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服務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專業 高端讓您使用時沒有后顧之憂
來源:期刊VIP網所屬分類:免費文獻發布時間:2021-04-21瀏覽:次
摘要:舞蹈是什么?它是通過舞者的肢體動作來向觀眾傳達情感的一種高級的藝術活動。演員作為舞蹈的直接傳達者,要清楚在進行舞蹈活動中所表演的角色絕不是“自己”,而是故事中的舞臺所塑造的角色。因此在表演時,舞蹈演員要準確把握角色并將整個角色呈現在舞臺上。舞臺表演是一種需要豐富經驗的藝術,而舞臺角色的塑造是舞蹈表演的基礎。
關鍵詞:角色代入舞蹈編創人物塑造
相信書迷在看書的時候常常會把自己代入到書里的某一角色中,并幻想著自己的生活就是那么的美好,或是那么的悲慘,這就與演員入戲太深是一個道理。在
《我就是演員》這樣競演類綜藝節目中就有很好地詮釋,即在節目中演員通過演技作為第一視角進行對決,最后憑實力獲得導師認可后可以與導師在影視化這一環節里進行演技切磋,共同成長。在演技對決中勝出的重要因素之一正是通過角色代入法來使得人物形象更加飽滿。舞蹈亦如此,角色代入法能讓舞蹈編導更加深入地理解自己所創作的角色在舞臺上選擇了怎樣的表演方式,同時也能讓觀眾清楚地認識到這個角色會對劇情產生怎樣的推動作用,在教學實踐中引入“角色代入”的理念同樣也是非常重要的舉措,既能引導學生準確的抓住人物的形象特征,又能表達內心的真實情感,從而易于學生理解人物形象,融入更為真實的情緒情感,最終準確表達出作品的文化內涵。而這種代入式的編創,是舞蹈編導藝術修養的重要內容之一。因此,在進行編創時,必須不斷嘗試將自己代入到角色和其所處的場景環境中,然后發自內心的去感受和理解角色所擁有的情懷、氣質。如果只是為了編創而編創,便會失去內心的真實表演且無法引起觀眾的共鳴。
一、概念論述
(一)角色代入的內涵
角色代入原本是戲劇訓練的理念,但是作者認為的角色代入是角色扮演的虛擬方式,是人以虛擬身份獲得的一種感同身受的情感行為。在影視表演或者是舞蹈創作中可以使演員或者編導產生一種替代人物主角的代入感,能使觀眾在一定的情境中隨著情節的發展而產生相應情緒并做出某種行為。通過將自己代入作品中,使作品可以更好地被展現出來。那么角色代入的訓練意義是什么呢?人們之所以喜歡舞蹈,是因為人們常常被舞蹈演員的“舞情”所感動。通過對舞蹈編創中角色的代入,加之對角色代入的細致分析,使觀眾可以清楚地了解舞蹈編創中人物形象的塑造,可以讓人們在舞蹈劇情中通過演員真實的情感流露來滿足自己心理上的愿望。情感的變化是通過角色在故事中所展示出的種種細節帶來的,因此,有必要對角色代入法進行研充和分析。
(二)舞蹈編創中的角色代入舞蹈創作主要是就舞蹈本體展開的,其中在舞蹈動作方面可以通過對人的生活和各種情感動作以及大自然中各種運動形態進行模仿,最后再進一步的提煉加工整合,使得動作更富有創新性;在舞蹈結構編創方面可以是三段體(A-B-A)或是十字方針結構(呈示部-開端部-展開部-高潮部-結局)來敘述故事的發展過程,使得動作更富有條理性;在舞蹈形式方面可以通過獨舞、雙人舞、三人舞以及群舞的形式來呈現作品,使得動作更富有多樣性;在舞蹈題材上可以反映當代舞蹈積極向上的精神面貌素材,以此讓大眾更加了解故事的內涵,使得動作更富有層次性;在舞蹈體裁方面可以是古典舞、民族民間舞、現代舞以及芭蕾舞等體裁來展示舞蹈作品更多的可能性,使得動作更富有風格性。舞蹈編導需要具備高超的綜合能力,首先是在舞蹈環境的渲染方面,編導要對舞臺和作品有整體的把握;其次在舞臺調度上編導要根據作品的內容進行適時地調整,以達到最佳效果;最后在幕后統籌方面編導要對舞蹈作品有一個整體的認知,做到思路清晰和心中有數。
二、角色代入在舞蹈編創中的功能
