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正確認識生物教學對生態環保有什么影響及意義呢,如何來加強對生物教學的新發展改革呢,同時怎樣才能管理及建設好現在生物科技的新方向呢?為此文章從介紹環境狀況,增強危機感和如何辯證地認識人與自然的關系以及介紹環保成就,增強民族自信心還有培養生態資源意識同結合生態環境進行反貧困教育等方面做了分析。
摘要:在生態環境教學中進行反貧困教育,還應通過考察、實習等活動深化認識,比如,雖然我地區野生動物品種多、數量大,但有許多珍貴動物瀕臨滅絕,不應為眼前利益,大肆捕殺,而形成“竭澤而魚”的短期行為,反而更加貧困化。因此說,治貧先保護環境,再尋求其他發展經濟之路。
關鍵詞:生物教育,生態環保,教學論文
1.介紹環境狀況,增強危機感
生物與環境之間是一種相互依存的關系。生物依靠環境供給生物和能量,生物的生命活動反過來又影響、改變環境。由于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特別是作為高等動物的人類,對環境的影響越來越大,而這種影響很大部分帶有破壞性,為了使學生有一個更加具體的認識,我們在授課中列舉了大量數字,進行危機教育。
論文網推薦:《生物學教學》,《生物學教學》主要讀者對象為中學生物學教師,兼顧高校和其他教育和研究機構的生物學工作者。主要欄目有:生物科學綜述、國家課程標準與實驗教材、現代教育論壇、國外教育動態、教師教育、教育教學研究、課堂教學設計與實踐、信息技術、考試與命題、實驗教學、科技活動、教學參考、生物學科技信息、科學技術與社會及讀者之窗等。另外,封面、封底刊登原版生物照片,為教師教學提供基礎資料。
回想起1998年長江、嫩江、松花江的怒濤和2000年等近幾年春沙塵暴的肆虐,無不讓人悚然,教訓猶在。現在,全世界每年向環境排放有毒CO2氣體1500萬噸,廢水400億噸,固體廢物3億噸。課本在生物與環境一章介紹了森林在環保中的重要作用,可是我們國家的森林狀況令人擔憂。由于人口急劇增加,大量的毀林開荒使得森林面積將消耗殆盡。10年來,福建省的森林覆蓋率由50%降至40%。特別是熱帶雨林40年來,世界已經毀壞了一半。
由于CO2包裹地球,造成了“溫室效應”,使得全球氣候異常,我國的南澇北旱就是一個有力的證明。通過大量數字,使學生對環境破壞的嚴重性有了深刻的認識。為了使學生認識具體化,應在授課過程中聯系身邊的實際。如我們身邊的白色垃圾亂扔現象,以及西藏森林覆蓋率的降低。通過擺事實講道理,結合學生的體會,激起他們對環境問題的危機感;同時又強調環境污染治理與生物學有著密切的聯系,這樣更激發了學生學習生物的興趣。
2.辯證地認識人與自然的關系
生物與環境之間是相互依存,互相影響的,作為地球統治者的人類也不例外,過去我們過分強調人類改造自然的能力,而忽視了生態平衡的保護,出現了象開山造田(林)、造地等違背生態規律的現象,造成了水土流失與氣候惡化,教訓是深刻的。因此我們應該看到:人與其他生物一樣,是生態系統的一部分,人類各種活動也應該在遵循生態系統客觀規律的前提下進行。
生態平衡一旦被打破,人類自身的力量在自然災害面前是微不足道的。同時,我們也應看到,生態系統也是有規律可循的。人類只要掌握了這些規律,就可以使生態系統向有益于人類的方向發展。
3.介紹環保成就,增強民族自信心
在教學過程中,過分強調生態環境的破壞作用,容易使學生產生失望情緒,對生態環境喪失信心。因此,在樹立學生生態危機感的同時,還應宣傳建國以來我國的環保成就,增強學生民族自信心。例如,我國已制定了“野生動物保護法”、“森林保護法”、“環境保護法”等一系列法規。到1990年已建成自然保護區600余處。與此同時,聯合國組織對環境問題引起了高度重視。
6月5日被定為“世界環境日”,4月22日定為“世界地球日”。中國政府規定每年3月12日為全民義務植樹節,并實施“三北”防護林工程,建了“三江源”生態保護等工程。在西藏設立羌塘、珠峰等自然保護區。時刻提醒人們增強環境意識,注意全球環境狀況和人類活動對環境的危害,以法律的形式不允許有破壞環境的行為出現。
4.培養生態資源意識
本世紀70年代,環境生態教育在國際上興起,1990年,聯合國國際環境教育會議著重強調,要進一步防止環境惡化和發展環境的教育。在高中生物教學中,教師一定要補充一些資料,引導學生了解生態狀況,培養學生生態意識。當學生意識到生態問題的嚴重性時,教師要列舉日常生活中的破壞生態環境的現象,諸如,打掃衛生就要清除雜草,興建開發區要毀掉林木,工業廢水直接入河海,讓學生了解生態環境的污染情況,并引導學生從身邊做起。例如,我們可以開展保護“亞東魚”、“珍惜高原特有物種”等主題活動。
讓學生從身邊發現問題,并努力解決問題,并從行動中增強生態意識,從而引導學生了解資源意識。首先應列舉我國的資源總量,增強學生的愛國熱情,再對比我國人均資源擁有量,幫助學生樹立人均資源意識。例如,我國水資源總量居世界第六位,人均居世界第88位,從而幫助學生理解資源的緊迫性,讓學生樹立珍惜資源,合理開發資源的意識,促進生態意識的培養。明確保護生態環境就是保護人類本身,明確人與自然平等的生態關系。
5.結合生態環境進行反貧困教育
我區處于少數民族地區,生態環境教育與反貧困教育息息相關。隨著中學生物教學的改革,應緊密聯系社會,因地制宜,根據本地區經濟資源條件,改革生物教學的內容和方式。“保護環境、發展經濟、越過溫飽、消除貧困”是大多數少數民族地區迫在眉睫的問題。因此,在少數民族地區,生物教學是作為消除貧困的重要探索。
對于生物教學中的反貧困教育的實踐與理論結合,我們領悟到民族地區的生態環境的保護,更多取決于經濟水平的提高。因此說,反貧困是保護生態環境的基礎,對生態環境的保護起著積極推動的作用。
綜上所述,生態意識的培養、自然環境的保護與反貧困存在著因果的必然聯系,為了使其貫穿于生物教學,應從自身作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