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摘 要:海洋漁業發展是沿海城市著重關注的論題,隨著海洋漁業產業化規模化的不斷發展,潛在的問題也日益凸顯。如何進一步的調整及解決這些問題便成了重中之重。2017年5月3日《大連市海洋漁業發展“十三五”規劃》提出了以服務市場為主要方向,以海洋生態環境保護、資源節約合理利用和調整結構方式為主線等手段進一步來實現構建現代海洋漁業管理和現代漁業產業體系的目標,形成海洋漁業現代化發展的新布局。當前大連市海洋漁業存在哪些問題須著手解決以適應新的海洋經濟環境便是我們的研究對象,而如何解決這些問題以適應新的海洋漁業挑戰即為我們的研究目標,急切的需要相應的解決對策來助力區域海洋漁業發展。
關鍵詞:大連海洋漁業;潛在問題;對策研究
一、大連市海洋漁業發展現狀
大連市是著名的漁業城市,有著悠久的漁業歷史和漁業文化,漁業發展存在巨大的潛力。特別自1980年代到現在,隨著漁業市場的開放逐步加強和“以養為主”的漁業發展思路的定位,大連漁業潛力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釋放;水產品產量進一步提高,海洋漁業產品的質量也有相對的改善。近年來,海洋漁業發展極大的促進了大連市水產品對外貿易的發展。據大連海關數據統計,2016年大連市水產品進出口總量為143.7萬噸,進出口貿易總額為36.5億美元,同比分別增長4.5%和6.8%。其中,水產品出口額20.2億美元,同比下降1.7%;水產品進口額16.3億美元,同比增加19.6%。2016年大連市水產品出口美日韓歐等傳統市場總體較好,同時海洋捕撈凍魚類及加工品、頭足類、貝類依然是我市水產品出口主要品種。
二、存在問題
(1)海洋部分水域污染和資源日漸衰退。由于工業化生產和生活而污水大量排放,且相關處理設施不完善,與此同時,伴隨著突發性污染事故、工程建設項目對漁業的嚴重破壞,再加上養殖面積密度過大,則自身污染更為嚴重,致使大連海洋漁業水域生態環境受到極大地損害,漁業資源無論天然漁業資源和養殖業均面臨威脅,污染破壞了部分經濟魚類的近岸繁殖場和相關養殖水域,使魚類繁殖數量嚴重下降,加劇了其漁業資源的衰退,造成了極大的損失,同時也潛在的存在漁業資源枯竭的危機。
(2)養殖品種較為初始化,方式落后;漁業衍生產業過少。新的優良品研發則顯得過于薄弱,名特優產品的養殖比例和產業化水平低,不匹配國內外市場的需求變化,研發水平存在較大的差距,其主要漁業產區不同程度地出現了區域性、結構性的部分產品過剩和價格下降等問題,同時,漁業結構初始化,主要集中在“過度依賴海洋捕撈”的階段,缺少衍生的漁業產業。楊云賢,覃普(2017)等人認為,庫區網箱養殖帶來的自身污染嚴重,魚病發生頻率大,來勢兇猛,肆意用藥等大大影響了漁業生產健康持續發展。
(3)漁業產品企業眾多為規模小、且生產設備相對老化,保鮮水平、加工技術相比發達國家海洋漁業設施則更為浪費,嚴重制約了海洋漁業產品加工業的發展,使其不能更有效的進行資源利用。加工、流通和相關產業發展則相對滯后,初級產品多,粗加工產品多,精深加工和高附加值產品過少,過多走量而沒有投入較多資金關注于產品質量的改造升級。焦曉磊,羅煜等人(2016)認為我國水產品加工過程中普遍存在著廢棄物利用水平不高,加工機械化水平低等問題。
(4)漁政管理在實際執法工作中,由于各種人為因素,例如利益等,使得政策制定明確而執行力度達不到預期,各級責任義務不明確。漁政管理方面的法制系統建設不健全,沒有形成統一的調派機制。漁政管理人員以及執法單位的觀念落后,更多的還停留在管理小捕小撈的意識中。
三、對策建議