(一)角色代入對舞蹈編創的必要性在舞蹈編創學習過程中,最重要的不是編一段動作,而是從人物形象入手,形象就是要編的故事中的主人公,即“角色”。接下來就是把自己幻化成為這個主人公,讓編導融入角色中,去感受角色該有的狀態,體會角色的經歷,這樣才能幫角色說話,通過對角色代入有了深入理解之后再去編排符合這個人物的動作,進一步擴大故事的形式,豐富結構的合理性,同時更要處理舞蹈作品的細節,這樣呈現出來的舞蹈作品更加細膩,富有情感。通過角色代入可以將每個肢體動作進行剖析分解,捕捉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及特點,從而使作品的情感表達更加完整,使舞蹈作品更有層次感。角色代入本質上是結合了歷史文化和情節發展進行的舞蹈作品編創,就作品中的創作思路、情感表達以及重要的人物角色關系的梳理與舞者進行及時的交流與溝通,使舞者更加了解舞蹈所要表達的故事結構以及思想情感;另外,通過作者本身的角色代入,可以將作品發展中的轉折點或是高潮部分及時示范給舞者,舞者可以抓住舞蹈表演時肢體表達的重點,進而使得一個舞蹈作品可以更加準確地呈現出來。所以說,將角色代入到舞蹈編創中是十分有必要的。
在編創不同的舞蹈作品時,其故事脈絡和歷史文化背景具有一定的獨特性,用到的創作技法也不同,如編舞的五大技法(重復、對比、展開、變奏、再現)和雙人舞中的空間(跟隨、抽離)、接觸(纏繞、穿插)、借力(半借力、全借力、假借力)以及三人舞中的接觸磨合、延續變換、流動穿插等。因此,舞蹈編導專業的學生在創作舞蹈作品時,前期要對舞蹈作品的創作背景有一個深入了解,更要熟練運用不同形式的編舞技法,才會呈現作品不一樣的感情色彩,最終才能被更多的觀眾接受并認可。因此,角色代入對舞蹈編創具有非常重要的影響,對于舞蹈編導的展示創作技法更是有著不可忽視的重要作用。
在舞蹈編創中角色可能存在許多的矛盾問題,如愛與恨、喜與悲等,這些矛盾的感情,在不同時間都會出現在不同的角色身上。這些矛盾的情感碰撞往往能極大地豐富角色形象,深化舞蹈的主體。同理,這種矛盾的出現使得舞蹈編創中在代入角色時變得吃力,可以不斷的剖析和把握所要代入角色的主要情感后再去理解一些次要的情感,逐漸梳理和掌握角色的情感基調,從而更好地體現角色的思想感情。
(二)疏漏角色代入所產生的后果在編創作品的過程中如果忽視了角色代入會使作品的呈現缺乏表演性,也就是缺乏情感表達,沒有故事內涵,這也可以說是編創過程中沒有準確的捕捉人物形象和情感變化。在《我就是演員》這檔綜藝節目中就做了很好地詮釋,如何融入角色并且快速找到故事中人物的心理支撐是關鍵。同理在編舞過程中,是否真的把自己變成“劇中人”來塑造人物角色就變得至關重要。
疏漏角色代入的結果是會導致故事中的人物關系混亂。三人舞《心手相牽》給了我們很好的舉例,故事講述了在荒涼的山區里兄妹三人對知識的渴望,由于經濟條件不允許,兄妹三人源于血濃于水的親情把這個來之不易的上學機會留給了弟弟,編導沈貴澤、袁志平、丁碧怡在編創這個作品時充分考慮到作品中人物關系和所處的大環境,才會有兄妹三人細膩的情感表達。
三、角色代入在舞蹈編創中的優勢發揮
(一)創新舞蹈題材
舞蹈編創的過程是非常具有創造性和藝術欣賞價值的。偶爾閃現的靈感和對現有影視作品的改編以及對生活中不起眼的小事所得到的生活感悟進行想象和聯想,這些都是打開創作思路的重要途徑。編創作品的思路不能太過于陷入每種舞蹈類型固有的模式之中,否則舞蹈作品會過于空洞死板。可以對現有的故事內容進行肢體語言的分解并表達出來,將其形成連貫性的動作,并結合自己的感悟看舞蹈動作是否可以真切地反映舞蹈作品的情感,這樣創作出來的舞蹈作品才會有感染力。
(二)塑造舞蹈形象
實踐告訴我們:作為人物本身的一個舉手投足或是一個眼神,都是可以給觀眾帶來感動的。在欣賞獨舞《孔乙己》的時候,我們可以感受到編導就是把自己幻化成孔乙己,所以他的舉手投足都是合理的。這時就可以更加理解舞蹈的整體風格內容和思想感情。舞蹈的成功與否在于舞蹈形象的塑造,成功的舞蹈形象表現了人們細膩的情感及思想,展示了具有感染力的舞蹈形象。然而,這種塑造舞蹈形象的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得來的,而是在長期的藝術實踐中不斷從生活出發,不斷尋找生活中存在的藝術創作積累而來的。
(三)豐富舞蹈語匯
