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摘要:今天,高等教育已進入大眾化時代,在面對新的就業形勢下,高校應該加強對大學生就業觀教育,幫助大學生轉變觀念,樹立科學的就業觀。教育大學生要正確判斷形勢,抓住就業良機;關注國家大局,兼顧個人利益;提高個人實力,廣泛占有信息。
首先,高學歷不等于高就業能力。用人單位人才高消費,學生和家長盲目追求高學歷,誤認為高學歷等于高的工作能力。實際上,知識是頭腦中的經驗系統,能力是與活動要求相符合、并影響活動效果的個性心理特征的綜合體,是個體固定下來概括的心理系統。二者的發展并不一致。其次,認清高等教育是學術性、專業型教育。我國高校長期以來形成了過分偏重學術型專業教育特點,學術理論更多的是為了應試做準備,缺乏長期實踐的資源與環境,因此這種教育下的高校畢業生更容易出現知識與能力發展的不平衡,就業后往往還需要用人單位花費大量時間和精力進行二次教育或培訓。第三,就業需要的是相關的職業素質和能力。外在的客觀條件和因素并不是最終決定求助者的職業價值的實質,將所學知識轉化為職業能力,將積極的價值觀融入到職業素養,這顯然是相當一部分投機主義者和一心只讀圣賢書的畢業生所缺乏的。
面對當前嚴峻的就業形勢,大學生要及時調整就業心態,從長遠利益、國家利益和社會需求出發,樹立科學的就業觀,努力使自己具備厚基礎、寬口徑的知識結構,提升就業競爭力。
國家應構建完善的就業指導服務體系,健全鼓勵高校畢業生到基層工作的服務保障機制,引導大學生到西部去,幫助他們調整就業心態,充分發揮自己的才能,實現多元化擇業、多渠道就業。實施離校未就業高校畢業生就業促進計劃,把未就業的納入就業見習、技能培訓等就業準備活動之中,對有特殊困難的實行全程就業服務,切實加強政府對大學生就業的宏觀調控力度。
家庭教育對大學生的就業觀有著深刻的影響作用。首先,對于面對嚴峻的就業壓力而心理又不成熟的大學生,家庭要給予他們就業心理支持和實際的依靠,讓他們感受到家庭是溫暖的港灣。其次,家長要理性對待子女的就業問題,從實際出發,鼓勵他們先就業后擇業。再次,家長增強要對子女的責任意識教育,引導子女增強競爭意識,客服依賴心理,學會自立自強,樹立積極主動的就業觀。
解決當代大學生就業問題是一項長期復雜的工作,新時期大學生正確就業觀的樹立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國家、社會、高校、家庭及大學生自身等多方面的協作和共同努力。需要通過各種途徑對大學生就業觀進行及時的教育及引導,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就業觀,爭取早日成功就業。
社會環境對個人的思想起著決定性的導向作用,要重視社會環境文化對大學生就業的影響。社會各界應主動關心大學生就業,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對大學生就業的向導作用。營造良好的就業氛圍,加強大學生的職業指導和服務意識,引導大學生根據現實社會經濟環境和就業形勢,科學確立就業方向和目標,制定符合個人實際的就業標準。
高校要充分發揮大學生就業觀教育主陣地優勢,加強職業道德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協助大學生做好職業生涯規劃,引導學生走向社會,加強社會實踐鍛煉,在實際中提高學生自身就業能力和適應社會的能力,提升自身職業素養,增加就業成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