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對現代大體積混凝土的施工技術除了技術上的研究意外,還需要管理上的科學的方法。本文主要針對施工技術和管理方法展開探討,提出了一些施工上的保障方法和管理上的手段。
關鍵詞:大體積混凝土 施工技術 管理手段 材料配比
隨著當代經濟的飛速發展,越來越多的大體積混凝土建筑出現在城市與工廠以及交通干線上,這些大體積混凝土建筑包括車站、廣場、橋梁等建筑規模較大的地方。所謂大型混凝土是指混凝土結構物實體最小尺寸等于或大于1m,或預計會因水泥水化熱引起混凝土內外溫差過大而導致裂縫的混凝土。現在出于公共安全、建筑使用壽命等多方面的考慮,對大體積混凝土建筑的要求越來越高,那么對它的施工技術與管理措施研究就很有必要了。
1.大體積混凝土施工技術與管理
對大體積混凝土進行施工時需要做好施工準備、混凝土的配置、在施工過程中才是真正的施工技術。施工準備工作包括施工器具的準備,混凝土的申請,準確掌握混凝土的需求量,以及混凝土的初始凝固時間和澆筑時間,檢查施工設備,核實施工人員,準備好各種防護材料等。
1.1大體積混凝土的配置
為了能夠使混凝土能夠在使用過程中不出現問題,在對大體積混凝土的配置上有嚴格的要求。
首先,在選材上粗骨料宜采用連續級配,細骨料宜采用中砂。其次就是在外加劑的使用上宜采用緩凝劑、減水劑;摻合料最好采用礦渣粉、粉煤灰等減少水泥之間的間隙。還有就是在保證大體積混凝的混凝上強度及坍落度要求的前提下,為了降低單方混凝上的水泥用量,應提骨料和高摻合料的含量。最后水泥應盡量選用水化熱較低、凝結時間較長的水泥,這樣可以降低溫差,比如可以采用的水泥類型有低熱礦渣硅酸鹽水泥、礦渣硅酸鹽水泥、熱硅酸鹽水泥、大壩水泥、火山灰質硅酸鹽水泥、粉煤灰硅酸鹽水泥等。
1.2大體積混凝土的施工技術
現代建筑大體積混凝上施工,其特點就是體積大,而它的表面系數比較小,水泥水化熱釋放相對集中,建筑內部溫度上升比較快。這樣就會導致大體積混凝土建筑的內外溫差加大影響工程的質量,為了能夠保證工程的質量,對大體積混凝土的施工技術有如下要求:
(1)大體積混凝土的溫度控制。把握好大體積混凝土內外的溫差,把它們控制在一個相對較小的范圍內。
(2)應力控制。相對于溫度控制而言,應力控制更加重要,因為這直接關系到大體積混凝土的承受能力、抗拉力的強度、以及它的柔韌程度等。這些都關系到大體積混凝土建筑在使用過程中的安全性與生命的持久性。
(3)混凝土的傳輸。基于多種因素的考慮,大體積混凝土的傳輸應該根據工程自身特點采用泵送混凝土,在傳輸之前優化配合比,摻入減水劑、保證混凝土出機和入倉時的質量要求。嚴格控制混凝土的拌制時間,一般為60秒左右。
1.3、大體積混凝土的施工管理
對大體積的混凝土的施工管理主要包括兩個部分:質量管理和時間管理。也就是說在構建過程中不僅要保證建筑物的質量,還要保證能夠按期完成交付使用。
(1)原材料的控制。對水泥、砂、石等必備的建筑材料的質量必須有嚴格的要求,需要專門的質量檢測人員進行檢查,在試用合格后方可正式投入使用。
(2)勞動力和機械設備的控制。大體積混凝土建筑與一般的工程不同,它歸根到底還是需要勞動力與機械來完成的一項工程,所以就必須保證勞動力的供應,機械的連續使用。
(3)施工過程中質量的控制。對大體積混凝土建筑的和質量控制需在過程中把握好,包括對各項工程的檢驗與審核,材料的使用情況等各個方面。