(1)科學規劃海域,高效利用資源。一是推進海洋資源開發及保護的法制化建設,形成統一完備的海洋綜合法律法規;以法制化手段實現海洋規劃體系,統籌海洋資源開發的協調機制,完善地區性海洋經濟的發展規劃,宏觀協調均衡性地整體開發海洋資源,從而構建相對穩定性的海洋資源的開發管理系統。二是積極援引國內外海洋資源開發的先進技術,加強在海底資源勘探以及海洋生物資源開發領域的發力,以供給我國資源稀缺為首要目標,即使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將海底蘊藏的漁業資源和礦產資源,轉化為日常的生產生活資源,提升經濟發展,改善環境狀況。三是加快海洋經濟區建設,帶動海洋產業步入新臺階。劃定一些 海洋資源較為豐富且基礎建設較為齊全的海洋區域,集中力量開發,探索新的出路,形成旅游業、養殖業、運輸業等傳統產業與海洋環保、海洋藥業、海洋化工一體化的海洋產業鏈和經濟區。
(2)豐富產業品種,調整產業結構。一是加強名貴優良的新養殖品種的引進、培育、開發和推廣工作,強化探索“漁業鏈式結構”,即研發一個品種,構建一門學科,打造一條產業,致富一方群眾。通過優化品種衍生產業鏈接,以適應快速的經濟持續均衡增長。二是傳承發揚傳統的漁業文化,比如放海燈、貼船聯等,挖掘海洋的文化集聚;同時,創新海洋的新型文化,比如開展釣魚節、漁人節等,給海洋文化注入新的活力,從而激發輻射帶動性的作用。三是漁業和旅游娛樂業進一步融合,大力發展休閑漁業,制定并實施大連市休閑漁業發展規劃,發揮大連旅游城市的優勢,突出地方特色,形成集捕撈、養殖、觀賞、垂釣、餐飲、旅游、度假、教育、療養為 一體的多功能休閑漁業產業帶 。
(3)加快推進漁業產業化進程。一是大力培育發展漁業龍頭企業。政府著重從政策支持、資金優貸、技術援引等方面積極扶持重點企業,做好企業與漁戶的有效連接工作,形成供銷運作一體化模式。做好重點企業的帶動輻射作用,集中小型漁船、養殖基地,擴大生產規模,延長漁業產業鏈,使之追求規模經濟。特別做好主導產品和基地市場的配對環節,依據特色,精準配對,快速構建特色水產品市場體系,減少流通損益,實現利益最大化。二是大力發展水產品精深加工。 水產品的精深化加工是可持續發展的基本要求,不但在資源的可持續性方面有重要的意義,在發展新型經濟方面,具有不可估量的價值作用。水產品加工產業集高附加值、高技術含量、高市場需求量于一體,體現的不再是對海洋資源的直接獲取利用,而是對原始海洋資源獲取后的二級開發,發展前景十分廣闊。今后大連市需轉變對原始資源的直接利用模式,而是在新技術的驅動下優化結構,推動高端產業鏈的發展,開拓新的供給方式,創造市場對新產品的需求,和諧持續利用海洋資源。三是大力扶持海洋牧場發展建設。海洋牧場作為一種新興的生態型漁業生產系統,具有極高的市場潛力以及可持續發展的生命力。積極把握機遇,與國際海洋牧場接軌,在海洋牧場區域內建設適應生產生物生態的人工息場,采用增值放流或移植放流的方法,恢復漁場的基本生產力,同時以達到優化產業結構、修復漁業資源、改善海洋生態的目的。
(4)強化漁政管理,提高服務效益。一是建立健全新的漁政管理制度,加大對漁業資源和環境的保護力度,形成統一的領導體制,全方位加快漁業可持續發展的進程。二是加強漁政執法隊伍建設,形成指揮執行暢通,應對突發事件迅速,各機構單位相互聯合執法的政法體系。嚴厲打擊非法的捕撈和養殖,實現漁政執法巡航常態化。三是加快漁政管理指揮系統的升級改造,健全完善漁船動態管理,安全通信等系統建設。關注漁區城鎮和漁村的發展,開展漁村整治,加強漁區基礎設施的建設,著重解決水、電、路等基礎性問題。
參考文獻
[1]楊云賢,覃普,楊建敏,賀成龍.加快漁業產業結構調整建設現代漁業的思考[J].農業開發與裝備,2017(01).
[2]焦曉磊,羅煜,蘇建,楊海,樊威,吳俊.水產品加工和綜合利用現狀及發展趨勢[J].四川農業科技,2016(10).
[3]趙萬里.大連海洋漁業發展若干問題研究[M].南京:東南大學出版社,2017.
[4]張文華,包特立根白乙.大連市海洋漁業發展態勢及政策建議[J].沈陽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11(6):654-658.
[5]王愛香,韓立民. 我國漁業發展面臨的問題與對策建議[J].農業經濟問題(月刊),2003(09).
推薦閱讀:海洋測繪是CSCD檢索期刊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