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服務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專業 高端讓您使用時沒有后顧之憂
來源:期刊VIP網所屬分類:免費文獻發布時間:2021-03-27瀏覽:次
【摘 要】近現代時期中日文化交流相對較為頻繁,日本文學對我國近現代文學的發展產生了重要的影響,中國近現代文學話語轉型也是在日本文學的作用下完成的。研究近現代文學話語轉向,要將對日本文學的影響作用作為基礎,結合具體文學思想探索中國近現代文學從近代以政治話語為中心向著現代文學創作以人情話語為中心轉型的情況,對中國近現代文學發展與日本文學之間的關系以及中國近現代文學對日本文學影響的超越形成更加深刻的認識,促進中國近現代文學研究的逐漸深入。
【關鍵詞】近現代文學;話語轉型;日本文學
文學話語轉型是較為復雜的研究領域,其中涉及到的內容相對較為廣泛。文學轉型的有效推進,不僅與本國文學發展過程中內在演變規律存在直接的關系,也受到外國文學刺激作用的影響,與特定歷史時期民族精神和家國意識的促進作用存在直接的關系。因此對中國近現代文學話語轉型進行研究,要系統分析文學話語轉型與日本文學之間的關系,從日本文學發展的角度對中國近現代文學話語轉型情況進行系統論述,確保能對中國近現代以來我國文學轉型發展情況以及與日本文學相互交流情況形成更加客觀的認識。
一、江戶時代俳諧精神的影響
中國近現代文學話語轉型的標志性元素是日本近代作家坪內逍遍創作的《小說神髓》由周作人傳入我國,而小說中以人情味和新的創作觀念促進了中國近代政治文學創作的突圍,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中國近代文學創作開始向著以人情話語為中心的方向轉型。但是值得一提的是,在《小說神髓》傳入我國前,周作人試圖在文學創作方面突破小品文的限制,用江戶時期俳諧精神取代幽默,標舉新俳文,實際上已經形成了人情話語為中心文學創作的雛形,對中國近現代文學話語轉型產生了重要的影響。雖然最終周作人所提倡的新俳文運動以失敗告終,但是周作人強調的以人情風俗為創作思想的主張仍然對我國近現代文學創作發展產生了重要的影響。日本江戶時期民間社會逐漸進入到成熟狀態,如果沒有“士農工商”
那樣復合的社會結構,就不會產生很多邊緣性的社會群!體,也不會在成熟民間社會基礎上生成興盛的滑稽文學。周作人提出要對日本滑稽文學的傳統進行梳理,并不是想要將江戶時期文學創作方式移植到中國,而是想要在當時的社會上以江戶文學影響青年文學創作者,促進我國近現代文學話語的變革。但是由于當時社會政治氣候影響,江戶文學思想在抗戰前夕注定無法對我國近現代文學創作產生深遠的影響,特別是在無法號召大多數青年群體的情況下,最終面臨失敗的結局。而日本江戶時期滑稽文學思想雖然沒有從根本上促進我國近現代文學話語的轉型,但是卻為近現代文學創作注入了新的生命力,為《小說神髓》傳入我國后近現代文學話語從政治文學向人情文學的轉變奠定了基礎。
二、《小說神髓》與人的文學轉型
新俳文運動失敗后,周作人進一步探索中國近現代文學的發展方向,并將坪內逍遍創作的《小說神髓》引入到中國,同時對《小說神髓》的基本內容以及對日本文學發展產生的影響進行重點論述,發掘出《小說神髓》對于我國新文學建構的重要意義。周作人高度重視坪內道遙在小說中關于將人情話語作為核心的創作思想,認為這是對江戶時期勸善懲惡俳諧小說精神的改進,他在創作中提出可以使用人情話語渠道勸善懲惡,將人情話語作為小說創作的基本內容,擺脫政治思想對小說創作的束縛,升華小說創作的價值"。《小說神髓》真正使日本文學從江戶時期的小說風格轉變為人情寫實的創作,這一點對我國近現代文學轉型也產生了至關重要的影響。周作人在引入《小說神髓》后明確指出希望坪內道遍所倡導和堅持的人情小說核心思想能成為我國近現代新文學創作的核心思想,轉變近現代文學創作中將政治作為核心的地位,使人情話語成為近現代新文學創作的中心話語。
三、日本文學影響下中國文學發展的超越創新與日本文學《小說神髓》中所提倡的人情敘事相比,五四時期文學創作中人情敘事話語特色與中國傳統文學中功利性審美觀存在直接的關系,特別是在五四時期我國文學啟蒙運動的影響下,文學啟蒙主義語境對人情話語表現出現實制約作用,使中國現代人的文學完全迥異于《小說神髓》
提出的旁觀態度思想,民族文學個性鮮明。正如耿濟之所說,作家在人的文學創作中應該將個人的情感和個人的理想融入到作品中,才能借助文學創作對社會和人產生影響。按照耿濟之的思想,文學不應該是絕對客觀的,而是需要融入主觀理想,這與日本人的文學中旁觀態度存在明顯的差異。我國現代文學轉型過程中形成的人的文學將現實和人生作為基礎,在創作中展現作家的理想,作家力求能通過文學創作對社會和人生產生影響,促進社會進步,讓人能獲得新生,這種文學創作思想反映現實社會的真實訴求,具有一定的進步性,文學創作中的人文關懷價值更為顯著。
四、結束語
總而言之,中國近現代文學話語轉型與日本文學之間存在緊密的關系,雖然受到坪內逍遍《小說神髓》的影響,中國近代時期以政治話語為核心的文學創作開始轉變為以人情話語為核心的文學創作,人的文學成為主流,但是這種轉型在根本上卻受到中國民族審美個性、文學發展現實的影響,其內在邏輯和根本方式與日本人情文學表現出明顯的差異性,形成了鮮明的民族文學創作個性,體現出文學的創造性發展狀態。
參考文獻
[]譚德生,殷學明,跨媒介文學:電子媒介時代文學的轉型[J].廣西社會科學,2018(9):168-172.
期刊VIP網,您身邊的高端學術顧問
文章名稱: 探析中國近現代文學話語轉型與日本文學之間的關系
文章地址: http://www.kg120.com/mianfeiwx/56700.html
* 填寫需求信息,或選擇平臺現有SCI/SSCI選題(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