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論文摘要:在員工職業生涯中,有時有職業生涯危機出現。一般來說,出現危機的原因有兩個,其一是員工技能老化,其二是員工處于職業生涯高原,即不太可能再得到提升或承擔更多責任的狀態。
論文關鍵詞:職業生涯;職業生涯規劃;職業生涯系留點;職業生涯高原;
職業,是與人終生相伴的。職業生涯的規劃,”應是人生最重要的規劃方案。職業生涯規劃,有兩個層面的涵義,其一是指個人層面,其二是指組織層面。作為人力資源部門,任務是招募、使用、調配、組合好企業的人力資源,使有限的資源能夠得到最有效率的利用,而其中,幫助員工進行職業生涯規劃,使員工的職業發展與企業的發展得到協調、平衡、保持一致,則是一項很重要的工作內容。這點也是人力資源管理與傳統人事管理重要不同之處。后者只是注重對人的管理和使用,而前者則把”招人、用人、育人、留人”有機的結合起來,特別強調了“育人”,職業規劃就是組織著眼未來、對組織成員進行培養的主要方法。本文將就組織層面的職業生涯規劃做一些探討。
職業,是人的一種社會活動,是人的一種經濟行為,是人的一種生活方式。它對于社會中的每一個人都是非常重要的。具體來說,職業對人有如下作用:
(1)職業是人參與社會活動、從事社會活動、進行人生實踐的最重要的場所,從多方面決定了個人的特征和境遇。無職業者在這些方面就很受影響;
(2)職業是個人獲得經濟收入的主要手段,從而成為個人生存和維持家庭的物質基礎。所以,人們一般追求高收入的職業,這也成為人們一般的擇業標準;
(3)職業是人們從事的某種特定的工作。它要求人們有一定的素質條件,又能使人的才能、興趣得到發揮,并進一步促進人的個性發展;
(4)職業也是人獲得非金錢利益的來源,例如名譽、地位、權力等,從而使人的心理得到滿足,達到”樂業”的境界:
(5)職業生活使人進入一種社會情境,這種社會情境又因職業的異同而異同,換句話說,也就是職業決定人擔任特定的社會角色,形成一定的行為模式:
(6)職業類別、職業環境和職業中的個人等級是人的社會地位的象征。人們不斷在職業上的努力,構成人們在社會地位中的向上流動;
(7)職業是一種社會勞動分工體系。每個個人在這個體系中活動,是個人為社會做貢獻的途徑。
結合馬斯洛需要層次理論,可以說,人們需要一定的職業,目的不只是為了賺取生活費用,人類有一種積極追求”自我實現”的傾向,當一種較低層次的需要得到滿足之后,一種新的較高層次的需要便隨之發展,而人類最高層次的需要就是自我實現,即充分的展現個人的潛能。這種心理上的特征,對個人職業選擇及整體的職業規劃具有無比的重要性,因為職業是實現個人潛能的根本途徑。
人們一生中的職業歷程,可以統稱為職業生涯。綜觀歷史,有的人從事這種職業,有的人從事那種職業;有的人一生變換多種職業,有的人終生位于一個崗位;有的人不斷追求上進獲得成功,有的人窮困潦倒無所作為。造成職業生涯差異的原因有多種,有個人能力、心理、機遇等方面的問題,也有社會環境與社會政治;經濟、文化因素的問題。所以,如果組織能夠幫助每個人考慮社會和他們個人兩方面的原因,積極探索,使員工自己在目前社會機遇的條件下有目的的設計職業,選擇合適的職業,根據他們自己的職業經歷和其他便利條件改善現有職業,在適當的崗位上得到發展晉升,將來退休離休后還可以“老有所為”,這樣,整個企業人力資源管理則處于一種良性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