在編舞時還有一個重要的編舞素材就是將舞蹈與生活緊密結合起來,更好地去觀察生活、感受生活、體驗生活,通過觀察去了解人物的生活習慣和風格,例如在塑造一個老頭的形象時,他可以是一個怪老頭或者是一個和藹可親的老頭,亦可以是年輕人的蓬勃朝氣、老年人的沉穩老練,他所要表現出來的動作感覺是完全不一樣的,我們可以將其轉化為舞蹈作品,這樣不僅可以豐富我們對舞蹈作品內容的理解,使得舞蹈作品更加具有生活感。另外,角色代入不僅是將自己的生活體驗代入到舞蹈作品,同時也是將舞蹈作品與生活更好的融為一體。因此,需要將生活中有意義的事情進行整理歸納,進而轉換為舞蹈動作,鍛煉學生形成勤于思考的能力,最終形成屬于自己的舞蹈構思,這樣的舞蹈作品才會具有不一樣的意義。同時還要注意設計動作的時空力,這也就需要舞蹈專業的學生對自己要有嚴格的要求。除此之外,編導需要有著比常人更為細膩的思考能力和感悟能力,所編出的舞蹈作品才會有不一樣的感召力,最終成為更多觀眾喜聞樂見的優秀舞蹈作品。
(四)升華舞蹈內涵
在編創舞蹈作品時除了需要結合生活以外還要具有創新意識。舞蹈作品在編導的過程中,一般都是將舞蹈動作劃分開來,并將其轉換為單一的肢體語言,最后再將其整合在一起,讓舞蹈動作可以具有獨特的藝術語言。而學習舞蹈編導技巧是進行編創的一條必經之路,因此在結合生活的基礎上加上一定的編導技巧可以使作品更加豐富有趣,而這種技巧并非是模仿借鑒,而是通過自己學習并衍生出來的一種創新思想。因此,在學習的過程中需要不斷且反復地練習單一的造型,動作的字、詞、句,再到段落的練習,同時結合、結構、形象等多方面的學習,最后逐漸形成完整的舞蹈作品。
四、角色代入在舞蹈編創中的運用
(一)扎實的基本功
在舞臺上要想帶給觀眾視覺上的沖擊力,扎實的基本功是必不可少的,通過平時對力量、軟開度、控制力、靈活性的訓練以及舞蹈編創技法的單一訓練讓自己得到提升。扎實的基本功不僅僅是身體上的訓練,還應該從具體的動作與技法中找到藝術的氣息并代入角色,在每個動作細節和技巧上都應該體現出角色的真情實感。
(二)穩定的心理素質
無論是編導還是演員,在作品呈現的時候,心理素質水平的高低會隨著聚光燈、觀眾的注視而產生變化,在聚光燈下,在觀眾的注視和現場氛圍的影響下,需要我們保持一顆平常心,自信面對觀眾和燈光,熟練地把握作品的每一個細節,使得作品最后有一個完美的呈現。
(三)豐富的舞臺實踐
對于編導來說,豐富的舞臺實踐可以增加其閱歷,積極參加課外實踐有助于編導對角色定位有一個更清晰的認識,也可以通過模擬舞臺場景進行預演,更有利于發現角色存在的細節問題,可以更好地融入環境、融人故事、融入舞臺。
五、結語
可以說,要想把角色演好,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做到的事情。正所謂“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角色代人的訓練對編導而言是漫長的修行,不斷地學習理論知識并與實踐相結合,才能使得塑造出來的舞蹈形象更加豐滿、真實、有血有肉,才能實現藝術修養水平的提升。
“角色代入”在舞蹈編創訓練中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對舞蹈動作質感的提升也有很大的幫助,因此,在舞蹈編創中大膽運用“角色代入法”幫助學生體會角色該有的情緒狀態,同時更需要走進生活、觀察生活和感悟生活,使舞蹈作品的內容更加多樣化,同時作為編導要大膽的假設和想象,通過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去詮釋舞蹈作品的內在含義,做到“真投入、真體會、真表達”的同時也能更準確的構建人物形象,相信能引起觀眾共鳴的定是非常優秀的舞蹈作品。
參考文獻:
[1]袁喜梅.論舞蹈編導的創新方法[J].黃河之聲,2018(23):1 35.
[2]梁捷.新環境下舞蹈編導基本能力以及創新精神分析J].藝術i鑒,2019(04):89-90.
[3]潘東升,韓佳彤.舞蹈表演中人物形象塑造方法[J].戲劇之家,201904).
[4]丁玲論舞蹈表演中情感表達的思考[J.北方音樂,2017(23).[5]林語辰.舞蹈藝術與情感表達的思考[J]大眾文藝,2018(19)
期刊VIP網,您身邊的高端學術顧問
文章名稱: 淺談角色代入在舞蹈編創中的功能及運用
文章地址: http://www.kg120.com/mianfeiwx/57095.html
* 填寫需求信息,或選擇平臺現有SCI/SSCI選題(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