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論文摘要:就業的含義就是一定年齡階段內的人們所從事的為獲取報酬或經營收入所進行的活動。如果再進一步分析,則需要把就業從三個方面進行界定,即就業條件,指一定的年齡;收入條件,指獲得一定的勞動報酬或經營收入;時間條件,即每周工作時間的長度。本文對高職畢業生在就業心理、就業觀、影響高職畢業生就業的主要因素以及高職畢業生需要的就業指導形式等方面作了全面調查的基礎上,發現高職院校畢業生在求職中準備不足,期望值高,定位不準,深感專業技能缺乏等問題,并提出了切合實際的對策。文章發表在《甘肅社會科學》上,是社科散文選刊投稿發表范文,供同行參考。
論文關鍵詞:高職院校畢業生 就業 調查
就業人口是指在我國是指在16周歲以上,特殊職業需要18周歲以上,從事一定社會勞動并獲取勞動報酬或經營收入的人員,其中,城鎮就業人口是指在城鎮地區從事非農業活動的就業人口,包括在國有單位、城鎮集體單位、股份合作單位、聯營單位、有限責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私營企業、港澳臺投資單位、外商投資單位和個體工商戶從業的人員。
近幾年來,隨著高等學校招生規模的擴大,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進入“大眾化教育”階段,大學畢業生就業成為社會關注的重要話題。從中國目前的社會發展狀況看,就業問題將是一個長期存在的話題。大學生就業不僅關系到大學的生存與持續健康發展,也關系到國家經濟發展、社會的和諧穩定和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也是一個政治問題。就業率成為衡量一所高校,特別是高職院校的主要核心評價指標。
一、高職畢業生就業中反映的主要問題
基于對本院畢業生在就業心理、就業觀、影響高職畢業生就業的主要因素以及高職畢業生需要的就業指導形式等方面作了全面調查的基礎上,發現存在如下主要問題:
1.就業前缺少充分準備。主要表現在:一是就業目標不明確,漫無目的,并且就業目標高;二是自我認識不夠,過高估計自己的價值,自己定位不準確,用學生自己的話來說,就是“對就業太理想化,對現實的平凡無法適從”;三是職業定位不合理,缺乏職業生涯規劃;四是期望值過高,眼高手低,好高騖遠,不切實際,不能吃苦,比較盲目不夠理智。
2.畢業生就業市場供大于求,畢業生就業競爭大,高職院校畢業生感到專科學歷層次“高不成低不就”,因此覺得提供給高職畢業生的職位少,用人單位開的工資低,但絕大多數用人單位要求應聘者要有工作經驗。社會對應屆畢業生不看好。
3.也許由于就業市場競爭激烈,部分畢業生感到自己專業水平不高,專業知識缺乏,專業技能不扎實,個人競爭力不強,個人能力不強。
4.畢業生普遍感到就業信息少,信息獲得渠道單一,不能很好獲得就業信息。
5.有畢業生認為學校教育與社會需求脫節。畢業生對企業不了解,對社會需求不了解,對就業形勢政策不了解。與實際的工作接觸少,所學與現實相差大,所學知識在崗位上用到的少。
6.畢業生普遍感到就業壓力大,信息不足,心態自我調整不好。特別是苦尋不到合適就業信息,面試失敗,普遍感到沮喪、郁悶。
7.還有畢業生認為缺乏面試技巧,并且還有埋怨社交網絡狹窄,人情關系少等。
二 、對策
1.加強就業信息搜集、傳遞工作。就業信息少,是畢業生感到就業難的一個主要因素,也是困擾畢業生求職的一個重要因素。“巧婦難做無米之炊”,就業信息獲得是就業的前提。畢業生認為“就業辦”在就業信息搜集中有重要作用,首先高職院校的“就業辦”應在為畢業生提供盡量多的信息方面下大功夫。在各種就業信息獲得途徑中,網絡招聘一方面可以節約畢業生大量求職成本,另一方面快捷便利,受到畢業生熱崇。從問卷可知畢業生相當比例獲得第一份面試機會是通過“網上投簡歷”的形式。因此,利用校園網,學院應加強網絡在畢業生就業信息搜集、傳遞中的作用,為畢業生就業提供一個有效平臺。網絡招聘需要注意信息的真實性和畢業生個人資料的安全保密。親屬、教師等社會關系的介紹是畢業生信息獲得和成功就業的有效途徑。激勵全院教職員工全員參與畢業生就業,特別是發揮任課老師的推薦作用,應該是一條切實有效的途徑。另外,學院應積極與用人單位聯系,開展公關宣傳活動,主動推薦畢業生。加快就業信息傳遞,使就業信息更快更好的傳遞給畢業生也是畢業生的要求。
