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服務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專業 高端讓您使用時沒有后顧之憂
來源:期刊VIP網所屬分類:免費文獻發布時間:2021-08-09瀏覽:次
我有豐富的校長經歷,在國內國外、城市農村、公辦民辦都做過校長。我心中“好學校”的標準就是,無論孩子的身份和背景如何,他都能在學校因材施教、因人導學的系統中,發揮自己的潛能,充分成長,能夠應對未來社會不確定的挑戰。
因材施教很不容易,人太復雜了,今天我們學生有不一樣的認知水平、認知方式、智能結構以及學習時的情緒,這都對我們的因材施教提出了挑戰。
因認知水平施教
因材施教要根據不同認知水平的孩子,作出適合的教學決定。做過老師就會知道,一節課上到15分鐘之后,我們會發現哪些孩子聽不懂、不愛聽了,哪些孩子早就會了。老師是根據誰的狀態決定調整教學節奏呢?根據班級中位線上的水平,以避免越來越多的學生陷入無意義的學習。
二年級數學課上,老師講“初步認識正方體"。我fii ai孩子做一個游戲,在兩節數學課上,我們要學生根據游戲提示,做出對應的骰子。
項目化的過程中,學生分成了幾類,最快的一類孩子很快發現“正方體有六個面,六個面大小一樣",三下五除二就做出了骰子。中等的孩子在元認知中知道“正方體有六個面”,但不知道大小如何。
還有個孩子實踐認知更寬泛,他還知道做骰子要多剪出一點邊,用來涂膠水黏合。
這樣的課堂上,老師要識別學生的“認知境界",給不同程度的學生提供對應的工具和學習支架。我們要改變以老師為主的傳授式教學,多融合探究式的,以孩子認知水平為主的學習方式,這才是因材施教。我們也可以借助人工智能,人工智能第一個好處是優質資源共享。
第二個好處是個性化差異化的教學,他能實施大班額下的層教學,比如根據學生閱讀水平,推薦不同難度的書籍。
因認知模式施教
要根據不同的認知方式來調動學生全身感官來學習,幫助每一種類型的孩子來進行學習。我們可以看到班里有些孩子永遠愛插嘴,有的孩子看題目一定要讀出來,有些孩子上課就是要調皮搗蛋。這其實很大程度上因為他們的學習方式不同。
孩子的認知方式大概可以歸為三類:視覺、聽覺、動覺。視覺認知發達的小孩最適合以書本為主的學習方式,因為他們學習主要靠認讀,這些孩子很可能在這樣的學習方式中成為學霸。聽覺型的孩子會很早開口說話,對旋律特別敏感。動覺型的學習者會很早學會爬行、走路,喜歡嘗試更危險的活動,這些孩子往往是班里的“搗蛋鬼”“學困生”,但他們能成為非正式組織的領袖……每個人發達的感官不同,學習方式也不同。
比如說在學習數學概念時,如果老師把解題步驟寫在黑板上,這對視覺認知發達的孩子最有效;如果老師邊寫邊講,同時鼓勵學生討論,讓學生上臺展示,這對聽覺型學生有利;如果老師擅長組織數學游戲,動覺型學生會掌握得更快…
我們常常認為有些學生“僵”,其實是老師沒掌握學生的認知優勢。讓動覺型的孩子乖乖坐著聽講40分鐘,無異于是一種折磨。老師組織教學時一定要了解認知規律。
因智能結構施教
我們學校有個七米高的攀巖墻,五年級體育課是上攀巖,校長在上面為登頂的學生頒發畢業證書。有沒有爬不上去的學生?有啊。最后我放了一個籃子下去提他上來,讓他拿到了畢業證書。這位“體育學困生”在繪畫上天賦異稟,他看過小說中的一段描寫,就能把里面的人物畫得惟妙惟肖,更令人驚奇的是,他沒有受過任何美術訓練。
每個人都有出彩的資本和智能,分數評價讓我們更加單一和同質化。所以在分數導向的教育模式下,絕大部分孩子的天分都會被埋沒。尤其是中小學應當創造更多機會讓他們發現自己是誰(當然這不是鼓勵偏科)。哪怕是音樂,我們也有很多門類,比如唱歌、戲劇、樂器、舞蹈。體育也有各種各樣的項目,有練習力量速度的,有激烈對抗的,還有培養耐力的,還有很難的體操等等。鼓勵學生多涉獵,多體驗,多發現。
作為校長,我非常不贊成學校把某個特色做得獨大,集中力量發展某個方面,這會抑制很多孩子智能的發展。我們要通過豐富的教育教學活動,來喚醒他們卓越的特質和大愛無私的品質與善端,還要促進孩子的生長和壯大。
差異學習與情緒
我們一定要關注學生的興趣,說到底,人永遠只為自己感興趣的事情去工作。興趣從哪里來?興趣來源于成功體驗之后獲得的幸福感。我們學校有個孩子,小學時默默無聞,非常害羞。他獲得過一次“奇思妙想校長獎",我帶他去電視臺做了一檔節目。從此他獲得了成功體驗,生命也煥發了更多光彩。現在他做團干部,一直和別人打交道,和小時候判若兩人,是學校的三好學生、優秀學生干部。
我講這個例子是想說明,讓學生有成功體驗多么重要。營造成功體驗,關鍵在于評價,我們有一套完整的評價體系,學生在學校的每一件事都會被記錄,哪怕只是救活了一盆花,我們都會頒發一個“護花使者”獎。學校還會發現孩子的善端,只要有一點點閃光,老師就會請孩子和他一起去吃飯,活動的口號叫“老師愛你和成績無關"。
積極的情緒能驅動學習的發生,所以我們的教學要更生動,更能調動學生情緒。比如科學課講生態系統,“動植物為了適應外環境而偽裝",我們讓四年級學生到校園里找個地方躲起來,再請一年級小朋友找。學生都提前做了準備,有人穿了迷彩服鉆進樹叢里,有人把全身涂成綠色,藏在花園里;藏得最好的男孩全身棕色,抱著一棵大樹假裝樹干,誰都找不到。
最后他藏累了才被發現…
通過這樣的學習方式,偽裝這個概念,會永遠地印刻在學生大腦皮層里。因為他們的情緒、認知系統都充分參與進來,所以要關注孩子在學習中的情緒差異,以積極的情緒對學習的興趣產生幫助,并提高他們的創造力。
考試前,做決策前,最好幫學生保持中性的情緒,最要避免的是長期壓力下產生的負面情緒。
認知水平、認知方式、智能結構以及學習中情緒的差異,都是我們因材施教,構建個性化的教育教學體系的關鍵要素。教育活動的目的,就是讓每一個孩子能清楚地了解和認識自己,喚醒孩子創造自己的意識,提高和增大他們自我實現的能力,成為一個最好的自己。
期刊VIP網,您身邊的高端學術顧問
文章名稱: 因材施教,促進每一個孩子成長
文章地址: http://www.kg120.com/mianfeiwx/58911.html
* 填寫需求信息,或選擇平臺現有SCI/SSCI選題(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