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服務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專業 高端讓您使用時沒有后顧之憂
來源:期刊VIP網所屬分類:免費文獻發布時間:2021-09-24瀏覽:次
【摘 要】戲曲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也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瑰寶。新時代以來,黨和國家對戲曲劇種的發展與劇本創作均給予了高度的重視,進一步凸顯出了戲曲的發展地位和傳承意義。要想進一步推動戲曲藝術的發展,必須重視戲曲劇本創作的改革與創新,以此不斷去豐富戲曲劇本的趣味性和生命力。本文先對新時代發展背景下戲曲劇本創作所存在的問題作簡要分析,進而談一談戲曲劇本創作改革與創新的關鍵點,最后從多個方面來分析論述戲曲劇本創作的改革與創新策略。
【關鍵詞】戲曲;戲曲劇本創作;創新
戲曲藝術在產業化發展和弘揚傳統文化中均發揮著十分重要的作用,一直以來都被人民群眾所喜愛。新時代背景下,傳統文化的傳承與創新顯得更加重要,而要想實現這一目標,必須要有創新,戲曲劇本創新是重中之重。在戲曲劇本創新的過程中,既要做好內容創新也要做好形式創新,以此最大限度地激發出戲曲藝術的生命力"。但對于戲曲劇本創作的改革與創新來說,其中會涉及到很多的專業性知識,要實現有效的改革與創新會存在較大的難度。因此,深入分析探究戲曲劇本創作的改革與創新策略十分必要。一、戲曲劇本創作存在的問題
(一)缺乏優秀的現實題材
從二十世紀初,戲曲藝術便已經開展了創新工作,形成了多種類型的劇目,到二十世紀五十年代,戲曲的現實題材更加豐富,獲得了較好的發展。就現代題材的典型戲曲劇目來說,無論是呂劇、京劇還是豫劇均有代表作品,比如呂副有《李二嫂改嫁》,京劇有《智取威虎山》《紅燈記》,豫劇有《朝陽溝》。但是從近年來戲曲劇本創作情況來看,雖然有很多的改編劇目可以得到觀眾的喜愛,但整體上是缺乏優秀題材的。一些劇目雖然作了較大的改動,但表現形式依然存在著局限性,缺乏藝術創新,未能將戲曲藝術與實際生活相結合。因此,可以說,戲曲劇本中現實題材的缺乏,關鍵原因是戲曲的生活化與表現形式存在矛盾。(二)缺乏創作的思想與情感
戲曲劇本的創作非常注重和依賴人的思想與情感,若是在劇本創作時缺乏人的思想與情感,勢必會導致戲曲劇本內容單調空洞,無法真正打動人心。就一些老戲曲作品來說,《竇娥冤》所表達的“千古悲嘆”是可以讓人感同身受的;《桃花扇》很有效地表達出了“家國悲歡”;《長生殿》所表達的“繾綣纏綿”讓人無限動容。這些戲曲作品中均包含著深厚的思想與情感,無論何時均可以打動人心。但就當前的戲曲劇本創作來看,雖然戲曲作品的表現形式更加豐富,做到了“滿園春色",但戲曲劇本在創作時卻喪失了思想和情感,觀眾無法從中心生感悟,也無法體驗非凡人生與悲歡離合。
(三)新媒體的沖擊
在新媒體時代,人民群眾的審美觀念發生了較大的轉變,同時基于新媒體的發展,人民群眾對藝術作品的內容和表現形式更加挑剔。以年輕一代為例,他們不會去過多關注戲曲藝術,更不會去觀看戲曲作品。在多種因素影響下,戲曲劇本創新的腳步自然會停滯不前,無論是數量還是質量均顯得比較單薄。除此之外,基于信息技術,有很多外來文化也對戲曲劇本創作產生了影響,一些不利的創作因素開始充斥在戲曲劇本創作中,這對于戲曲的長遠發展產生了很大的影響。
