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在新科技發展的今天,有關數據新聞的新戰略技術有什么變化呢,要如何來促使現在新聞技術應用模式呢?本文是一篇新聞論文。我們也都知道信息是美的,但是如果沒有信息圖表的話,信息將是一堆枯燥雜亂的數據,毫無美感可言。信息圖表是指對各種信息進行形象化、可視化加工的一種方式。作為視覺化工具的信息圖表包括:圖表、圖解、圖形、表格、地圖和列表等。而數據新聞最大的成功就是能夠將獲得的數據轉化為美麗的、能給人深刻印象并且有意義的圖形。在數據新聞大行其道的今天,通過分析數據新聞的呈現方式,能透過數據的面紗,對數據新聞報道形式的特征窺得一二。
摘要:大數據時代是我們生活、工作與思維大變革的時代,在經濟學、政治學、社會學和許多科學門類都發生著巨大甚至是本質上的變化和發展,進而影響人類的價值體系、知識體系和生活方式。①在新聞傳播領域,對大數據利用行為,使得新聞生產方式和新聞表現形式都出現創新,那就是數據新聞。由于數據驅動和互動可視化等特點,數據新聞的新聞采寫理念和新聞表現方式與傳統新聞有所不同,其報道形式相比于傳統新聞形式有所創新,呈現出新的特征。
關鍵詞:數據新聞,新聞新科技,新聞論文參考
一、從數據新聞生產流程看數據新聞報道形式
數據新聞或稱數據驅動的新聞,被認為是計算傳播學的一個具體應用,它通過挖掘和展示數據背后的關聯與模式,運用豐富的具有互動性的可視化手段來展現新聞事件和新聞人物。②根據新聞報道的一般流程,可將數據新聞報道分為三個階段,即獲取數據、處理數據和呈現數據。
新聞論文:《當代傳播》,《當代傳播》連續五屆入選全國新聞核心期刊,自2008年起入選CSSCI來源期刊。榮獲中國期刊方陣社科雙效期刊、中國社科期刊學術論文統計數據庫核心刊物、中國核心期刊(遴選)數據庫收錄期刊、中國科技期刊500精品數據庫收錄期刊、第一、二屆新疆優秀社科期刊等稱號。自1999年(首屆)至今,已連續六屆榮獲新疆期刊獎。其刊用的論文被其他知名刊物采用、轉載、摘登的比率居全國新聞理論期刊前列。
1、獲取數據:從倚重文字到數據為主。在傳統新聞編寫中,一條完整的新聞報道大致包括時間、地點、人物、事件、原因等要素。只要能夠確定這些要素,基本上一篇新聞報道就能見諸報端,所以記者報道新聞的首要任務就是采集新聞所需的要素,而文字就是最為主要的表達載體。當然一些報道中也有數據或是數字,但其僅僅起補充說明的作用。反觀數據新聞,首先,似乎很難找到這幾個要素,即使有也是非常模糊和弱化的;其次,文字的作用被極大地削弱了,扮演了之前數字的角色――補充說明,數據成了整篇新聞的主角;再者,數據新聞的新聞線索是海量的數據,記者通過挖掘獲取數據背后的意義形成新聞報道。因此,不管是從要素缺失、角色互換、新聞線索變化等都說明,數據獲取階段新聞生產方式的改變,新聞報道從以往更多的是文字為主、數據為輔或是數據與文字相輔相成,轉變成數據為先、文字在后,數據驅動新聞,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了新聞生產的思路與流程。不同于傳統新聞的主體由對事實的描述或當事人話語引用構成,數據新聞更多的是對數據的展示。③
2、處理數據:從編寫新聞到分析數據。編寫新聞的實質是對新聞報道中的信息選擇。新聞報道是信息的傳播,而信息是新聞報道的核心。在傳統新聞編寫階段,其實就是強化主信息在新聞報道中的作用,分清什么是必要信息和冗余信息,如何選擇報道角度等一系列編寫行為。數據新聞編寫階段,其實是一個放大的信息選擇過程,處理海量的數據信息,從數據中分析出有價值的新聞。擁有海量的數據是處理數據的前提,理解這些海量的數據過程,即分析數據。數據團隊首先要做的就是在擁有數據新聞基礎之上對數據進行篩選,從而根據關系、情感、空間等來重組數據。接著再選取其中有價值的主信息,通過各種可視化手段將數據展示出來,通過數據的視覺力量強化分析挖掘數據背后的深層次新聞故事。
