別分析優劣,認為網媒是一種趨勢,網媒不僅在改變著信息傳播的方式,更改變了信息呈現的形式。傳統紙媒應當在借鑒網媒的傳播優勢,改革自己的發展方式,來獲得更廣闊的生存空間。
推薦期刊:《網絡新媒體技術》是由中國科學院聲學研究所主辦的公開發行的科技刊物,創刊于1980年,系月刊。主要刊登有關計算機科學研究與應用方面的研究論文和研究報告, 在科學試驗和現代化管理中計算機應用方面所取得的新進展、新成果、新技術、新方法。
[關鍵詞]紙媒;網媒;發展趨勢
1紙媒與網媒的優劣勢比較
1.1報刊新聞方面比較
1.1.1時效性
毋庸置疑,在新聞播報傳遞時效性方面網媒占據絕對優勢。紙媒因其傳統排版、印刷、物流、銷售等環節制約,無法在時效性上與網媒抗衡。例如,在 2014年馬航370航班失聯新聞報道時,網媒占據新聞首發和動態跟蹤的絕對優勢,由于事件不斷進展,使得網媒在博得眼球、吸引注意方面大賺一筆。
1.1.2內容性紙媒與網媒的競爭在某種程度上來講就是內容的競爭,紙媒能否贏得讀者、贏得哪些讀者終歸要拿內容說話。《人民日報》內容的權威性,就在讀者群中形成了深刻的印象。這正是一個媒體獨有的超越其他媒體的內在能力的表現,也正是紙媒的內容核心競爭力[1]。例如,我們關注到在播報馬航 370航班失聯的全部網媒報道中,絕大多數網媒為保障報道準確性和內容性,均要援引《人民日報》等主流紙媒正式報道內容。再如:根據網絡對2008年5月 20日至6月20日的《云南日報》、《春城晚報》關于救災重建報道的統計顯示,并與網絡內容進行對比,得出87.6%的網絡相關報道來自紙媒的信息內容。
1.1.3互動性傳統紙質媒體的傳播態勢,本質上是單向性傳播,能夠產生和引領輿論,但無法掌握具體輿情,很難與讀者達到互動效果,致使傳統紙媒難以與時俱進不斷自我突破創新和適應市場真實需求。例如,同樣的一個報道,讀者從網媒獲悉后既能同他人在交談中分享,還能通過互聯網以新聞評論形式進行深入互動,產生網絡輿情和輿論導向。從這一點上看,傳統紙媒的劣勢較為明顯。
1.1.4版權與成本問題版權是傳統紙媒的重要組成,更是保障傳統紙媒效益的法律武器。然而,在與網媒競爭過程中,傳統紙媒固守版權,但卻始終無法解決成本競爭問題。這也就是報業沒落這一說法的最初來源之一。
1.1.5區域限制傳統紙媒有突出的區域特色,以網媒為首的新媒體是面向全國甚至是世界范圍,因此很多具有區域特色的報道如不通過網媒傳播則會限定在指定區域內,影響傳播發展。
1.2圖書雜志方面比較
(1)從成本上看,網絡雜志通過“軟件+硬件”的方式將雜志成本無限降低,這里的軟件是指雜志制作軟件,可以無限復制以便降低成本;而硬件則是代表電子雜志的傳播平臺,比如我們現在可以用手機、筆記本、平板電腦等,是具備較高普及利用率的信息平臺。相比之下,傳統雜志的成本受多方面因素影響總要高于對應的電子產品。
(2)相對于紙質雜志來說,網絡產品更加易于管理,如一般性閱讀軟件采用注冊管理機制,永久保存、不占空間。同樣,對于圖書而言,電子圖書成功將實物與電子可視品進行轉化,我們也就不必在厚厚的實體書籍管理存放上絞盡腦汁。
(3)網絡圖書雜志的擴展速度和廣度遠高于傳統紙質圖書雜志,電子化社會下的電子產品凸顯智能特性,同時也符合時代潮流的發展和要求。網絡圖書因其包含內容信息量大,甚至帶有紙質產品沒有的視頻或影音資料,因而會更受歡迎。