二、新時代背景下戲曲劇本創作改革與創新的關鍵點
(一)進一步增強戲曲劇本創作的革新意識戲曲藝術的發展與消沉均與時代發展有著緊密的聯系,這要求戲曲劇本的創作要始終立足于時代發展需求和人民群眾的審美。新時代發展背景下,戲曲藝術的傳承與創新工作變得更為急迫,亟需對戲曲劇本的創作形式加以改革。但在實際的戲曲劇本創作過程中,往往會出現一定的意識偏差問題,導致戲曲作品所表達的思想情感無法與人民群眾的審美追求相適應,也就無法真正意義上感動人和教育人。因此,在進行戲曲劇本創作的過程中,要積極樹立戲曲劇本創作的革新意識,對戲曲藝術的發展歷程有一個全面的認知,既要敢于借鑒也要敢于探索,不斷去革新探索,強化戲劇劇本的思想與情感,以此創作出更多人民群眾喜歡的戲曲作品。
(二)進一步提升戲曲劇本創作者的專業能力
老齡化是現階段戲曲劇本創作者的一大趨勢,原因在于年輕一代不知曉戲曲藝術,無法參與到戲曲藝術的傳承中去,導致戲曲劇本創作人才出現斷層,這對戲曲藝術的發展有十分大的影響。針對這一問題,加強政策引導與人才培養力度尤為關鍵和急迫。在政策引導中,相關部門要積極出臺戲劇藝術保護的相關政策,并對現有的戲曲劇本創作大師做好保護,為他們提供良好的創作環境,確保其可以專心開展戲曲劇本創作。在人才培養中,戲曲劇本創作大師要樹立戲曲藝術傳承的意識,積極參與到人才的培養工作中去,給予年輕一代更多的指導和鼓勵,幫助他們更好的成長,提升戲曲劇本創作水平,從而從整體上來提升戲曲劇本創作隊伍的專業水平。
(三)進一步提升對優秀創作資源的借鑒能力在文化融合的大背景下,戲曲劇本創作雖然面臨較多的挑戰,但也有很多的機遇出現,比如戲曲舞臺日漸多元化,可以借鑒的創作題材越來越多。比如由《朱莉小姐》所改編的豫劇《朱麗小姐》、由《公務員之死》所改編的京劇《小吏之死》,均很好地體現了文化融合的特點,并增強了戲曲劇本創作的藝術性和文化多元性。總的來說,跨文化改編已經成為戲曲劇本創作的一種新型理念和方式,可以很好地滿足人民群眾的審美需求。但在實際的改編過程中勢必會受到語言、舞臺形象等多種因素的影響,若是未能做好引導,勢必會影響戲曲藝術的健康發展。因此,在進行戲曲劇本創作改革與創新過程中,一方面是要做好引導工作,另一方面是要不斷去提升戲曲劇本創作時對各類資源的借鑒能力,做到取其精華去其糟粕。
三、新時代背景下戲曲劇本創作的改革與創新策略
(一)推動戲曲劇本創作的內容創新和形式創新創新是戲曲藝術得以發展的根本,要想永葆戲曲藝術的生命力,必須始終秉承創新意識和創新精神,緊緊圍繞著人民群眾的喜好去開展戲曲劇本創作,以此確保在新媒體時代戲曲藝術仍具有核心競爭力??偟膩碚f,在戲曲劇本創作過程中,要始終將內容創新與形式創新放在重要的位置上,重點做好兩個方面的工作,一是要實施戲曲劇本創作工程,二是實施戲曲表演演出工程。
在戲曲劇本創作工程實施中,要進一步激發出戲曲劇本創作者的創作熱情,正確引導戲曲劇本的內容創新與形式創新。戲曲劇本創作者既要深深扎根于民間,貼近人民群眾的生活,吸取更多的民間藝術元素,也要做好與時俱進與積極借鑒,挖掘戲曲不同劇種的特色和文化,精準把握這些特色與文化,以此創作出富有時代精神、人文情懷和民間元素的優秀戲曲劇本2。只有這樣,才可以更好地滿足人民群眾的審美情趣,永葆戲曲藝術的生命力與創造力。
