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摘 要: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水平的加劇和失能人數的增多,人們對于長期護理的需求也在不斷增加。在此背景下,我國長期護理保險在部分地區開展試點。本文運用比較分析法對比分析了上海、青島、南通三座城市長期護理保險的實施模式,從中提煉出我國長期護理保險面臨的供給與需求不對稱、失能評級標準不完善、長期護理保險覆蓋范圍有限這三個問題,并提出引入市場、社會等多方聯動、明確長期護理保險覆蓋范圍、加強專業人才培養三項措施。
關鍵詞:長期護理保險;人口老齡化;失能老人
0 引言
隨著人口壽命的延長,我國老齡化程度不斷加劇。根據國家統計局發布的數據,從2015年至2019年,我國65歲及以上老年人口從14386萬人逐步上升到17603萬人,我國老年人口撫養比從2015年的14.3%上升至2019年的17.8%。同時,中國老齡科學研究中心發布的信息顯示,我國60歲以上老年人口超過2.53億,1.8億以上的老年人患有慢性病,患有一種及以上慢性病的老年人比例高達75%,失能和半失能老年人約4200萬人。在老齡化水平不斷加重和失能老人不斷增多的同時,我國的養老護理設施數量卻是非常有限的。《2019年民政事業發展統計公報》顯示,截至2019年底,每千名老年人擁有養老床位30.5張。盡管我國養老護理設施數量在不斷增長,但是依然無法滿足龐大的養老需求,并且養老護理設施還存在著地區分布不均的問題。如城市中心區養老設施緊缺、遠郊邊緣區資源閑置,出現養老社會設施空置率高與供不應求共存的相悖局面。
基于以上背景,本文將采用比較分析法,分析上海、青島、南通三座城市長期護理保險不同的實施模式,對我國長期護理保險優化路徑進行探索。
1 文獻綜述
人口老齡化趨勢不斷加重,失能、半失能老人數量不斷增多,這與有限的養老護理設施之間形成尖銳的矛盾,因此國內有很多學者對長期護理保險展開研究。在長期護理保險的可行性方面,馮蘭(2020)指出我國長期護理保險在試點過程中存在著缺乏明確的保障范圍,保障不夠全面、待遇給付標準不夠明確,沒有細分護理服務等問題。針對這些問題,提出了要合力構建長期護理保險制度配套體系,合理制定待遇給付標準、兼顧居家社區養老,發展社區護理服務等措施。也有學者對長期護理保險的資金籌集進行了分析,李月娥、明庭興(2020)分析比較了長期護理保險幾種籌資模式的差異,最終指出長期護理保險存在參保人群制度覆蓋面窄,有較大擴面空間、籌資渠道較為單一,且過度依賴醫保基金等問題,并針對以上問題,提出要擴大參保人群覆蓋面,實現應保盡保、開展多渠道籌資等對策建議。還有學者對長期護理保險的需求問題進行了研究,陳凱利、陳凱志(2019)指出,長期護理保險參保意愿受居民自身相關因素與長期護理保險制度相關因素的影響。
2 長期護理保險現行模式及不同城市的模式比較
2.1 上海模式
上海市在長期護理保險試點實施方面呈現出兩個特征,一是政府主導。上海市采用完全由政府經辦和實施的模式,把長期護理保險歸為社會保障的范疇,該模式在長護險試點城市中較少采用。二是長期護理以居家醫療護理為主。上海市在正式試點之后,將制度定位為“支持發展居家養老”,并在基金支付上一定程度向居家照護傾斜。
在具體實施方面,上海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公開信息顯示,長期護理保險主要有兩類覆蓋人群,一是年滿60周歲,參加居民醫保或職工醫保并已按照規定領取城鎮職工基本養老金的人;二是失能程度達到二級至六級的人員;在服務模式方面,上海市主要有社區居家照護、養老機構照護、住院醫療護理三種模式;在支付標準方面,居家照護模式對達到二、三級失能程度的老人服務時間每周不超過3小時,對四級失能老人的服務每周不超過5小時,對五、六級失能老人的服務每周不超過7小時。養老機構照護模式對達到二、三級失能程度的老人,每天收取20元費用,對失能程度四級的老人每天收取25元費用,對五、六級失能老人每天收取30元費用。住院護理模式則參照醫療保險報銷比例收取費用;在服務項目方面,則包括面部清潔梳理、沐浴、協助進食、生活自理能力訓練等40余項。
2.2 青島模式
青島模式長期護理保險的試點呈現出兩方面的特征,一是政府管理,民營機構參與經辦。青島市主要采取政府主導、民營機構高度參與的長期護理保險發展模式,到目前該模式已經較為完善。二是全人全責的特點,即長期護理保險模式將“醫、養、康、護、防”與“全人”理念相結合,旨在為失能失智老人提供及時、周全的服務。
在具體實施方面,根據青島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公開的信息,在覆蓋人群方面,生活不能自理的失能、失智人員,均可享受長期護理保險待遇;在服務模式方面,青島市采取“4+3”模式,即專護、院護、家護、巡護與長期照護、短期照護、日間照護相結合;在支付標準方面,享受專護、院護、失智專區的三、四、五級失能老人,每天分別花費22元、35元和50元,其中個人自付10%。享受家護、巡護的三、四、五級失能老人,每周分別享受3、5、7個小時的照護服務。小時結算標準按照50元每小時的標準(含個人自付部分),不足半小時的以半小時計算,其中25元每半小時;在服務項目方面,青島市共有60項居家照護服務,其中基本護理25項,基本生活照護17項,康復訓練15項,藥物管理及指導等其他服務3項。
2.3 南通模式
南通長期護理保險實施模式是委托第三方經辦、政府參與監督,在實施中主要依靠市場運作和服務外包。在經政府部門批準公開招標以后,由中標的商業保險公司提供從受理申請、上門評定、補助發放、上門照護、上門稽查等一系列完整的服務。
推薦閱讀:國際護理學雜志是統計源期刊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