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隨著北京2008奧運會的臨近,奧運經濟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奧運經濟是舉辦城市在籌備和舉辦奧運期間,以及奧運會后的一段時期內,利用奧運會創造的商機,借勢發展本地區經濟的一系列活動。主要包括三個組成部分:一是直接為舉辦奧運會而產生的經濟活動,如比賽場館及設施的投資拉動等;二是圍繞開發奧運會資源進行的經濟活動,如奧運會市場開發的各項內容;三是主辦城市借奧運契機,發展區域經濟、加快城市建設的各種經濟活動。從本質看,奧運經濟是由注意力資源的相對集中給舉辦城市和國家帶來的一種階段性加速發展的經濟現象。如果這種注意力資源得到充分利用和開發,將對舉辦城市和國家的經濟、社會發展產生巨大的推動作用。北京舉辦2008年的奧運會是我國的一件大事,是世界矚目的重大商機,北京奧運不僅是體育盛會,也是經濟大舞臺。當前北京正以“新北京、新奧運”為目標,本著“綠色奧運、科技奧運、人文奧運”的理念,全力籌辦奧運會,并緊緊抓住這一歷史發展機遇,大力發展體育產業,全面實施奧運經濟戰略,推動北京和全國的體育產業快速發展。文章發表在《體育時空》上,是體育論文發表范文,供同行參考。
一、我國體育產業的現狀
體育產業是指圍繞體育或由體育引出的一系列經濟活動,是一種利用體育自身功能及輻射作用創造價值的產業,是為社會提供體育產品的經濟活動的集合。例如,舉辦奧運會所需巨額資金的籌措、眾多場館的建設、體育賽事的經營和相關商品的開發等,都屬于體育產業的范疇。體育產業包括健身娛樂業、體育廣告業、體育博彩業、體育用品業、體育競賽轉播銷售業等。從產業的角度看,體育產業的市場是龐大的,但中國體育產業發展卻面臨諸多問題,可以說是挑戰與機遇并存。
我國現階段體育產業存在規模小、結構和體制不完善、體育企業市場化程度較低等問題。缺少國際競爭力的體育企業或企業集團;體育產業區域發展不平衡;產業結構不合理;體育本體產業所占比重小于相關產業尤其是體育用品產業;市場體系不健全,,體育的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整體上仍然是行政集權、高度封閉的部門管理模式,體育產業的行業管理體制沒有形成。特別是加入WTO后,我國體育產業面臨著前所未有的競爭壓力。全球最大的500家跨國公司中,已有400家在華投資。全球體育用品企業產值前10名全部進入中國,年產值超過10億美元的公司都已進入我國市場。迄今為止,這些公司幾乎占領了我國高檔體育用品市場。作為全球范圍內的朝陽產業,體育產業回報豐厚,面對奧運這塊大蛋糕,如果國內企業再不迅速搶占市場,外資很快就會全面占有,無疑會給初起步的中國體育產業帶來巨大的壓力。
二、奧運會對我國體育產業的影響
從舉辦奧運會的歷史上看,1984年,洛杉磯奧運會一改奧運會長期虧損的歷史,創造性地提出了“以奧運養奧運”的新思路,為南加利福尼亞地區帶來了32.9億美元的收益;1992年巴塞羅那奧運會給加泰羅尼亞地區帶來了260.48億美元的經濟收益;2000年悉尼奧運會給澳大利亞和新南威爾士州帶來了63億美元的收益??梢哉f,每一個舉辦奧運會的城市都獲得了巨大的經濟效益和知名度。我國如果能很好地把握住這次機會,完全可以為我國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帶來巨大的效益。
體育產業的發展不但帶動了其相關上游產業的發展,為社會提供了眾多的就業機會,而且有利于國家產業結構的調整,促進國民生產總值的快速增長,是一個長期存在并可持續發展的朝陽產業。我國體育產業覆蓋面廣、產業關聯多,涉及國民經濟許多相關聯的產業,如建筑業、制造業、信息服務、交通業、食品衛生、服務業、服裝業、旅游業、廣告業、娛樂業、博彩業、新聞出版業,等等。奧運會使我國在短時間內加速城市建設,拉動內需,帶動體育產業、體育文化、城市文化的發展,使城市的品位、知名度在短時間內得到迅速提高,并帶來相當可觀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北京奧運會直接帶動體育產業的收入約在30億美元,而間接收入約在54億美元左右。每年對于國民生產總值的拉動是:就業因素0.00012個百分點,住宅0.061個百分點,基礎設施0.183個百分點,旅游0.85個百分點,共1.094個百分點。促進國民生產總值增長0.5個百分點。到2008年,北京的第三產業將占到國民經濟比重的70%,累計新增就業崗位180多萬個。而奧運會對我國體育產業僅北京奧運會所需的各類體育器材設備用品,就提供價值約為1.7億元的商機。
但是我們同時也要看到,舉辦奧運會既能帶來“奧運景氣”,也能帶來“奧運泡沫”,即景氣過后,對國家的經濟產生負面影響。因此,在今后一個時期,中國的體育產業戰略應同奧運戰略緊密結合,共同規劃,協調發展,使兩者互為支持、互為補充,從而實現我國體育產業和奧運經濟發展的有效互動和雙贏。