在戲曲表演演出工程實施中,要始終將戲曲劇本創作與表演聯系起來,讓戲曲劇本的創作可以深深植根于實踐,從表演演出活動中汲取創作的營養和靈感。具體來說,要考慮將戲曲舞臺搭設擴展至民間和基層,對當前的劇團演出副目作不斷地完善,在此基礎上努力推動戲曲藝術的創造性演出和劇本的內容創新與形式創新。相信通過長期開展戲曲表演演出,可以在展演過程中增強戲曲劇種的特色,并創新戲曲劇本創作的形式,會有越來越多的時代流行元素被擴充至戲劇藝術中,這對于戲曲劇本創作的創新意義重大。
(二)落實好戲曲劇本的現實題材創作戲曲劇本的創作始終依賴于實際和現實,為落實好戲曲劇本的現實題材創作,給予現實生活更多的關注,戲曲劇作家要把握好以下要點:
1,在進行戲曲劇本創作時,戲曲劇作家不能回避或逃避現實生活,而是要立足于實際生活,從實際生活中挖掘更多可應用在戲曲劇本創作中的元素,尤其是要深挖人的內心思想情感,以便做到直擊現實和反映社會,創作出更多的優質戲曲劇本。
2,在戲曲劇本的現實題材創作中,會很自然地涉及到人的思想情感和思想道德,這要求戲曲劇作家要始終保有批判精神,敢于去剖析思想道德層面上的元素,努力去升華思想、情感與道德13)
3,現實題材的戲曲劇本創作不僅要考慮時代流行元素,也要植根于傳統,從思想層面去挖掘與現代文化相契合的內容,確保戲曲劇本所展現出的思想與邏輯均可以滿足人民群眾的審美需求。除此之外,還要對人物形象作深層次的挖掘,增強人物形象的立體性,且富有藝術個性。
(三)改編優秀文化藝術資源傳統劇目對當前階段所進行的戲曲劇本創作工作有著很強的指導意義,屬于優秀的藝術資源。以《牡丹亭》
為例,既含有昆曲的本質特點和美學傳統,又富有現代劇場的藝術氣息。更為重要的一點是,在借鑒其他優秀傳統文化的過程中,整個戲曲的語言更加簡練生動,這可以適應現代人的快節奏生活,向著時代流行元素靠攏,因而可以得到人民群眾的喜愛。另外,傳統戲曲和現代藝術也可以嘗試著結合,可以將話劇元素、京劇元素、舞臺色彩有機地結合起來,打造一種更為生動、靈活的戲曲劇本創作形式。除此之外,不同國家的藝術文化具有一定的相通性,西方文化中的一些優秀元素也可以融入到戲曲劇本的創作中去,以此將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資源推廣開來。
四、結語
戲曲藝術的發展事關我們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創新與傳承,必須給予高度的重視。鑒于當前階段戲曲劇本創作中所遇到的問題,要進一步將改革與創新的重要性凸顯出來,重點從戲曲劇本創作的內容創新和形式創新、現實題材創作等多個方面著手,以此增強戲曲藝術的感染力,推動戲曲藝術的傳播與傳承進程。
參考文獻:
[1]趙子健,論中國傳統戲曲藝術傳播之流變[].新聞研究導刊,2020,1(7):222-224.
[2]陸涵,數據分析視域下的戲曲編劇人才現狀考察與研究[J].藝術百家,2020,36(5):109-115.
[3]謝君文、試論新時代的戲劇創作如何從傳統戲曲中汲取營養[J]教學方法創新與實踐,2020,3(13):10.
期刊VIP網,您身邊的高端學術顧問
文章名稱: 戲曲劇本創作的改革與創新
文章地址: http://www.kg120.com/mianfeiwx/59692.html
* 填寫需求信息,或選擇平臺現有SCI/SSCI選題(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