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摘要:以“家庭體育作業”的形式,利用運動處方的方法,對初中生的體質健康實施干預,同時運用調查法對學生實驗前后的親子關系進行調查研究。經過一個學期的家庭體育作業實驗研究表明,家庭體育作業的實施在促進初中生體質健康提升的同時改善了學生的親子關系,體質健康方面尤其是在力量素質、柔韌素質和爆發力方面提高更為顯著,親子關系方面與爸爸媽媽的沖突頻率更少,強度也更低,親子關系更加融洽。家庭體育作業具有學校體育課堂教學無法達到的效果,在實驗過程中家庭體育作業的完成率達到93.65%,實施家庭體育作業是完全可行的,因此,可以得出,科學合理的制定措施,家庭體育作業對初中生體制健康水平的提高有非常顯著的效果,是改善親子關系增強初中生體質健康的良好措施和手段,是對學校體育教學的最佳補充。
關鍵詞:體育家庭作業 初中生 體質健康 親子關系
《體育健康知識畫刊》(月刊)創刊于1995年,是由中國中學生體育協會主辦、國家教育部主管。
體育與健康課程中,要求樹立“健康第一”的理念,在教學過程中要把運動能力、健康行為、體育品德的觀念融入到教學中,這就要求體育教師在教學中,把學校體育和家庭體育進行有機的結合,把教學和練習的空間向課外、社會、家庭去拓展,初中階段是學生身體發育的又一高峰期,在這一階段養成良好的鍛煉習慣,不僅僅能提高學生的體質健康,還能促進終生體育觀的形成。筆者以“家庭體育作業”的形式,實施運動處方,對初中生的身體素質進行干預,以期對初中生的體質健康提高和家庭的親子關系改善起到一定的幫助。
1 研究對象與研究方法
1.1研究對象
隨機抽取揚州樹人學校2018級初一年級四個行政班208名學生(男生,女生)作為研究對象,其中兩個行政班為實驗班,共(男56生,女48生),另兩個行政班為對照班,共(男56生,女48生)。
1.2研究方法
1.2.1文獻資料法
通過圖書館、中國知網和萬方等途徑收集體質健康、親子關系和運動處方等方面的資料,為實驗研究做好充足的理論準備。
1.2.2實驗法
實驗前對208名學生按照《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的測試要求進行測量,并對實驗班和對照班的數據進行T檢驗,在無顯著性差異的情況下開始實驗。在一學期內,對實驗班的學生每天布置針對性的家庭體育作業,對照班的學生不采取任何措施,正常進行體育課堂教學,在學期結束對全體學生進行測試,以證明家庭體育作業對學生身體素質產生的影響。
1.2.3問卷調查法
在實驗開始和結束時,對學生和家長運用分別運用王美萍修訂的《親子親和量表》和方曉義等人修訂的《親子沖突量表》,其中《親子親和量表》其內部一致性系數分別為0.7944(父親問卷)和0.8242(母親問卷),《親子沖突量表》內部一致性系數為0.89,得分越高說明親子沖突強度越大。通過問卷調查研究,以證明家庭體育作業的實施對家長和學生的親子關系產生的影響。
1.2.4數理統計法
所有實驗數據運用SPSS12.0進行統計處理,用“平均值+標準差”( +s)表示。
2 實驗控制
2.1實驗條件
實驗班和對照班均有本人任教,采用單盲法進行實驗,學生不知道實驗目的,以避免實驗學生產生異常心態,干擾實驗的過程,實驗時間2018年9月-12月。
2.2實驗對象的處理
在實驗前一周,按照《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的規范測試要求完成立定跳遠、仰臥起坐(女)、引體向上(男)、50米、800(女)/1000(男)米的測試,同時對學生、家長發放《親子親和量表》和《親子沖突量表》進行調查,對數據進行處理統計完成后進行T檢驗,實驗前學生身體素質和親子關系統計結果。
從表l、表2中看出,實驗班和對照班的學生在身體素質的測試數據和親子關系量表調查數據的結果,通過T檢驗,P值均大于0.05,說明實驗班和對照班的學生實驗前在身體素質和親子關系各項指標上沒有顯著性差異,確保了整個實驗對象的齊同比較。
3 實驗結果
3.1實驗后實驗班和對照班學生對比
3.1.1實驗后實驗班和對照班學生身體素質對比
在實驗結束后一周,再次按照《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的要求對參加實驗的全體同學進行測試,同時對學生、家長發放《親子親和量表》和《親子沖突量表》進行調查,測試調查統計結果如下:
可以看出,經過一個學期的家庭體育作業的實驗干預,實驗班的學生在立定跳遠、引體向上(男)/仰臥起坐(女)、坐位體前屈這三項素質上比對照班的學生提高十分明顯,具有非常顯著性差異(P<0.01)。在50米和800米(女)/1000米(男)兩項素質上實驗班比對照班相比也有提高,具有顯著性差異(P<0.05),提高的顯著性沒有立定跳遠、引體向上(男)/仰臥起坐(女)、坐位體前屈明顯,說明在完成家庭體育作業的過程中,場地條件對50米和800米(女)/1000米(男)的訓練產生了影響。
實驗的過程中,對實驗班級學生的家庭體育作業完成率進行了統計,完成率達到了93.65%,說明家庭體育作業這種體育鍛煉的形式是可行的,而且具有良好的效果,關鍵是對家庭體育作業的完成的質量的有效監督。
3.1.2實驗后實驗班和對照班學生親子關系對比
親子親和是表明孩子和家長關系是否融洽的重要指標。從表4中可以看出,與爸爸、媽媽的親和關系中,實驗組和對照組的測試結果對比P值分別為0.011和0.009,有非常明顯的差異,表明實驗組與爸爸媽媽的親子親和要明顯高于對照組。
沖突是親子關系惡化的一個表現,其主要形式是沖突的頻率和強度。從以上數據中可以看出,實驗組和對照組與爸爸的沖突頻率和沖突強度對比的P值分別為0.019、0.024,具有顯著性差異,表明對照組的學生與爸爸的沖突頻率和沖突強度都要高于實驗組的學生。實驗組和對照組與媽媽的沖突頻率和沖突強度對比的P值分別為0.069、0.131,沒有顯著性差異,表明實驗組和對照組的學生在實驗后與媽媽的沖突頻率和沖突強度上沒有太大差異。以上說明在完成家庭體育作業的過程中,爸爸的參與程度要高于媽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