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摘 要: 奧運會的正式競賽項目跆拳道在作為競技體育項目的發展道路上光彩奪目, 同時關于跆拳道的學術研究也隨之不斷增加, 其中, 韓國跆拳道史學研究更成為了體育學界關注的焦點。為了進一步完善韓國跆拳道史學研究, 運用文獻資料法、邏輯分析法以及訪談法等研究方法, 對韓國跆拳道史學研究的范式、研究方法的特征進行分析, 并對日后跆拳道史學研究的方法提出建議。研究得出:迄今為止韓國的跆拳道史學研究在方法上存在片面性及合理性的問題。韓國跆拳道的史學研究可分為跆拳道的形成過程與發展過程兩方面, 對跆拳道形成過程方面的研究可采用考據、歷史比較法、口述史方法對跆拳道第一代傳習者以及最初的技術體系進行分析研究;對跆拳道發展過程方面的研究可采用歷史比較法、統計法、馬克思主義研究方法等, 對跆拳道發展過程中的競技化、海外傳播等領域進行研究。
《體育健康知識畫刊》(月刊)創刊于1995年,是由中國中學生體育協會主辦、國家教育部主管。
關鍵詞: 跆拳道; 跆拳道史; 東方武技史; 研究范式; 研究方法;
1、 韓國跆拳道史學的研究范式
韓國最具代表性的武技形態是跆拳道, 對其的理論研究自20世紀60年代以后在韓國內開始逐漸形成, 尤其是跆拳道的史學研究, 在過去的幾十年內不斷地成為跆拳道理論研究中的焦點和辯論點。
通過梳理文獻可知, 迄今為止韓國跆拳道的史學研究主要圍繞著跆拳道史觀展開, 較具代表性的史觀可歸納為以下三種。第一種史觀認為跆拳道是源自韓國古代時期的傳統武技項目, 這一觀點可以稱為跆拳道傳統史觀 (以下簡稱為傳統觀) , 該史觀的主要擁護者有Choi H.H.[1]、Kim K.S.和Kim K.J.[2]、Jeong C.M.[3]等韓國學者。第二種史觀認為跆拳道乃是在朝鮮半島的日治時期 (1910—1945年) , 由日本的空手道轉型而成的武技項目, 此觀點可以稱為跆拳道的外來武技傳入史觀 (以下簡稱為傳入觀) , 該史觀出現于20世紀80年代末期, 代表人物為韓國跆拳道學者Yang J.B.[4]以及Kim Y.O.[5]。第三種史觀認為, 在韓國的日治時期, 日本空手道、韓國傳統武技———托肩術 (Taekkyun) 和中國武術三者融合形成了現在的跆拳道。此觀點最早由Ahn Y.K.提出, 被稱為跆拳道的融合史觀 (以下簡稱為融合觀) [6]。在一定程度下, 以史觀為核心的跆拳道史學研究范式在眾多韓國學者的努力下得到了大力發展。但除跆拳道史觀研究領域外, 跆拳道史學研究仍存在較多可發覺的新課題與研究的突破點。
為了豐富今后跆拳道史學研究的內容以及完善跆拳道史學研究的方法, 本文首先采用文獻資料法和持續比較法對現有的韓國跆拳道歷史先行研究進行比較與分析, 其次, 于2017年3月至2017年9月筆者對4位韓國跆拳道史學研究的權威學者進行訪談 (表1) , 與每位訪談對象均進行了兩次以上、每次不少于1.5小時的訪談。筆者采用陳述性與評論性相結合的開放式提問形式, 向訪談對象詢問了對于韓國跆拳道歷史研究的范式、研究方法等問題的看法, 從而深入分析適用于不同跆拳道史學研究的方法。本文在此基礎上對今后韓國跆拳道史學研究方法層面進行展望。 TableⅠBasic Information of Interviewees
1.1、 跆拳道傳統觀研究
