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摘 要:隨著城市化的深入,城市規模逐步擴大,加強國土空間規劃與交通規劃性的變革是支撐城市發展戰略、打破空間約束的重要基礎,本文首先需要從國土空間規劃的角度分析空間規劃體系當中交通規劃的重要作用,其次了解當前國土空間規劃過程中交通規劃的出現的問題,最后闡述新時代國土空間規劃與交通規劃的新變革,以供參考。
關鍵詞:國土空間規劃;交通規劃;新變革;交通需求
1 空間規劃體系當中交通規劃的重要作用
在空間規劃方面,交通一直是非常重要的,在《雅典憲章》當中就指出在城市規劃方面需要將城市居民的工作、居住、休息和交通問題有效解決。交通是在人們正常工作居住和游戲過程中的工具。交通在各種規劃當中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我國的住房與城鄉建設部門在城鄉規劃方面就指出交通與城市規劃是相互影響、相互作用的。在發展改革部門主導的空間規劃方面,交通主要體現在國家和省級層面,對生產要素的配置、指導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當前自然資源部要求以多規合一的目標為基礎,逐步推動國土空間規劃體系的優化,綜合化的,對土地進行利用加強空間規劃當中交通規劃的變革[1]。
2 交通規劃過程中出現的問題
2.1 當前國土空間規劃中交通地位不高
在實踐中,國土空間規劃過程中交通規劃的地位不高,交通涉及到國土空間的有效利用,在城鄉融合區域協調和海陸統籌方面需要綜合化的分析,對國土空間結構進行合理布局。如果交通僅僅被作為國土空間的專項規劃,可能會造成交通規劃無法在國土空間布局當中起到引導性的作用。這種不確定性因素會造成規劃過程中縱向對接出現一定的困難,導致不同層次規劃的錯位越位等諸多問題。另外城鎮生態和農業自然空間相互連接缺失。這種缺失會導致空間交通資源的發展出現問題,影響國土空間的有效規劃。通過綜合分析發現當前國土空間規劃過程中的主要指導性文件《省級國土空間規劃編制指南》以及《市級國土空間總體規劃編制指南》當中都沒有以交通為主導的條文,這就造成省市級國土空間規劃時,沒有將交通提到戰略高度進行分析。
2.2 傳統交通問題在新一輪國土空間規劃中未解決
在國土空間規劃方面,由多部委共同規劃融合,一方面需要統一對國土范圍內的自然資源進行利用,解決原有國土空間多部委牽頭、相互掣肘等情況。另外可以將傳統規劃過程中交通與空間銜接的問題解決,然而在新一輪國土空間規劃當中,沒有有效解決過去城鄉規劃過程中出現的交通規劃、錯位越位等問題。比如說長株潭一體化通過36年的努力,尚未形成合力,兩市之間的交通規劃標準不一,出現多處斷頭路。這對一體化推進產生了嚴重的影響,未來如果想要保證國土空間一張圖,需要重視將交通納入國土空間規劃的框架當中,對國土空間規劃的具體定位進行細化,這樣才能保證交通規劃落實,成為空間規劃的重要基礎[2]。
3 新時代國土空間規劃與交通規劃新變革
3.1 創新拓展不同空間層次交通體系規劃重點
交通系統具有網絡性、系統性和開放性,需要以區域一體化的角度合理進行交通規劃,不能單純地以行政單元為主體,割裂性地進行規劃,需要重視跨區域綜合交通體系的構建。這是國土空間規劃編制體系當中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國土空間綜合交通體系構建過程中需要重點分析各空間的具體情況,了解其差異,從通過多維度、多角度、多層次進行空間的合理設定,從區域、城市、市縣、中心城區的空間層次逐步推進,從區域層面分析,需要重視人與物的互聯協同和設施共享,從城市群存面分析需要重視空間聯系效率,加強人與物的移動轉移,形成交通的網絡化一體化。從都市圈考慮需要重視通勤聯系的效率以及人與物的移動效率,實現完善的交通構建體系,側重交通戰略的發展[3]。
3.2 明晰不同空間層次綜合交通體系規劃層級與事權劃分
在國土空間各個層面進行交通體系規劃時,包含了詳細規劃、專項規劃、綜合規劃等各方面的內容,需要從宏觀角度分析,逐步推進,最終完善領域空間管理,加強城市群和都市圈層次的綜合交通體系規劃。在此期間,需要重視對協調性戰略性要求進行細化,提出支撐和落實國土空間發展戰略的具體要求,綜合化地對交通運輸走廊和區域重大交通基礎設施方案進行構建,并且以此為基礎引導市縣等各級國土空間規劃中交通發展戰略的落實,為未來的發展提出詳盡的規劃指標。在同一空間層次交通規劃過程中,需要綜合性地以交通規劃體系為基礎,既需要傳承交通戰略發展的具體理念,合理地進行交通專項規劃,還需要逐步對各體系規劃進行綜合,分析交通規劃當中的各個要點。
3.3 賦能交通大數據實現國土空間綜合交通體系的精準規劃
在傳統城市綜合,交通體系規劃是需要重視以調查的數據為基礎,詳細的分析居民出行貨物移動的特點,然后在實踐中發現調查數據樣本偏低以及數據關聯性不高,通過分析解讀只能夠通過宏觀角度對城市交通發展的課題進行分析,缺乏對城市交通背后因素的深度挖掘,在國土空間規劃條件下進行交通規劃變革的過程中,需要重視加強大數據技術的應用,通過數據采集、數據清洗、數據挖掘、數據分析,形成綜合化的體系,全面調查傳統的交通情況,有機地融入國土空間大數據、交通大數據,對時空軌道特征和交通選擇行為進行精確還原。在此基礎上為城市的發展以及交通的規劃進行指導、研判后續交通發展的具體需求,系統性的對交通現狀測試體系進行評估,更好地完成區域性的交通規劃[4]。
4 結束語
在國土空間規劃過程中,需要重視加強交通規劃工作,從多維度、多層次、多角度分析交通發展規劃的具體需求涵蓋全要素、全空間。在實踐中需要綜合化的分析交通體系,堅持效率、低碳、生態為基礎構建公共交通體系,并且以大數據為支撐,研判未來交通的發展需求,以引導與管控相結合,為國土空間綜合交通體系的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黃凱迪,許旺土.新國土空間規劃體系下交通規劃的適應性變革——以廈門為例[J].城市規劃,2019,43(7):23-35.
[2]國土空間規劃背景下城市交通規劃變革分析[J].低碳世界,2020,10(4):131-132.
[3]吳燕.新時代國土空間規劃與治理的思考[J].城鄉規劃,2019(1):11-20.
[4]陳旭.新時代城市群綜合交通規劃的形勢及對策淺析[C].2020年中國城市交通規劃年會,2020.
推薦閱讀:交通規劃專業評職稱需要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