3、呈現數據:從新聞敘事到可視化敘事。新聞報道的敘事形態包括終結式報道與再現式報道兩種基本形態,其中終結式報道就是偏重于結果的敘述,而再現式偏重于還原事實過程的敘述。在傳統的新聞報道形式中,消息和通訊是最為主要的報道形式,消息類文體常用終結式敘事,源于其重于新聞傳播速度的功能取向;通訊則常用再現式敘事,與其重于深度報道的功能取向是密不可分的。數據新聞報道的可視化敘事,是對傳統新聞敘事的加工和創新,是將抽象數據具象化,在挖掘出數據之間的相關性形成新聞文本的同時,制作出具有高度動態性、參與性的可視化信息,用動態、直觀、互動的文本挖掘出數據背后的深層意義。這種敘事模式既增強了文本的交互性、內容的易讀性,又加強了傳受雙方的互動性,為受眾檢驗和學習數據新聞中所包含的信息提供了更加便捷的渠道。④
二、從數據新聞呈現方式看數據新聞報道形式的特征
1、傳播可視化特征明顯。可視化是利用計算機圖形學和圖像處理技術,將數據轉換成圖形或圖像在屏幕上顯示出來,并進行交互處理的理論、方法和技術。可視化是數據新聞不可或缺的要素之一,其最主要的呈現方式就是各種信息圖標,英國《衛報》就曾針對一周內酒精消費在下降但和酒精相關的入院(醫院)率卻在上升這一新聞采取了數據新聞報道的形式。在這篇新聞里,記者運用兩張柱狀圖、兩張線性動態圖、一張表格以及一張新聞圖片和簡短的文字說明串起了整個報道。這篇報道沒有形容詞、沒有導語、沒有采用倒金字塔結構,但其實用效果卻一目了然。
當然,柱狀圖、餅圖等常規可視化手段難免會讓受眾產生審美疲勞,有創造力的信息圖表制作者可以不斷地引入新的視覺手段,讓數字更加感性,讓可視化更加生動形象。以騰訊網“中國幸福地圖”為例,“中國幸福地圖”是騰訊網以1000 多萬名網友參與的調查數據為基礎制作的一個中國網民對所在城市滿意度的信息圖表。在這個圖中,沒有用常規的柱形,而是用一個個立體的小人形代表了滿意程度的百分比。數字“形象化”中的“形象”創新,是未來可視化設計中的一個重要方向。⑤
2、文體特征跨界明顯。任何一種文體都是時代和社會的產物,其發展和創新受時代和社會變遷的限制。大數據時代“數據新聞學”集中體現了跨學科、精細化、多平臺的特點,具體來說,除了傳統的文字編寫、音視頻制作外,專業記者還要掌握包括社科研究方法、計算機數據抓取與處理、可視化、平面交互設計、計算機編程等眾多領域的知識和技能。正是由于數據新聞有以上特點,數據新聞的文體特征與傳統新聞文體格式比較固定、操作程式化相比,新聞報道的這種固有模式被打破,文體特征出現模糊化傾向融合。⑥往往在一篇數據新聞報道里,既沒有導語也沒有正文甚至有的報道連文字都很少,整篇新聞報道就是大量數據的展示,或是經過分析計算制作的精美圖表。再者,數據新聞通過大量的數據講述數據背后經挖掘而得的新聞故事,這就與傳統的通訊大相徑庭。全篇幾乎不見幾個文字,但讀者通過閱讀各種圖表卻讀出了數據背后的新聞故事。
3、融合報道大勢所趨。融合報道又可以叫做整合型報道,即在大量的信息中篩選和梳理出更加深層次的東西,以獨特的視角和獨特的組合、獨特的觀點來駕馭這些材料。數據新聞的生產流程是通過開放的數據庫獲取大量的數據,并對這些數據進行分析處理,梳理出新聞媒體認為有價值的新聞事件,通過可視化手段利用大量的信息圖標,從時間跨度和空間維度或是全視角對新聞事件進行報道,而不是單單針對某一新聞事實和切入角度實施簡單的事件報道。例如,在分析禽流感的蔓延過程時,我們的視野不能僅僅局限于某一個局部地區,而應該是整個中國,在大范圍的空間中,可以更清晰地看到禽流感的整體發展、擴散規律。而如果把這個流感擴散圖與候鳥的遷徙圖對照,也許能找到探尋禽流感感染源的線索。這樣,會讓受眾全面了解禽流感的蔓延過程,新聞報道的意義也就凸顯了出來。在未來新聞報道中,這樣的新聞報道會越來越多,數據新聞的融合報道會越來越受到受眾的喜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