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摘要:近年來,隨著對中藥認識的不斷深入,中藥越來越廣泛地被應用于肥胖及肥胖相關疾病的預防和治療。研究發現,中藥可通過調控脂質代謝、改善腸道菌群結構和數量等來抑制體質量增加、降低脂肪組織炎癥和胰島素抵抗等,從而達到預防肥胖及相關代謝綜合癥的發生和發展的作用。通過中藥單體及中藥提取物分類,綜述中藥通過調控脂質代謝、改善腸道菌群抑制單純性肥胖的非臨床研究進展,以期找到治療肥胖及相關疾病的新思路和研究方向,并為今后該領域的深入研究提供重要的參考。
關鍵詞:肥胖;中藥;脂質代謝;腸道菌群
隨著社會經濟迅速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不斷提高,膳食結構和生活方式也發生了改變,往往導致營養過剩,造成全身性脂肪過量積累,即“肥胖”。2016年4月,知名醫學雜志《柳葉刀》發表了全球成年人體重調查報告,報告指出:目前世界上胖子的數量已經超過了瘦子,而中國的肥胖人口超過美國列首位[1]。肥胖已成為世界性的公共衛生問題。同時,現代研究表明:肥胖不僅是一種疾病,而且也是一種危險因素,可導致包括心血管疾病(心臟病、腦卒中)、2型糖尿病、肌肉骨骼疾病(骨關節炎等)、消化系統疾病及某些癌癥(子宮內膜癌、乳腺癌、結腸癌)在內的諸多疾病、并發癥及過早死亡[2]。因此,探究肥胖及相關代謝綜合癥的疾病機制,并尋求有效的預防和治療方法是目前的重要研究方向。
近年來的一系列研究表明,中藥可通過增強瘦素敏感性、調節脂肪代謝、調整腸道菌群、減輕胰島素抵抗、增強基礎代謝率等途徑產生預防肥胖及相關代謝綜合癥的發生和發展的作用[3]。
現代研究發現,白色脂肪組織棕色化是脂質代謝過程中的關鍵環節,其過程涉及復雜的調控網絡,有多種轉錄因子與信號通路參與其中,如過氧化物酶體增殖物活化受體(peroxisome proliferators-activated receptors,PPARs)、解偶聯蛋白(Uncoupling protein 1,UCP1)、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activated protein kinase,AMPK)等都參與棕色化過程[4-6]。中藥的有效作用成分可通過與腸道菌群的相互作用之后轉化為次生代謝產物,并通過扶持腸道內正常菌的生長,抑制非正常菌的生長,維持正常的菌群平衡,減輕肥胖,從而改善代謝,治療代謝相關性疾病[7]。
綜合近三年來的研究,本文主要從調控脂質代謝和改善腸道菌群方面,對中藥抑制單純性肥胖的非臨床研究進行綜述,見表1,2。
1中藥單體抑制單純性肥胖的非臨床研究
1.1調控脂質代謝抑制單純性肥胖周曉舟[8]研究發現楊梅葉中的原飛燕草素對3T3L-L1前脂肪細胞有良好的抑制作用,能有效控制實驗大鼠體重,減少腹腔內可見的脂肪。寧超[9]通過研究鞣花酸對高脂飲食引起的大鼠肥胖預防的影響,發現鞣花酸高、低劑量組能明顯降低大鼠脂肪系數(P<0.05),同時,鞣花酸具有改善胰島素抵抗,減少體內白色脂肪的積累的作用。宋曉婉[10]研究發現羅漢果甜苷具有一定的肥胖抑制作用,其作用機制可能與誘導皮下白色脂肪棕色化有關。同時羅漢果甜苷還具有改善系統性糖耐量、胰島素耐敏感性和降低脂肪組織炎癥的作用。