三、奧運會與我國體育產業的互動
發展體育市場,首先要營造良好的人文環境,在奧運經濟的帶動下,人們對體育意識,即人的觀念、思維方式和行為方式,有了充分的認識。弘揚體育品格和傳統體育精神,全面提高社會公眾的體育素質,發揚更快、更高、更強的奧運精神,與時俱進地建設和發展體育產業,以現代的市場觀制定和實施體育市場的規劃。將體育資源與相關行業整合,打造特色的體育品牌,通過實施品牌戰略,建設體育產業市場,繁榮體育經濟。完善體育經濟體制,推進體育市場對外開放,合理配置資源,促進體育商品和各種要素在更大范圍內自由流動和競爭。我國體育市場的優勢和劣勢將隨著市場資源的合理配置日益凸現。因此,要努力開發體育市場,提高服務質量和水平,增強體育市場發展的動力和后勁。借助奧運經濟發展,把握經濟全球化的發展趨勢,運用國際比較價值規律,進行體育產業結構的調整和改造,促成優勢體育產業創新,帶動相關產業,促進高效率的體育產業與地區經濟綜合體的良性互動,使我國的體育產業市場朝著多元化,國際化方向發展。
在加入WTO的前提下,舉辦奧運需要一大批既懂體育專業、法律,又懂經濟管理的復合型人才,體育產業也必須大力發展這方面的人才。我國的體育市場還很不成熟,這方面的人才還相當匱乏,要想使我們的體育產業走向世界,加大人才的培養是非常重要的,體育院校和綜合大學要利用各自的優勢,有重點地轉移培養方向,從學科設置上進行改革,加大經濟、法律的課程設置,向有關部門輸送合格人才。同時,在引進人才上應該市場化,將各類優秀的專業人才吸納到體育產業中來,提高體育產業人才的素質。
雖然我國體育用品產業發展很快,但真正屬于國際品牌的卻寥若晨星。在九運會上,自行車、皮劃艇、射擊等體育項目的高檔器材全部是進口的,這不能不說是中國體育企業的悲哀。面對奧運會龐大的市場份額和眾多跨國產業集團的競爭壓力,中國體育用品企業必須推出自己的民族品牌,力爭較大的市場份額。當今國內不少企業的產品質量上乘,但由于未得到相關國際體育專業委員會的認證,難以走出國門,甚至連國內舉辦的國際賽事也無緣進入。
要帶動國內企業由產品經營向品牌經營轉變。國外學者在20世紀80年代末已普遍認為,電視改變了體育運動,媒體在體育運動中的作用日益重要。通過奧運會電視轉播,全世界40億左右的觀眾將會實時收看,這對舉辦國擴大影響,樹立“國家品牌”有重要作用。同時,也可使本國企業借助奧林匹克市場營銷計劃、推廣企業形象和品牌。悉尼奧運會共有106家企業成為各類贊助商,其中絕大多數為本國公司。它們正是借助奧運會的巨大傳播力使自己的企業和產品品牌具有了國際影響。
奧運經濟促進我國體育產業結構的合理調整,促進體育產業國際化,充分發揮比較優勢,進行專業化、規?;恼希瑥恼w上提升體育產業的競爭力。要優先發展體育信息技術和體育高新技術。發展體育制造業是體育產業化的基礎、沒有體育制造業的發展,就無法為體育信息化和高新技術的發展奠定產業基礎。而發展信息技術、高新技術又能帶動體育產業化,形成信息化與體育產業化互動,促進體育產業的更大的發展。因此,以信息技術和高新技術為依托,以體育制造業為支撐的新型體育產業化結構,將推進我國體育產業的可持續發展。
奧運經濟的發展,加速了我國體育產業政策的配套發展。目前,我國體育產業還存在產權關系不明、資產管理不順、市場發育不全、管理不善的諸多問題。我國體育的產業化水平還很落后,與我國體育在國際上的地位極不相稱。為了加快體育產業的發展,政府要引導體育產業發展,擴大體育經費來源,在其稅收政策上向體育產業傾斜。政府部門除了制訂對體育產業的宏觀經濟政策外,還應保障體育產業規范化經營,促進體育產業與國際接軌。加快完善體育產業政策,對體育產業的發展提供政策支持。近幾年來,體育行政部門在建立體育產業政策方面做了了許多工作,并取得了初步成果,但目前我國體育產業中的許多方面仍因缺乏長期穩定的政策扶持,使發展受到限制和制約,這對體育產業的長遠發展極為不利。因此,我們要積極協調有關部門及時建立和完善一套包括政府財政投入政策、產業項目基本建設投資政策、社會集資政策、稅收政策、體育彩票和體育基金等方面完整、系統的體育產業政策,形成全方位、多層次的政策體系,促進我國體育產業政策更加完善,更加規范化、更加國際化,為體育產業的發展創造良好的環境和較好的物質基礎。
體育論文發表須知:《體育時空》集權威性、理論性、前瞻性、專業性于一體,具有很高的學術價值和社會影響力,刊物緊跟我國體育事業的發展腳步,宣傳新的體育工作方針政策,報道體育改革的方向和成果,反映廣大體育界人士的心聲,為我國體育工作的發展起到了良好的促進作用。 本刊貼近實際,致力于為廣大的體育工作者提供一個工作交流的互動平臺;為體育教師的教學與訓練提供有益的參考。郵發代號:8-3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