在過去的幾十年內, 韓國跆拳道學術界就跆拳道歷史問題有著諸多不同的觀點。其中最早出現的是跆拳道傳統觀, 持有此史觀的Choi H.H.、Kim K.S.和Kim K.J.等學者認為跆拳道是民族古來有之的固有武技項目。許多跆拳道界人士將民族主義思想與跆拳道傳統觀結合在一起, 在韓國跆拳道界產生了很大的共鳴。跆拳道傳統觀提出的主要歷史證據為高句麗舞踴墓中的壁畫 (圖1) 和韓國三國時期的金剛力士石像 (圖2) 。
此種有著濃重民族主義色彩的跆拳道傳統觀得到了眾多諸如國技院 (Kukkiwon) 、大韓跆拳道協會 (KTA) 等跆拳道組織的采納, 同時在眾多韓國出版的跆拳道教育叢書中對跆拳道歷史的解釋也多為此觀點。但此史觀所提出的諸如壁畫、石像等關于跆拳道技術的歷史證據與如今的跆拳道形態出入甚大, 并且無法確切地證明跆拳道從古至今的發展路徑[7]。因此, 在韓國跆拳道學界, 對于傳統觀的質疑隨著時間的推移日漸增多。
1.2、 跆拳道傳入觀研究
在20世紀80年代后期, 部分韓國學者提出跆拳道是由日本空手道演變而成的。這種跆拳道傳入觀主要認為跆拳道并非韓國從古至今固有之武技, 而是在韓國日治時期, 一部分去日本留學的韓國學生在學習了空手道歸國后傳播的, 進而發展起來的一項新型武技項目。傳入觀的歷史證據是韓國第一代跆拳道館的館長們大部分都是空手道的傳承者, 并且最初在各道館中傳習的武技技法大多都是空手道技法[8]。除此之外, 贊成傳入觀的學者們大部分認為20世紀60年代創編的跆拳道品勢中包含了相當多的空手道元素, 這也是學者們贊成傳入觀的主要證據之一。
最早提出此史觀的是Yang J.B.教授, 他在1986年撰寫的碩士學位論文中明確指出跆拳道是從日本空手道演變而成的, 還詳細地敘述了其演變過程中的傳承宗譜[9]。他的這一史觀在當時引起了學術界很激烈的討論, 在之后的很長一段時間里都是跆拳道學術界所關注的焦點和爭辯的內容。此后, 1990年Kim Y.O.出版的《跆拳道哲學構成原理》一書中, 再次提出了跆拳道是由空手道演變而來[5]。
傳統觀與傳入觀這兩種站在對立面的跆拳道史觀逐漸形成了論戰的姿態。在這場論戰中, 支持跆拳道傳入觀的學者們認為從韓國近代以前 (1876年以前) 的史料來看, 關于跆拳道的內容相當貧乏, 不具有史學研究意義, 要考察跆拳道的歷史問題就必須從韓國1945年解放前后來入手。且Yang J.B.、Kim Y.O.和Bae Y.S.等則普遍認為韓國解放前后隨著在日本習練了空手道的留學生的回國, 空手道開始傳入韓國, 這才是跆拳道傳承的起始點。另外, 從跆拳道的技術動作層面來看, 支持傳入觀的學者們認為跆拳道的技術動作與韓國傳統武技有很大的區別, 而跆拳道的技術體系中與日本空手道一致的技術動作極其多。
基于以上, 傳入觀主要以韓國日治時代 (1910—1945年) 末期傳入韓國的空手道為史觀依據, 通過對1945年前后跆拳道的傳承宗譜以及與空手道技術體系的比較, 得出跆拳道是由空手道演變而來。
1.3、 跆拳道融合觀研究