(4)時間進度的控制。任何一個項目都是由一個項目周期的,為了能夠如期交付使用,就必須做好時間進度的控制。
2.存在的問題分析
2.1技術上的問題
在對大體積混凝土建筑施工的技術上會存在以下問題,需提高承建人員以及技術人員的警惕。
(1)混凝土配比上的不合理。對水泥、骨料、外加劑等多種原材料的配比上沒有按照既定的質量要求,或者在配比的過程中存在疏忽,導致配比出來的混凝土無法滿足強度要求和坍落度的要求。
(2)傳輸過程中的失誤。由于傳輸的不及時而影響使用,由于不明確混凝土的凝固時間,從而導致在傳輸中沒有把握好最優的傳輸時間;或者因為設備的問題,混凝土傳輸泵出現故障而沒及時維護。
(3)施工過程中的問題。混凝土澆搗方式及順序、分層厚度、振搗方式、混凝土二次抹面、混凝土養護等都將對溫度裂縫的產生有一定影響。如果控制的不好,就會導致裂縫的出現。
(4)不利環境的影響。應付施工中的不利環境,對大體積混凝土建筑施工的要求更高,如果在6—8月開展的施工,在基坑處于地面下11m左右,坑內空氣流通較慢,坑內氣溫較高,加劇了底板混凝土溫度控制難度。
2.2管理上的問題
在大體積混凝土建筑的管理上也會出現漏洞。
(1)大體積混凝土產生裂縫多出現在升溫對或降溫時,升溫時易出現表面裂縫,一般混凝土成型后第三天升至最高,也最容易出現表面裂縫。管理的過程中可能會忽略這一問題,建筑的質量。
(2)人員與設備的管理問題。在施工的管理上可能會出現人員與施工設備的缺乏問題,施工人員與施工設備不能相匹配的問題,甚至還會出現人員與人員之間溝通的不足而導致在建工程的工作上的重復性與遺漏性,管理者與施工人員的溝通不足而導致在建工程并沒有達到預期目標。
(3)時間管理上的問題。管理者對大體積混凝土建筑工程的時間把握力度不夠,不能準確掌握工期,或者分不清楚各項工作開展的主次,從而導致工期的延誤。
3.技術與管理的優化措施
3.1施工技術的優化
(1)材料配比與選擇。對施工技術的優化首先體現在原材料的配比上,大體積混凝土材料的配比是保證該建筑質量的關鍵。在選材上掌握水化熱低、降低放熱峰值、延緩放熱峰值、減小混凝土體積變化等的材料。在對水泥選用上應該普通硅酸鹽水泥,它早期強度較高,品質比較穩定,與外加劑適應性好,保水性良好。粉煤灰摻量應選擇II類,可以有效達到降低水化熱及保溫混凝土溫度的目的,同時可明顯降低混凝土收縮程度;摻合料,緩慢的設定的時間為11 - 13個小時,可有效降低水泥水化熱高峰,水化熱延遲時間,采取這種方式可以確保施工的連續性,在對骨料的選擇上應該有穩定的質量保證。
原材料選擇表
材料名稱 |
材料品種 |
材料規格 |
主要技術指標 |
質量狀況 |
砂 |
河砂 |
中砂 |
細度模數>2.31,含泥<3.1%,泥塊含量<1%,B類集料 |
符合:JGJ52、GB/T14684、GB6566標準要求 |
泵送劑 |
XDL-7 |
一等品 |
對鋼筋銹蝕:無,氯離子含量:0.03,堿含量:2.07%,氨含量:無 |
符合JC473、DBJ01-61-2002、GB18588標準要求 |
水泥 |
P·O |
42.5 |
強度富余系數:>1.22,堿含量:0.669%,氯離子:0.009 |
符合:GB175、GB6566標準要求 |
石子 |
碎石 |
5-25 |
級配:連續級配,含泥量<0.50%壓碎指標:7.1%針片狀含量:3.0%,B 類集料 |
符合:JGJ53、GB/T14685、GB6566標準要求 |
摻合料 |
