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摘要:隨著我國經濟步入消費時代,國民經濟水平與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漸漸出現了除事物本能需求以外的高緯度需求空間與潛在傾向。按照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邏輯,人類在滿足生理性、安全性、功能性需求的基礎上,會逐漸向認知需求、審美需求、價值實現需求等維度進行深入與遞進,并以此實現更高行為目標預期。作者從彩燈文化、濱水景觀著手深入探討打造自貢特色景觀文化,多方面分析彩燈文化在濱水景觀中的應用與研究。
關鍵詞:濱水景觀;彩燈文化;民俗保護
城市文化的發展過程中,打造城市形象、塑造城市IP的文化軟實力發展形式愈加重要,這往往深刻伴隨著一個地區的地域性特征、歷史性事件、經濟性活動歷程。在自貢市的發展過程中,形成了富有濃郁地域特色的景觀環境,這種環境為獨特的自貢文化作出了極大的貢獻。
一、彩燈文化淵源流長
民俗文化指的是出現在民間且承繼民間,和人類生活聯系較為緊密的傳統文化現象,為民間傳承的多種民俗風氣與鄉土人情的概稱。這一界定包括三個方面的內容。第一,民俗是在民眾中間產生的;第二,民俗是作為一個傳統文化而存在的;第三,民俗出現且作用于我們的實踐活動。伴隨社會進步,民俗文化不但由于其符合人民的集體活動與精神需求,讓其價值與意義得以繼續傳播,還由于他的穩定性,某些沒有實際價值的民俗借助沒有具體實體的心意理念得到傳播,和新的時期的需要相互結合出現改變,形成新型民俗樣態,持續在社會上產生一定的影響。民俗文化的內容基本上體現在物化、制度、語言和精神四個領域。自貢的彩燈文化屬于民俗文化中的一種物化表現形式,是中國的優秀傳統文化和非物質文化遺產中的重要組成部分。
彩燈源于民俗文化節日元宵里的鬧花燈,彩燈文化寓意著太平安定,繁榮興旺、團圓美滿的節日精神。今天,彩燈文化作為一種營造隆重喜慶的節日氛圍的手段,成了安定紅火的生活理想的表達方式。所以,從舊年歲末到新年正月,只要是有華人的地方,都會張燈結彩。隨著國民經濟的發展和社會生活的繁榮,彩燈文化已經脫離了特定的節日范疇,只要是喜慶歡樂的重大場合,如其他的傳統節日或者盛大的集會慶典,都會有彩燈的登場助興。中國燈文化也呈現出氣象萬千的局面,其中,南國燈城自貢的彩燈藝術一枝獨秀,在彩燈文化的傳承和傳播中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與過去不同的是,新世紀的都市正朝著晝夜運轉的方向發展。燈光,改變了城市的面貌,成為城市精神文明的鏡子。隨著現代城市的建設和發展,道路照明、廣場照明、建筑物照明、園林綠地照明及景點、景區照明構成了濱江城市環境照明豐富多彩的亮麗風景線。當人們已經厭煩總在家看電視后,茶余飯后合家老少逛街賞燈觀景的業余文化生活,如今便成為了許多家庭不可缺少的重要活動內容之一。
二、彩燈文化的發展
彩燈文化發展至今,已經不僅僅局限于傳統活動所賦予他的含義,進而產生了文化性的延展。
(1)藝術化衍生:當今時代,“藝術地生活”己成為人們美好的向往和追求。彩燈的燈光功能在具體的實際應用中,因領域的不同而呈現差異化的表達,在景觀中,不同的使用場景也對燈光具有不同的形式要求,如需要高亮度的主行道燈,其常亮、高亮度的需求屬于剛性需求,更多的是體現在使用性上。而人行街道、河邊綠道、砂石路等區域,所需亮度不高,對于燈的藝術化表達形式也預留了更為豐富的表達空間。
(2)人性化趨勢:人本主義和人性化是近些年來環境設計領域的一大原則和應用方法。濱江城市夜景照明作為一種光藝術手段,應遵循美的規律,創造出更多的美化、亮化工程,造就更加抒情的生活環境,給人帶來更多更美的享受。
(3)多元化的趨勢:所謂多元化趨勢具體是指文脈、技術、歷史、人文、風情等諸多要素與照明設計相結合的一種發展方向。可以想象,以后的城市光環境將會以其豐富的多元形態,闡述著神韻與內涵、理性與狂放、簡約與細膩、典雅與精巧。
三、打造自貢地域特色濱水景觀
此次項目的研究內容分為以下三個方面進行深入并展開設計實踐。
(1)首先,對自貢傳統的彩燈文化進行深入探索與挖掘。為深入了解彩燈文化,需要明確彩燈的主要表現形式、傳統制作工藝、表達手法、結合的藝術形式燈,還要了解彩燈所運用到的材質、結構、組合等硬性設備,并且在具體方案的實踐思考過程中,納入對人與人、人與物、物與自然之間的相互關系。
(2)其次,是以藝術的審美與眼光,多角度評估其在濱水城市景觀中的應用,包括需求性、合理性、風格化、階段性、改造性、文化性等多種關系。如白天的景觀呈現與夜間的景觀呈現,都需要符合功能完備、規劃合理、展示優美以及文化內涵的原則。自貢彩燈具有悠久的歷史,因此在實際設計的過程中,其文化的吸納與輸出都是不可或缺的。作為濱水城市,其獨特的地理位置、地理特征,都為其彩燈文化提供了素材,所以此次研究過程中,需要歸根溯源,對本地的文化、文化意向、文化內涵等做出廣泛搜集、歸納、總結與提取。實現本土化與時尚化、地域性與國際性的結合。形式與方式兼而有之,可以是彩燈的形式,表達當今流行的文化內容或者文化主題;也可以是將傳統的文化內容,通過新時代語境下的轉移后,輸出更為豐富與時尚的表達路徑與方式。
新技術、新材料、新工藝的運用,可以作為彩燈文化的新的傳播方式,并且有可能更符合景觀設計中各方面的需求關系。如光導纖維的使用,通過形式上與彩燈文化的結合,會更具有現代性或者藝術表達方式更合理、景觀展示中更凸顯。濱水景觀中,有著濱水公園、廣場、道路等場景的參與,他們與彩燈的巧妙結合,是城市文化軟實力的展示,是社會進步的標志。
參考文獻:
[1]劉燁.《馬斯洛的人本哲學》:內蒙古文化出版社,2008年
[2]王娜.淺析民俗彩燈與文化產業的融合——以自貢彩燈為例[J].青年文學家,2018(21):87-88
[3]趙天.城市景觀規劃設計淺析.城市建設理論研究(電子版)[M].吉林市城鄉規劃設計研究院,2013年28期
[4]尹安石.《現代城市濱水景觀設計》[M].第一版.北京:中國林業出版社
推薦閱讀:我國民俗文化的發展和傳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