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服務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專業 高端讓您使用時沒有后顧之憂
來源:期刊VIP網所屬分類:免費文獻發布時間:2021-05-29瀏覽:次
[摘要]根據教育治理現代化的政治觀、法治觀、系統觀、發展觀的本質要求,針對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的主要內容和特點,高校要從知識體系現代化、價值觀念現代化、思維方式現代化、行為方式現代化四個方面構建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現代化體系,在遵循政治引導、制度規范、系統建設、科學發展的原則基礎上,從課程教學、文化引領、體驗式教育、現代科技輔助、教育管理監督等方面提升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工作成效。
[關鍵詞]理想信念教育;教育治理現代化;大學生思政教育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明確全面深化改革總目標是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社會治理是國家治理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教育作為社會公共職能的重要組成部分,其治理現代化是實現社會治理現代化,推進國家治理現代化的題中之義。
一、教育治理現代化
(一)教育治理現代化的內涵作為現代教育發展過程中形成的重要理念,教育治理現代化具有完善教育治理體系和提高教育治理能力兩個方面的內涵。首先,完善教育治理體系需要明確教育的目標理念,遵循教育的規范原則,制訂科學的工作程序,保證教育治理體系的完備、科學規范和有效運行;其次,提高教育治理能力需要在教育執行過程中,協調國家機關、社會組織、企業、學校、個人等利益主體之間的關系,運用科學手段開展教育管理服務,最終培養全面發展的合格社會公民,推動國家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的不斷發展。因此,教育治理現代化是以法律制度和國家政策為依托,通過轉變傳統教育思維和價值觀念,形成科學規范的教育體系,整合資源并協調多方利益,開展教育事業管理與服務,提高教育工作成效的現代教育發展理念。
(二)教育治理現代化的本質要求教育治理現代化作為我國發展現代教育的手段,始終服務于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對教育治理現代化本質的理解,可以從教育治理現代化的政治觀、法治觀、系統觀、發展觀的視角進行探討。
1·教育治理現代化的政治觀作為觀念上層建筑,教育具有培養政治人才、維護政治穩定、促進政治變革、推動政治進步的功能。因此,教育治理現代化必然具有政治屬性。教育治理現代化的政治觀要求領導層在一個對外開放、文化自由、政治民主的社會環境中傳播科學先進思想及道德規范,從而規范人們的社會行為,建立良好的社會秩序,最終服務于國家的政治建設。
2·教育治理現代化的法治觀教育治理現代化以法律制度為依托,其只有依靠法治模式才能統一制定教育目標、規范原則、科學程序。在依法治國的時代背景下,教育治理現代化要求把法治理念、法治精神、法治原則和法治方法貫穿于現代教育治理實踐的全過程,在構建、組織、實施、評估、監督等環節堅持法治引領,實現依法執教、依法治教、依法促教,最終實現教育的現代化發展。
3·教育治理現代化的系統觀教育治理現代化要求形成教育治理的科學體系,該體系將教育看作一個系統,有利于研究教育系統內部各要素與內外環境之間的相互聯系、相互影響和相互作用的方式,遵循教育治理規律,科學把握與設計教育系統的角色定位和結構層次,包括教育參與者的角色分工及教育組織的構架層級,從而更好地發揮教育系統功能,提高教育治理能力,保證教育工作成效。
4·教育治理現代化的發展觀教育治理現代化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在堅持“以人為本”的基礎上實現人與社會的共同發展。教育的根本任務是立德樹人,旨在培養全面發展的人,而人的全面發展又離不開社會的全面發展,最終反哺社會的全面發展。因此,現代教育要實現個人成長與社會發展的有機統一,通過全面貫徹落實我黨對教育提出的指導思想和發展理念,實現教育事業的可持續發展。
二、教育治理現代化要求下的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加強理想信念教育,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深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和中國夢宣傳教育,教育引導廣大干部群眾特別是青少年,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2
(一)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內容從思想政治教育角度出發,理想信念指的是馬克思主義理想信念。我國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主要包括以下內容。
1.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
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要求大學生學習馬列主義基本原理、毛澤東思想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學習科學的方法論,特別是要掌握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理論成果,提高知識理論水平和理論創新水平,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自信。
2政治信仰教育
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要求大學生必須堅定共產主義遠大理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擁護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和社會主義制度,立足中國的具體國情,提高自身的思想政治素質,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接班人,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制度自信。
3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
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要求大學生強化愛國主義、集體主義價值取向,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精神支柱,以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為目標,堅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精神追求和價值標準,繼承和發揚中華民族傳統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自信。
4.道德品質教育
大學生理想信念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理想信念教育要求大學生提高思想境界,培養學生遵守紀律、節儉樸素、勤奮好學、艱苦奮斗、開拓進取的意志品質,其通過社會主義榮辱觀教育增強大學生社會公德素養和思想道德品質,培養大學生的人道主義精神和社會責任意識。
5.個體實踐教育
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要結合時代要求,把握時代特點,通過個體實踐教育指導大學生的個人行為,使大學生擁有健康的心理素質、強健的體魄、創造性的思維和創新創業能力,使其成為符合社會需要的全面發展的高質量人才。
(二)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的特點1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具有時代性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是時代的產物,故其必須符合時代的要求同時體現時代的發展進步。馬克思主義作為科學的理論,經得起時間的檢驗,并跟隨時代共同發展。馬克思主義的理想信念教育要求大學生學習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的理論成果,結合當代的文化思潮及與當前社會生產力水平相適應的精神文明成果開展理想信念教育,展示并傳播先進的社會文化,推動社會的發展與進步。
2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具有實踐性理想信念是人類社會實踐的產物。[3)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來源于實踐并為社會實踐服務。因此,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不能僅僅停留在思想意識層面,更要將思想轉化為行動,指導大學生的實際行動。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在提升大學生馬克思主義理論水平、思想政治素質、精神境界、道德品質和個體實踐能力的同時,還要促使其最終為社會主義建設和改革實踐而服務。
3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具有主體性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是“做人”的教育,應把握教育對象即大學生的主體特點,遵循大學生的成長成才規律,尊重大學生對自由追求的崇尚并及時了解大學生的思想動態,堅持以人為本、因材施教、手段多樣,堅持大學生與教育者的主體關系及其主體地位,而拓展并創新教育形式和教育手段,則是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面臨的核心任務。(三)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現代化