2.開展多種形式的就業指導。從調查看,畢業生強烈要求開展就業培訓和個別輔導。學生認為就業指導課內容多空洞,不能提供實際操作。求職中,情況復雜,每個畢業生所遇到的情況不同,因此要求不同。畢業生要求結合個體實際情況提供有針對性的輔導。比如,模擬公司運作開設就業培訓,培訓時間安排應盡量提早。還有,請成功人士以座談會或講座的形式當面傳授經驗。畢業生要求學院及時準確了解人才市場需求,對學生盡早做就業形勢政策分析,使他們提前做好心理準備。畢業生對面試技巧、就業程序講解、協議書的作用、勞動合同法以及試用期/轉正期、擇業方向以及如何防騙保護自身利益等內容指導需求作了強調。
3.重視畢業生求職心理輔導。我們的畢業生在求職前整體準備不足,又由于平時對社會了解少,對企業了解少,與實際崗位工作接觸少,求職前期望值高,目標高,自己定位不準確,以至以踏入社會,進入激烈的人才市場,強烈的理想與現實落差使畢業生無法面對、無以是從。面對求職難中的屈辱憤懣不公,很多畢業生不能自我調適,表現出沮喪抱怨煩悶等。筆者訪談中了解到有畢業生在宿舍集體擁抱痛哭,聽之,實在讓人凄楚。畢業生就業壓力需要釋放,需要鼓起他們的勇氣,建立信心。統計結果表明,相當數量畢業生提出需要心理輔導。
4.加強學生實踐教學環節建設,注重培養學生的實踐技能。畢業生就業難的主要原因是畢業生普遍感到自己缺乏實踐經驗,這也是用人單位不看好應屆畢業生的主要原因。這主要反映了學校教育與社會需求脫節。要解決這個問題,學校首先要對企業、社會需求,對實際工作崗位作全面了解。在此基礎上,開設學以致用的課程,傳授市場需要的專業知識。加強實踐教學注重實踐技能培養,學生提出了明確的要求:①假期應明確落實實習內容;②多提供實習機會,特別是校外實習、企業實習;③多提供參與社會實踐的機會;④教學可以更靈活,多鼓勵學生兼職。
5.還要在教育教學中有意識的培養學生的溝通能力,教會學生“學會學習”,培養學生獨立自主的性格。
總之,應主要加強完善畢業生就業創業指導和教學中學生實踐技能培養。學生就業創業指導應該從學生進校開始,一直延伸到學生畢業后的某個時段。就業指導內容包括職業生涯規劃、就業信息指導、求職技巧訓練、求職心理輔導等多方面的指導。采用多種形式滿足畢業生需求。目前,各院校都設置就業指導中心來分管這項工作。筆者認為這對有效指導學生就業還嫌不夠。一方面就業指導中心人少不可能具體指導全校上千名畢業生,并且它也不可能熟悉全校每個專業社會需求情況和各專業就業市場情況;另一方面畢業生在求職過程中,問題情況復雜,心理壓力大,任課老師更容易溝通,更容易解決。從近兩年筆者的調查發現,從畢業生就業來抓就業不能有效促進就業。就業指導除了作為學生思想教育貫穿于高職教育的整個過程外,還要滲透到教學中去,任課教師不僅要傳授專門知識和技能,還要闡明其在職業領域中的應用,以及應用中應遵循的各種規則。因此,全體任課老師參與到學生就業指導的全過程是必要。另外還要指導幫助學生根據專業培養目標來進行自我設計、規劃人生,找到合適的職業定位,做好就職前準備。同時,應該積極向學生推廣彈性就業和非正規就業手段,使學生在校園里就受到良好的創業教育。
注:本文是本院課題“高職院校畢業生就業調查與對策研究”的研究成果。
現在,許多行業的雇主和工人們很欣賞“靈活勞動”這個新概念,甚至認為機動靈活的用工方式是“新世界經濟的現實”。一些企業正在向雙軌雇傭制方向發展。其核心軌道是全日制的正式雇員隊伍,輔助軌道是機動靈活的臨時工隊伍,每天約有150萬臨時工在企業里忙碌。同時還存在著規模龐大而又種類繁雜的散工隊,其中有秘書、保安人員、工程師、校長、總裁等,他們靈活地用不同方式(以鐘點計、以天數計、以工作項目計等)為企業或社會服務。
社科散文選刊投稿須知:《甘肅社會科學》雜志是由甘肅省社會科學院主辦的綜合性人文社會科學類學術期刊,1979年創刊,以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思想為指導,堅持理論聯系實際,注重學術質量第一的方針,注重學術理論的原創性和學術前瞻性,注重應用研究,注重學術信息含量。所刊文章注重思想性、學術性、原創性、前瞻性、應用性和時效性,倡導學風和樸實的文風,選取刊發高質量、高水平并編寫規范的文章。
參考文獻:
[1]閔維方等. 2005年高校畢業生就業狀況的調查分析[J].高等教育研究,2006,(1):31-38
[2]張國芳等. 浙江省高職畢業生就業情況調查[J].教育與職業,2006,(4):70
[3]鄭敏燕,曾錦華. 廣東大學畢業生就業調查報告[J].青年探索,2006,(5):50-55
[4]周應佳,鄧輝.以就業為導向推動高職的改革和發展-湖北省高職畢業生就業情況及發展趨勢分析[J].教育發展研究,2004,(5):76-78
[5]黃映琴. 影響高職院校畢業生就業因素分析[J].福建教育學院學報,2007,(1):49-51
[6]彭振宇 ,馬必學. 高職畢業生就業問題的解決之道探究[J].中國高教研究,2006,(7):75-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