(4)需要強調的是,在圖書雜志方面,傳統紙媒與網媒相互吸引、互助提升的特別關系。例如,網媒介入圖書雜志時,最初以市面上成功的紙制圖書雜志為底本,專門制作成為電子版本,以迎合特定群體需要。而對于某些在網絡上成名的文章素材,也會有專門制作成為紙媒銷售的成功經驗,比如:《盜墓筆記》、《鬼吹燈》、《黑道風云》等圖書就是將網絡媒體紅極一時的電子連載小說整合,再以紙制作品出版。另一方面,從審美角度,網媒在圖片拍攝和呈現方面難以與帶有實際質感的紙質圖書雜志相比較和媲美。
1.3比較結論
通過上述分析,紙媒與新型傳媒相比,雖然在傳播方式和技術方面遠遠落后,但傳統紙媒在專業化傳媒隊伍建設、品牌優勢、出版傳媒經驗等方面仍然占據相對優勢[2]。其成因在于:一是傳統傳媒占有大量人力物力資源,具有豐富的媒體策劃和市場運作經驗。二是傳統傳媒帶有明確的區域競爭性,甚至帶有地方特色。三是傳統傳媒具有較強的公信力和權威性,傳媒的輿論導向、思想高度、高雅格調決定了其在消費群體中的聲譽和地位。
同時,通過這種比較我們也不難看出,面對網媒的迅猛發展速度和得天獨厚的技術優勢,傳統紙媒確實遇到前所未有的挑戰和擠壓。
2紙媒與網媒的關系界定
從大的層面來說,紙媒和網媒都是傳播媒體,都擔負著媒體應該擔負的責任和道。媒體的總體力量相對薄弱,傳媒業來自外部的威脅和壓迫始終高于內部。網媒和紙媒,在作為社會公器的終極目標上互為補充、聲援、掩護和支持,雙方在此層面上就是唇齒相依和惺惺相惜的關系。紙媒和網媒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還需要共存。[3]網媒促進紙媒深度發展,網絡傳播之“快”有快的好處,但紙媒傳播之“慢”也并非是壞事。紙媒不能與網媒拼時效性,而應該發揮慢的優勢。事實上,正因為網媒的不斷壯大,恰好促進了紙媒深度報道的跨越前進。網媒傳播的平民化和紙媒傳播的精英化,正成為一種趨勢。 3以紙媒為首傳統出版媒體轉型發展趨勢探究
3.1思路轉變
紙媒需要具有變革意識,媒體平臺不能僅局限于紙上,而是利用多渠道、多元化、多角度、多方式的全面發展。網媒起步和發展壯大為紙媒提供了很好的借鑒平臺和比照,作為傳統的出版行業必須要摒棄單項發展思維,從產業鏈條調,產業結構合理優化開始,制定符合中國特色的出版專項發展規劃。
3.2媒介融合奠定發展基礎
媒介融合是解決傳統紙媒與網媒關系的最佳方案。媒介融合就其本質特征來講就是互借優勢。媒介融合是在新的傳播技術不斷推動和幫助之下,讓傳統紙媒與現代化新型傳媒不斷走向合作,利用各自的傳播優勢進行補短取長,將傳統紙媒行業所具備的印刷、音頻、視頻、數字媒體等與新型網媒進行最大限度的融合,拓寬信息傳播的廣度,加深信息傳播的寬度,搶占市場。
3.3鏈條式產業化開創全新轉型發展模式
在媒介融合的基礎上,通過對自身資源的優化組合和定位分析,以完整的產業鏈條促進傳統紙媒向多元化、集團化方向發展。在建立產業鏈條和信息平臺時,產業鏈條可以完全突破傳統傳媒領域,建立與傳媒有關的新型產業,媒體更像是帶有實體產業的網絡電商,在不斷順應文化產業發展趨勢和市場變化的同時,依據戰略轉型,開創新的產業市場;傳媒信息可以通過網站、郵箱、留言、論壇、社交軟件、評論等網媒手段對平臺信息實現快速共享和互動。另外,傳媒行業應當充分利用傳媒本身的市場效應和廣告效應,在產業鏈條指導下大膽跨界,自我突破,找到多元化發展的道路。這里的跨界不單純指邊界,更指的是界域。
雖然,紙媒高峰期早已過去,但是對于出版行業來講,如果能夠在新形勢下做好產業鏈調整,做好跨界,傳統出版的第二個高峰將很快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