在傳統觀與傳入觀進行著如火如荼的論戰之時, 20世紀90年代末, Ahn Y.K.教授通過對第一代跆拳道館中青濤館的創始人Lee W.K.進行的口述史研究, 得出跆拳道最初是由日本空手道、韓國傳統武技和中國武術融合而成的結論[10]。此種跆拳道史觀以第一代跆拳道傳承者為研究對象, 通過對他們的習武經歷、習練與傳承的武技內容進行分析, 從而總結出跆拳道是由多種武技項目所結合而成的結論。因此, 此史觀在當時被稱為跆拳道融合觀。此后, 又有諸如Kang K.S.[11]、Heo I.U.[12]、Song H.S.和Lee K.H.[13]等研究人員對其他第一代跆拳道傳承者進行了研究, 得出的結論也與Ahn Y.K.教授的研究結果相似。
跆拳道融合觀主要結合跆拳道第一代傳習者的經歷、傳承路徑以及技術體系等方面, 闡述了跆拳道的形成與中國、日本的武技具有密切的關聯, 此觀點與傳入觀一樣, 否定了跆拳道是韓國“古來有之的固有武技”的正統身份, 因此同樣被跆拳道傳統觀學者視為對立學派。
2、 韓國跆拳道史學研究的方法特征
為了對韓國跆拳道史學研究范式與研究方法進行具體分析, 通過韓國權威學術研究情報搜索系統———RISS對至今為止發表的有關跆拳道歷史的論文進行了統計 (表2) 。
由表2可知, 至今為止韓國跆拳道史學研究中, 運用文獻資料法進行的研究居多。在研究范式方面, 跆拳道史觀研究范式占最大比例, 其次是史觀論戰的研究范式。通過對以上韓國跆拳道歷史先行研究的方法分析, 結合跆拳道項目的技術、傳承等要素, 總結出以下目前跆拳道史學研究中所運用研究方法的特征。
2.1、 韓國跆拳道史學研究方法的片面性
韓國迄今為止跆拳道史學研究主要采用文獻資料法、邏輯分析法等研究方法, 通過對跆拳道歷史進行考察, 引導出一種跆拳道史觀。此類研究中單調的研究方法導致了對跆拳道整體歷史中細節的忽略。例如, 上述Yang J.B.、Kim Y.O.等主張跆拳道傳入觀的學者是根據跆拳道第一代傳承者大部分都在日本留學時期習練過空手道, 并且跆拳道的品勢動作中大部分都與空手道技術動作相似這兩點導出了跆拳道是由空手道演變而成的歷史觀點。針對此類論點, 在本文訪談中, 研究對象A提出了以下看法。
“目前跆拳道史學研究中很大一部分是通過文獻研究第一代跆拳道九大道館———講德院、武德館、松武館、吾道館、正道館、智道館、彰武館、青濤館、韓武館———的創始人的習武經歷, 從而證明跆拳道起源于空手道。這樣做的原因是在韓國的古籍當中找不到與跆拳道相關的史料, 所以只能通過第一代跆拳道館的創始人、指導者的習武經歷來證明跆拳道的起源。”
通過文獻研究第一代跆拳道館創始人的習武經歷的確對研究跆拳道的起源具有意義, 但忽略了跆拳道與空手道的技術體系雖然相似, 均以型、對練、擊破等形式進行, 而在技術層面, 傳統空手道中高位腿法以及旋轉腿法技術是極少的, 這兩點是跆拳道較為鮮明的技術特點。基于此, 史學研究中研究方法的片面性容易導致忽視整體的歷史事實。歷史中的每一個細節都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當時的每一個細節都會導致事物在未來發展中的變化與突破。
另外, 史觀論戰研究在韓國跆拳道史學研究領域長時間占據了重要地位。在跆拳道史觀論戰的研究中, 一部分學者為了證明自己的歷史觀點正確, 往往將研究的重心放在了批判其他史觀上。在此過程中, 應在批判其他史觀論點的同時, 通過多樣的歷史研究方法挖掘影響跆拳道歷史發展的細節, 使跆拳道歷史研究在不斷批判與被批判的學術過程中得到積極的推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