(三)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現代化在教育治理現代化的要求下,高校開展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需要建立和完善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現代化體系,提高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能力,把握政治方向、依靠法治手段、秉承系統觀點、結合主體特征,推動實現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現代化。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現代化體系的建立可以從教育主體、教育客體、教育過程、教育環境、教育制度、教育方式等層面進行系統建設。該體系有利于提高學校教育成效,實現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知識體系現代化、價值觀念現代化、思維方式現代化、行為方式現代化。
第一,高校應采用現代教育教學手段,及時更新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教學內容,以馬克思主義科學理論體系武裝教育工作者和學生的頭腦,鼓勵師生進行理論探索和理論創新,實現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知識體系現代化。第二,高校在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工作過程中應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校園文化,形成良好的學習風氣,在多元化、多樣化社會思潮中將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與黨的意識形態建設工作有效銜接,實現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價值觀念現代化。[1)第三,在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教學管理活動中,高校要采用科學的思維方式,引導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工作者的認識定式和運行模式,實現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思維方式現代化。第四,高校要通過制度規范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行為,鼓勵教育管理民主化,采用科學合理的教育教學方式方法,發揮教育的系統功能提高教育行為的效率、效果,實現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行為方式的現代化。
在總結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內容、特點和要求的基礎上,高校把握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的關鍵在于堅持"兩個基于”和“四個結合":基于大學生群體特征、基于社會現實生活;個人理想與國家理想相結合、政治理論學習與社會實踐相結合、主體認知與自覺行動相結合、青年自由觀與文化識別能力相結合。
三、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途徑
(一)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原則根據教育治理現代化的要求,高校開展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需要遵循的原則包括政治引導、制度規范、系統建設、科學發展。
遵循政治引導原則是教育治理現代化政治觀的要求,表現為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要把握政治方向,在黨的領導下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遵循制度規范原則是教育治理現代化法治觀的要求,表現為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要依靠法治手段,將法治思想、法律意識深入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全過程;遵循系統建設原則是教育治理現代化系統觀的要求,表現為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要秉承系統觀點,統籌各類教育資源,協調各方利益關系開展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遵循科學發展原則是教育治理現代化發展觀的要求,表現為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要基于主體特征,基于現實生活,實現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四個結合”。
(二)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路徑選擇為構建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現代化體系,高校可以通過以下路徑提高理想信念教育能力。
1以課程教學為主渠道
堅定的理想信念必須建立在對馬克思主義的深刻理解之上,建立在對歷史規律的深刻把握之上。[1)
因此,高校要用好課堂教學這個主渠道,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親和力和針對性,以滿足學生成長發展需求和期待。通過以思想政治理論課為主的課程教學模式開展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中國近現代史綱要、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等課程教學,依然是當前高校開展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的主要形式。
2以優秀文化引領示范
作為精神力量的優秀文化能夠豐富人的精神世界,提高人的思想覺悟,凝聚人的精神力量,促進人的全面發展。高校應以優秀的中國傳統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引領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科學發展觀做指導,將中國夢與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融合起來,充分發揮“井岡山精神”“長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雷鋒精神”“航天精神”等社會主義優秀文化的示范作用,并在此基礎上開展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
3.開展體驗式主題教育
高校應根據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目標,結合大學生心理、生理特點,采用當代大學生喜聞樂見的體驗式教育形式開展主題教育實踐活動,使大學生在情境體驗過程中學習理論知識、堅定政治信仰、感悟理想信念的精神實質、提高道德修養、修正個體行為。高校要實現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社會教育的結合,三方在學生學習、生活、交流、成長的各個方面協同配合,提高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成效。
4運用現代科技手段
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其可以為社會教育事業的發展服務,是推動社會經濟發展的重要因素。因此,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現代化離不開科學技術的輔助。高校應充分利用新媒體、互聯網、VR等現代科技手段,滿足大學生不斷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通過數字化、云計算、人工智能等技術進行教育管理服務,構建理想信念教育新模式,打造信息化、個性化、終身化的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體系,實現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可持續發展。
5·實施教育管理監督
高校應加強黨、團、學生組織建設,對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進行管理監督,實施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系統評價,構建育人成效反饋機制,充分發揮基層黨、團組織和黨員、團員、學生干部在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過程中的積極作用,培養高質量師資隊伍,營造民主、法治、自由的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環境,鼓勵大學生參與教育管理過程,實現大學生的自我教
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務,提高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工作成效。參考文獻:
[1]習近平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N].人民日報,2017-10-
28(01).
[2]習近平:在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慶祝大會上的講話[EB/OL].(2020-10-14)[2020-12-
20].
[3]王娜傳統文化融于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價值與實現[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7(1):88-92.
[4]孫振琳,曲建武高校馬克思主義理想信念培育的多維透視[J].社科,2017(8):210-213.
[5]張慧,習近平青年觀研究[D].長春:吉林大學,2019:15.
期刊VIP網,您身邊的高端學術顧問
文章名稱: 教育治理現代化視角下的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探析
文章地址: http://www.kg120.com/mianfeiwx/57711.html
* 填寫需求信息,或選擇平臺現有SCI/SSCI選題(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