粉煤灰 |
II級 |
細度:13,堿含量:0.32%需水量比:97% |
符合GB1596標準要求 |
膨脹劑 |
UEA |
一等品 |
氨含量:無,堿含量:0.289%,氯離子含量:無 |
符合JC476標準要求 |
在原材料的配比上應該嚴格按照JGJ55-2000《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設計規程》、DBJ/T01-64-2000《混凝土礦物摻合料應用技術規程》等一系列的相關規定來執行保證配比的合理性。
(2)傳輸過程的優化。傳輸前檢查設備是否能夠正常工作,液壓油位是否正常、分配閥有無磨損等問題。在傳輸過程中應保證準時,混凝土的場外運輸采用滾筒式罐車,運送混凝土的車輛應滿足均勻,連續供應混凝土的需要,要根據現場實際情況做好混凝土的調度指揮,減少混凝土的停滯時間。混凝土罐車在冬季施工時應采取覆蓋、保溫措施,防止由于外部溫度原因影響混凝土的質量。
(3)施工過程的優化。混凝土裂縫的出現是因為混凝土內外溫差過大,導致發熱量增大,為了避免這種情況出現最好采用分層澆灌得的方式。在澆灌時,每隔0.6—0.8米為一層,要個控制澆灌周期,盡量保證在沒八小時能夠澆灌一次。做好混凝土的養護工作,在冬季時不要澆灌,特別是溫度在5℃以下時,防止混凝土凍裂。
(4)施工環境的優化。如果工程的周期緊而且是在6-8月這樣的高溫環境下進行。那么在施工時可以采取避開高溫時段的方法,比如在當天晚上18:00開始施工到次日8:00結束,把這當作為一個工作日。避免水泥、砂子等各種原材料的曝曬,導致溫度升高,采取防護措施降低溫度。
3.2施工管理的優化
(1)經常對在建大體積混凝土建筑進行檢驗,加強對溫度的監督管理,一旦出現溫度升高的現象便采取人工降溫手段,防止裂縫的出現。若出現了裂縫應組織人員及時修補,以免造成后患影響整個建筑。
(2)加強管理者與施工人員的溝通,施工人員與施工人員之間的溝通。前者的溝通可以使施工人員明確施工目標與方向,是建筑物能夠滿足最開始的要求;后者的溝通可以加強人員之間的協調與合作,提高工人的工作效率與設備的使用率,保證工程的完整性。
(3)做好時間管理。采用時間管理的手段及方法來規劃整個工程,如對整個工程進行里程碑規劃,采用四象限法來劃分工作的主次,對時間進行優化等方法,來保證工程的如期完成。
4.總結
通過對大體積混凝土施工技術與管理措施的分析與優化,使得這項技術在應用的過程中更加成熟,更加具有指導意義,但是并不意味著做好了這些就一定能夠保證大體積混凝土施工的絕對成功,應為還有很多的細節值得我們注意,去思考并進一步的優化。
參考文獻:
[1]張子勝.淺談大體積混凝土施工技術的論述[J].四川建材.2009,(05).
[2]顧敏.淺談混凝土裂縫的預防和控制[J].甘肅科技2008,(05).
[3]朱伯芳.大體積混凝土溫度應力與溫度控制[M].北京:中國電力出版社,1991.
[4]易顯尤.談大體積混凝土的施工[J].企業科技與發展.2009,(10).
[5]胡昌武.大體積混凝土施工技術與管理措施研究[J].大眾周刊.2010,(04)
個人簡介:
劉朝輝,1975年2月出生,福建南平人,1996年畢業于福建省建筑工程專科學校,現任職福建睿翼建設有限公司技術負責人,多次擔任大型建筑工程的項目負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