王艷芳[11]發現滇黃精多糖能夠激活PPARγ促進脂肪細胞分化,從而改善機體脂代謝紊亂。在此基礎上,董金材[12]研究發現滇黃精對脂代謝紊亂大鼠的miRNA及其靶基因具有調節作用,并通過miRNA-靶基因機制對機體進行調控進而改善脂代謝紊亂。徐紅月[13]通過研究,發現蟲草素對肥胖模型大鼠具有減肥的作用,其作用機制是通過抑制脂肪滴的形成、生長相關基因的表達,并抑制和誘導與脂肪滴降解相關的基因的表達,從而影響脂肪滴的含量,實現脂肪細胞脂質代謝的調節。李燕[14]研究發現蟲草素對泌乳素(PRL)的分泌的抑制,可能是其減肥降脂的機制所在。朱琪等[15]通過對玉竹多糖減肥作用的探究,發現玉竹多糖能降低高脂飲食(high fat diet,HFD)大鼠體質量和腎周脂肪質量,增加血清中HDL-C水平,降低血清中TC、Tg,LDL-C的水平(P<0.05),其作用機制可能與調節機體免疫反應,維持脂質正常代謝,減輕肝臟組織炎癥反應,增強肝功能和降低脂質過氧化水平帶來的毒性反應有關。
1.2改善腸道菌群抑制單純性肥胖伍迪[16]通過研究認為二氫楊梅素可通過促進白色脂肪組織棕色化,產生抵抗高脂飲食誘導的肥胖的作用。童慶[17]通過進一步研究發現二氫楊梅素可通過調節腸道內包括Mucispirillum、Roseburia、Faecalibacterium菌屬在內的特定菌群種屬,發揮防止肥胖和胰島素抵抗的藥效作用。有研究發現鮑魚硫酸多糖可通過調節高脂小鼠腸道菌群中厚壁菌/擬桿菌的比例,改善腸道菌群的失衡狀態,調控機體的脂質代謝反應,達到抑制肥胖及其代謝綜合征的發生。
1.3調控脂質代謝和改善腸道菌群共同作用抑制單純性肥胖王振宇[19]的研究顯示蓮子結合酚抗肥胖作用機制可能通過激活腺苷一磷酸激活蛋白激酶(AMPK)信號通路實現。同時,通過高通量測序分析發現蓮子結合酚可調節HFD小鼠腸道微生物群的組成。有研究[20]認為黃連素能顯著降低HFD小鼠的體重,提高糖耐量。并通過減弱膠原沉積,逆轉HFD小鼠脂肪組織中纖維化相關基因的上調,起到抑制脂肪組織纖維化的作用。黃娟等[21]研究認為黃連素改善肥胖小鼠的作用機制可能與腸道微環境的改變、脂質代謝、炎性反應密切相關。
2中藥提取物抑制單純性肥胖的非臨床研究
2.1調控脂質代謝抑制單純性肥胖李艷姿等[22]發現五味子藤莖提取物可改善高脂飲食誘導的小鼠肥胖模型肝組織的脂肪空泡、炎性浸潤、脂滴堆積、氧化應激和炎癥反應。嚴克敏等[23]研究發現茜草水溶性提取物,小劑量(0.5 g生藥/kg·d)能減少高脂飲食誘導的肥胖大鼠的內臟脂肪質量和改善胰島素抵抗,該作用與劑量成反比。樸穎等[24]的研究表明紫蘇葉提取物可使實驗小鼠體質量、內臟脂肪重量、附睪脂肪重量、血糖、胰島素水平和Tg、TC等指標顯著降低(P<0.05),從而起到改善肥胖的作用。現代研究發現橄欖葉提取物可改善HFD誘導的小鼠脂肪組織中的關鍵致脂基因的表達以及肝臟和脂肪組織中與肥胖相關的炎癥因子,從而達到預防肥胖和胰島素抵抗的發生[25]。王瑩等[26]發現火炬樹芽對高脂飲食誘導的小鼠具有降血脂、減肥功效,并在HFD誘導的肥胖模型中對肝臟有一定保護作用。
推薦閱讀:中藥藥理與臨床雜志的查稿電話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