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摘要:在教學中,我們的語言是否能夠引起學生的興趣,也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學生的成績。試想一下,如果一個教師只是單純地對課本知識讀一遍,這樣的課堂必定是毫無生氣的,學生們也會感覺到單調乏味,難以保持對數學的興趣,數學的教學質量注定也是比較差的。如果我們教師在課堂上適時采取一些幽默的語言,甚至于開一個小玩笑,讓學生能夠笑出來,這樣課堂的氛圍就能夠有所保證。此外,在讓學生進行回答問題的時候,如果回答的比較正確,我們應該贊揚一下學生,即使回答的錯誤也應該對他們進行鼓勵,鼓勵他們好好聽課,這樣維護了學生的自尊心,教師與學生之間的關系就拉近了很多,學生也能夠從心理上開始欣賞教師,進一步喜歡我們所教授的課程,從而能夠更加樂意與學習數學,慢慢地進行下去,他們的數學成績則會得到相應的提高。對于教師而言,教學質量就能夠得到有效提高。
關鍵詞:數學教育,小學教學,學前教學管理
小學數學新課標中明確指出:探究數學的重要方法之一便是觀察和實踐。只有將教學與生活聯系起來,即把書本里學到的知識,能在日常生活遇到問題時熟練運用,增強學生的應用意識與實踐能力。那么,在我們小學數學的教學中也要重視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也就是要讓學生們從課本中走進生活里,從課堂上走進課堂外。那么,如何能實現這一點呢?這就要求教師不能只教書本上的內容,書本上沒有的也要用心對待。科學合理的調整書面教材,在充分利用現行教材的知識大綱外,同時又要學會開發與創造,為學生設計更多的實踐活動,啟發學生更好的將課本知識融入到生活中去,進而讓學生更有效的運用數學知識來解決生活中存在的問題,提高學生應用意識與實踐能力。
一、創設情境,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我們常說“數學即生活”.意思就是數學來源于生活,又服務于生活.因為數學是一門基礎學科,數學與我們的現實生活關系密切。為此,在數學教學中,教師要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己有的知識體驗出發,恰當地選用貼近生活的問題,創設情境,啟發學生把生活中的現象與問題和數學緊密聯系起來,從數學的角度運用數學知識對其進行思考、解釋、闡述,例如,我們日常用的長度、重量、溫度等單位,兩點之間線段最短等距離問題,求某一空間的體積運算等問題,讓學生認識到學習數學知識對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有很大的幫助,從而引起學生探究的興趣.學生通過親自參加探究性實踐,學生在實踐過程中付出了自己的努力,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和水平,克服了眾多的實際困難,按照自己的思考設計方案,這樣就培養了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學生學習數學的能力得到提高,為他們的終身學習奠定堅實的基礎.
二、充分備課,優化課堂
第一,新課程要求改掉過去滿堂灌的教學方法,提倡學生的主動性和主體性.這就要求教師在課前要充分備課,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教學設計中抓住學生思維的特征.陶行知說“先生的責任不在教,而在教學生學.教的法子必須根據學的法子.”
在數學教學中,教師應留足思維的空間,讓學生自己探索,進而得出結論.教師的備課應該使課堂成為學生的天地,提供學生自主獲得信息的機會,讓他們積累知識、解決問題,達到培養能力的目標.這樣才能真正實現學生學習方式的多樣化與自主性.
第二,優化數學課堂教學,重點是充分研究教材內容、學生對基礎知識掌握的情況,教師圍繞教學目標科學、合理地設計數學課堂教學過程.在數學教學中,教師應充分調動學生探索知識的積極性,讓學生主動參與、積極思考,關注全體學生的發展,讓每個學生都有參與課堂思考、討論的機會.在數學教學過程中,往往有一些知識點是學生難以理解和掌握的,教師必須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讓學生明確每節課的教學重點和難點,把握住教學的重點,分解難點,提高課堂教學效果.師生探究重點內容,是整堂課的教學關鍵.教師可通過投影儀、PPT、幾何畫板等直觀教具,使學生對所學內容在大腦中留下深刻的印象,激發學生學習、探索新知的興趣,提高學生對新知識接受與理解的能力.
參考文獻:
[1]段百元.小學數學教學心得體會[N].伊犁日報(漢).2008年
[2]曹建強.小學數學教學基本途徑探究[N];隴南報;200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