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常常體育教育不被大家所重視,可是又有誰知道體院教學的加強管理給我們帶來的很多硬性及意義。首先我們知道就是體育的鍛煉不見可以增強我們的體格同時還可以加強我們的自身健康素質。體育教學還可以加強我們的團隊合作能力,是我們更好的去成長。在此本文通過對大學生體育教學的管理,講述了體育教學在學生中的重要作用及影響力。
摘要:要想讓學生進行探究創新,就離不開給學生提出有思考性的問題,因此每節課我都提出幾個問題讓學生主動思考,或作為家庭作業。例如,正面原地雙手拋實心球教學中,教師提出“怎樣才能把實心球投得遠”這一問題。學生通過練習、討論得出答案,教師進一步向學生提問“取決實心球遠近的因素是什么?”再通過學生的練習、討論得出答案。整堂課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也通過親身體驗體現自我,感知學習與認知過程。每節課都提出問題或設疑,會給學生后來的自主探究打下良好的基礎。要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其重要一點必須鼓勵、引導學生帶著問題去動手、去實踐,尋求問題的答案。體育項目不僅需要技術和體力,還需要智力與之結合,需要通過學生動腦、動手來培養他們的創新精神,通過實踐展示學生的探究成果。
關鍵詞:體育教學,教學管理,體育活動
體育論文推薦:《體育時空》集權威性、理論性、前瞻性、專業性于一體,具有很高的學術價值和社會影響力,刊物緊跟我國體育事業的發展腳步,宣傳新的體育工作方針政策,報道體育改革的方向和成果,反映廣大體育界人士的心聲,為我國體育工作的發展起到了良好的促進作用。 本刊貼近實際,致力于為廣大的體育工作者提供一個工作交流的互動平臺;為體育教師的教學與訓練提供有益的參考。
飲食、身體活動與健康的關系已經確定,營養不均衡、缺乏體育活動是危害青少年健康的危險因素。2007年國家號召開展陽光體育運動,以“達標爭優,強健體魄”為目標。力爭使學生每天鍛煉一小時,掌握至少兩項日常鍛煉的體育技能,養成良好的體育鍛煉習慣,使體質健康水平切實得到提高。經過這些年來的努力,各級高校有組織的運動干預對改善和增強大學生的體質有顯著效果,不僅能有效提升大學生體質健康水平,而且有助于培養大學生的終身體育能力和體育意識。
1.研究樣本和基本內容
這項研究的最終樣本為西安5所高等學校的1347名學生。其中,52.3%的男生和47.7%的女生。調查問卷主要涉及:每周體育課;參與體力活動項目;在學校體力活動的權益;學校體育環境因素與硬件設備;學校體育鍛煉宣傳體力活動政策;課余體育鍛煉。
自主探究,合作練習能有效地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培養學生體育鍛煉習慣,并樹立終身體育的意識。從我?,F在體育課堂上學生的表現足以證明這點,現在的體育課上,幾乎所有的學生都愛上了生動活潑的體育課,過去那種在體育課上有同學偷偷溜回教室看書的現象再也看不到了,相反,他們每周都在盼望著體育課早點到來,體育課已真正讓學生從過去的“要我上”變成了“我要上”。
2.分析與討論
2.1分析發現,42%的男生和33%的女生在課間休息期間進行了日常體育活動,證實了潛在的競技場促使學生積極參與體育活動。政策相關的組織行動得到了部分實現。學校的書面政策報告指出參加體育活動的學生比例得到提高。
2.2陽光體育活動,對學生參與體育活動產生了積極影響。而學校組織的體育活動只是作為一種催化劑,促使學生參與和關注增加體育活動和自身的參與狀態。此外,明確教學目標和教學計劃,可使參加體育活動的學生人數有所增加。書面的政策促進了體育活動的開展,包括無組織的體育活動與有組織的體育活動,都得到了發展。書面政策促使學校不斷完善體育活動設施。
2.3非課余時間舉辦的體育活動與輕體育活動的參與率較高,每周三次或以上。這反映出校內的娛樂活動和體育活動的趣味性相對較低。
2.4學生參與體育活動的積極性較參與體育課堂教學活動高,一些內容枯燥的體育課可能產生負面影響,因為學生可能得到鍛煉的機會減少,獲得的關注也并不多。
2.5體育活動得到改善與學校提供設施及政策效應有一定關聯。最近的一項研究發現,學生的學習興趣在受體育活動影響較大,即學校創造一個舞臺學生以展示自己和平等競爭的機會,具有較強吸引力的體育活動,可激發學生較高的動機或興趣。
在教學過程中,我改變以前教師講、學生練得教學模式,充分利用學生的自主、合作、探究來使學生成為合作伙伴、相互促進。在教學中,我引進競爭情境,對學生充分信任,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在課堂上敢于發表意見、看法,敢于提出問題。我尊重學生的人格,引導他們質疑、解疑,形成主動參與、樂于探究、寬松和諧的教學環境。例如,讓學生自己設計一個游戲,并進行展示,然后請學生提出對這個游戲的看法,包括優點和不足之處,再讓學生進行互評,這有利于學生共同提高。引進競爭情境,促進創新思維的發展,這些活動對學生都具有吸引力。好奇是一種動力,學生的非智力因素發展處于半成熟半幼稚的狀態,這個階段的學生具有近景性、直接性的學習動機,他們具有好勝心強、喜歡競爭的性格特征。這些特征可以轉化為學生探究的動機,所以我充分利用學生的好奇心挖掘教材的新奇因素,創造情境,變換形式。例如,上耐久跑課時,利用學校校園開展定向運動,把學生分成幾個小組,共同協作,互相幫助,看哪個小組最先獲勝;又如,技巧練習時,從準備活動——入場——練習——學生互評——自我展示,整個練習過程都由學生主持,學生相互做裁判、打分、評價,通過實踐激發學生探究的內驅力。另外,我對學生的每一次探究都應給予表揚和鼓勵,使學生能夠體驗到成功的喜悅,增強學生的學習樂趣和探究的信心。
3.結論和意義
調查顯示,41.5%的男生和32.6%的女生在課間和學校放假期間每天參加體育鍛煉,表明每天都參與體育活動的學生比例較高。體育活動開展最頻繁的時間為午休與課后。我認為,學校應相應提高開展體育課的次數。
陽光體育運動是學校體育教學活動開展的重要依托,是加強學校教學工作、創建和諧校園的需要,圍繞在短期內提高學生身體健康水平這一目標,組織開展體育活動。調配學校資源,考慮個人層面的因素,從而對學生的體育活動產生積極影響。
政策使學校更注重政策和發展計劃與戰略,增多體育活動的機會,延長體育活動的時間,使學生有更多的時間用于鍛煉,這并不妨礙其他學科教學活動的開展。每天鍛煉一小時對改善大學生的體質有顯著效果,能有效提升大學生的身體健康水平,且有助于培養大學生的終身體育能力和意識。
參考文獻:
[1]董新軍.陽光體育運動對大學生體質健康改善效能分析[J].江蘇技術師范學院學報,2011(04).
[2]高林.對“陽光體育運動”在高校開展的現狀與健康發展的分析[J].中國校外教育,2011(20).
[3]單鳳軍.“陽光體育運動”促進大學生心理健康的實驗研究[J].周口師范學院學報,20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