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摘要:暴力是一種激烈而強制性的力量。通常是指個人或犯罪集團之間的毆斗以及兇殺。國家、民族之間也往往會發生暴力事件。權力的形成也往往要訴諸暴力威脅,強制對方服從。文章發表在《作品》上,是新聞傳播論文發表范文,供同行參考。
關鍵詞:新聞傳播,血腥,暴力事件,負面因素
人類很早就為了生存,通過暴力手段從自然界掠取生活必需品。在社會發展跨越階段,被壓迫階級通常采用暴力手段推翻統治階級。被壓迫階級在長期的壓迫下,在經濟、文化等方面處于劣勢,但是人數多,所以暴力成為推動社會進步的利器,列寧說暴力是革命的火車頭。
1、引言
在對血腥暴力事件的新聞采訪報道中,客觀真實地還原事件對公眾是否有益?的確,新聞工作者的職責就是及時全面公正客觀的報道新聞事件,這樣不僅有助于公眾了解事實真相,還有助于減少流言蜚語的產生。但是在報道血腥暴力事件時,記者的報道極易對公眾產生負面影響。本文結合血腥暴力方面的相關新聞事件,從倫理學角度對血腥暴力事件新聞傳播的負面影響進行分析,并且闡述新聞媒體應遵循的倫理規范。
2、血腥事件新聞傳播的負面影響
(1)新聞價值第一,忽略人的心理
追求新聞價值是新聞記者的職業要求,但是面對血腥暴力事件,如果一味追求新聞的轟動性,則很容易陷入倫理失范的困境。新聞媒體缺乏社會責任感表現在一些媒體對暴力血腥事件的細節化描寫,甚至公開傳播血腥恐怖的現場畫面或死者照片。
2012年國慶長假期間有一起南京市民排隊鋸鹿角喝鹿血求長壽的新聞報道,報道刊登的圖片很是血腥,將被鋸鹿角的鹿真實的放在報道中,這樣的圖片使公眾感到很是可怕。同時還對鋸鹿角喝鹿血進行了詳細描寫。這些直接的描寫將血腥表達的一覽無遺,但是這些血腥的畫面會是的人們的心理受到很大的震撼。動物是人類的朋友,而人類確實這樣的殘忍,既然別人都這么殘忍,自己要做的事就不殘忍了。這樣的思想一旦根深蒂固,那么很多人就會更殘忍的對待動物,心理有可能會更加的扭曲。比如說之前網上的虐貓事件等等。
(2)新聞導向偏移,讓暴力“示范效應”成為可能
對于血腥暴力新聞報道需要媒體從業者慎重發稿。細節化描寫有誘發類似事件再次發生的可能。雖然對“媒體暴力”是否引發了“現實暴力”仍存在爭議,但媒體報道產生的負面“示范效應”,值得深省。因為特殊的社會影響力,媒體的報道可能會引起報道的受眾對新聞報道中行為的模仿,及新聞報道產生“維特效應”。在進行血腥暴力事件這類內容危害生命的報道時,尤其要防止“維特效應”的產生。不要使原本“正義”的報道變為了犯罪行為、自殺行為的“幫兇”。
3、新聞傳播血腥暴力事件應遵循的倫理規范
(1)新聞第一原則與人道主義的平衡
對于新聞媒體來講,獲取最具價值的新聞素材是其追求。但是,血腥暴力事件具有其特殊性,容易使新聞記者陷入倫理批判中。南非白人自由攝影師凱文·卡特的故事就是一個典型的案例。他因拍攝《饑餓的蘇丹》獲得了1994年美國普利策“特寫性新聞攝影”新聞獎,但他在獲獎三個月后便選擇了自殺。
(2)要有保護未成年人的觀念
未成年人的身心發育都未完全,是最容易受到新聞影響的群體之一。記者需要謹慎地處理血腥暴力新聞中對未成年人的采訪和報道。暴力鏡頭對青少年有暗示作用,長期耳濡目染后,比較容易在類似的生活情境中表現出攻擊行為,這需要引起媒體的足夠重視。所以血腥暴力事件在報道時要有合適的方式,得體的語言,正確的輿論導向。
在同類血腥暴力新聞中,媒體可以通過一些分析比對報道呈現事實,給予政府及社會一些警示,給予這些人以格外關注。報道的側重點進行偏移,不僅可以很好地解決遇到此類新聞報道還是不報道的問題,還可以很好行使媒體的職責。
4、結語
新聞媒體是社會公正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血腥暴力事件是新聞報道中的敏感部分,十分容易觸及倫理道德問題,比如忽視人道主義關懷、忽視新聞媒體的社會責任和缺失正確的輿論導向等等。因此,對血腥暴力事件進行報道時,記者務必要慎重,秉持對公民個人的尊重,使得公眾心理能更加健康,盡量減小新聞報道的負面影響,使新聞傳播符合倫理道德與法律法規。新聞傳播傳達的除了是真實的事件外還要謹記的就是要考慮公眾的心理與生理,爭取社會的真正和諧。
中級文學職稱期刊發表:《作品》雜志秉承“文學性、當代性、南方性”的辦刊宗旨,堅持純文學的品格,堅持正確的政治思想導向,堅持弘揚主旋律,提倡多樣化,以繁榮文學創作,扶持文學新人為己任。主要反映廣東改革開放以來各條戰線的建設成就以及廣東經濟特區、僑鄉、山區、水鄉的建設成就和社會風貌,發表本省老、中、青作者的文學作品,研究、探討有關創作問題;向讀者推薦、評介廣東省和國內優秀文學作品。曾用刊名:廣東文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