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摘要:荷蘭教育家弗賴登諾爾認為:“數學來源于現實,也必須扎根于現實,并且應用于現實。”的確,現代數學要求我們用數學的眼光來觀察世界,用數學的語言來闡述世界。文章發表在《科協論壇》上,是自然科學論文范文,供同行參考。
關鍵詞:小學數學,數學教學,素質教育
從小學生數學學習心理來看,學生的學習過程不是被動的吸收過程,而是一個以已有知識和經驗為基礎的重新建構的過程,因此,做中學,玩中學,將抽象的數學關系轉化為學生生活中熟悉的事例,將使兒童學得更主動。從我們的教育目標來看,我們在傳授知識的同時,更應注重培養學生的觀察、分析和應用等綜合能力。
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是我國教育發展的根本任務。實施素質教育,課堂教學是主渠道。小學數學教學如何實施素質教育,是廣大小學數學教師探索的主課題。下面談談個人在實踐中的點滴體會。
一、面向全體學生,發展全體學生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必須面向全體學生,使每個學生在原有基礎上都得到最大可能的發展。為實現這一目標,首先,要相信所有智力正常的兒童都能學好小學數學,在教學中我們要樹立起每個學生都能學好數學的信心,這是搞好面向全體學生的根本保證。
其次,要承認學生的個別差異。由于每個兒童的先天素質和后天影響在事實上存在著一定的差別,這種差別的結果必然要反映為他們在學習興趣和動機、學習氣質和能力、學習方法和習慣等方面的個別差異。對此,在教學中我們要承認這種客觀差異,并以此為依據去有針對性地實施小學數學教學工作。
二、確立學生主體地位,讓學生主動地發展
學生是教學過程的主體,在教學中,教師一定要時時處處站在學生的角度來思考教學方案,考慮課堂結構,把學生真正當成學習的主人,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1.尊重學生,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
在教學活動中,只有對小學生熱愛、尊重、理解和信任,才能發揮學生的學習主動性、積極性。教師要善于用親切的眼神、細微的動作、和藹的態度、熱情的贊語等來縮短師生心靈間的差距,使學生獲得精神上的滿足。尤其是低差學生,對他們更要少批評多鼓勵。從而建立和諧民主的教學氣氛,使學生產生與教師欲望。
2.讓學生充分參與學習。
教學中,教師要盡量創設各種條件,讓每個學生都有充分表現自己的機會,讓他們積極參與主動地學習。這樣也可以使學生敢于暴露自己學習中存在的問題,對一些疑難問題勇于發表自己的見解。以此一方面讓他們加深所學知識的理解,另一方面培養他們的探索精神和獨立的個性。
3.教給學生學習方法,讓他們學會學習。
引導學生掌握一些基本的學習方法,讓他們從小學會學習,這既是未來社會對基礎教育的客觀要求,也是素質教育必須完成的一項基本任務。這就要求我們在教學中要高度重視學習方法的教學,讓學生切實掌握一些基本的學習方法,如實際操作、直觀感知、抽象概括、演繹推理、遷移類推、系統整理知識等方法。通過這些方法的掌握,促進他們學習能力的發展和素質的全面提高。
4.養成良好的習慣,有利于實施素質教育。
培養學生良好的習慣,不僅是為了能夠學好數學知識,取得良好的學習成績,更重要的是為了促進學生文化素質的提高,是“教書育人”的需要。
三、優化學習環境,讓學生主動探索,注重合作交流
我在教學中,盡量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環境下,在主動探索、樂于交流的良好氣氛中進行學習。創造條件讓學生主體性得到發展,培養有扎實的數學基礎和較強的適應能力,又有獨立的人格和創造精神的開拓型人才。學生是教學過程的主體,歸根到底,學習是學生內部的活動,誰也不能替代。
四、對學生進行創新意識培養
創新是時代和國民對教育的根本要求,是素質教育的靈魂?,F代教育觀念認為:創新是現代人的根本特征。由此可知,教育在培養民族創新精神和培養創造性人才方面,肩負著特殊使命。在基礎教育階段,小學數學教學必須重視對學生創新意識和創新精神的培養,讓學生從小就具有厚實的創新基礎。
綜上所述,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實施素質教育,教師必須樹立整體的數學教育觀,樹立使全體學生全面發展的思想。結合教材內容和學生實際,有意識地全面實施素質教育。
數學期刊論文發表推薦:《科協論壇》雜志系經國家新聞出版總署批準,面向國內、外公開發行的正式出版物,屬于大型的科技類學術期刊。1986年創刊,大16開本,半月刊。本刊以各學科(特別是前沿學科、熱點學科、新興學科、交叉學科)發展趨勢、各學科的原創性論文和各行業在自主創新方面的最新進展報告為主體,同時探討我國科技經濟發展的戰略、政策和管理問題,開展有關科技與經濟結合、技術分析與評價、科技人才開發與使用、科技引導社會發展等問題研究。分為上半月刊新聞版和下半月刊學術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