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摘 要: 旅游管理是我校開設較早的專業之一,隨著外部環境的變化,旅游管理專業需要不斷加強自身實力和優化課程內容。第一,師資隊伍結構需進一步優化;第二,教材建設、課程建設有待加強;第三,專業建設及教學經費與發展需要相比仍有較大差距;第四,資源建設有待增強,在校生平均擁有專業圖書比例過低,實驗課在專業課程中占比過低。本文從師資隊伍建設、教學內容與課程體系建設、教材建設、教學設施建設、教學管理多個方面提出建設措施。
關鍵詞: 旅游管理 本科專業 建設路徑
一、鄭州西亞斯學院旅游管理本科專業發展現狀及問題
旅游管理是我校開設較早的專業之一。1999年開設旅游管理學歷文憑教育,2001年納入國家高等教育統一招生。近20年來,堅持“以本為本,四個回歸”,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圍繞“國際化、應用型”的人才培養目標,致力于為地方經濟社會發展服務,依托學校中西合璧的先進辦學理念和優良的教學條件,逐步穩定師資隊伍,堅持產教融合,持續深化教育教學改革,不斷創新、優化人才培養模式,為社會輸送了大批優秀人才。目前該專業包括旅游管理本科(含涉外旅游方向)、旅游管理專升本兩個層次。
旅游管理專業是一個快速發展的專業,隨著外部環境的變化,旅游管理專業需要不斷加強自身實力和優化課程內容,還有許多需要提升的地方。第一,師資隊伍結構需進一步優化。目前,高學歷和高級職稱比例、教師進修比例有待增加;教師的科研成果中高質量論文、省級以上項目主持比例均有待提高。第二,教材建設、課程建設有待加強。專業課程中省級精品課程、在線課程比例較低,需要加強金課建設。第三,專業建設及教學經費與發展需要相比仍有較大差距。繼續爭取經費投入,增添更新教學設備,進一步實現教學手段和教學方法的現代化。第四,資源建設有待增強。目前,在校生平均擁有專業圖書比例過低,實驗課在專業課程中占比過低。
二、鄭州西亞斯學院旅游管理本科專業建設路徑
1.師資隊伍
(1)創造積極的人才成長環境,建立穩定的教學團隊。
建設期內,根據師資隊伍團隊建設的實際需要,圍繞人才成長在師資選拔、培養、獎勵等方面拿出具體措施,改善教師成長環境。一是政策鼓勵教師訪學進修;二是積極引進教師高端人才;三是創造骨干教師成長條件,制定教學、科研骨干教師培養、選拔和考核辦法,使更多的青年教師盡快成為教學和科研骨干;四是支持教師校外學術交流;五是啟動雙師教師培養聘任機制;六是優化教師教學資源配置;七是堅持穩定、培養和引進相結合的原則,改善教師的生活和工作條件,真正做到從事業、感情和政策上留人。
(2)明確目標,加強高層次人才的引進與培養。
首先,建立靈活機制,引進和培養符合本校校情的博士、學科帶頭人、學術帶頭人和學術骨干教師。例如可從高校或企業聘用學術水平較高、管理經驗豐富的高學歷、高職稱及高級管理人才擔任本專業課程;也可通過海外研修、訪問學者等項目,選派我校中青年骨干教師赴海外高校深造進修。其次,幫助青年教師制訂發展規劃,增加培養力度,提升教師教研水平,完善學歷、職稱比例結構。第三,通過承擔或參與高水平科研項目培養高水平師資隊伍。使教師開闊眼界,更好地把握科研方向,培養創新團隊,增加學術交流的機會。第四,實施人才梯隊建設。通過組建一支在學科建設、專業建設和科研建設中具有創新功能的團隊,優化人才隊伍結構,使師資隊伍結構呈現梯隊發展的態勢。
(3)與企業“聯姻”,打造“雙師結構”教師隊伍。
“雙師型”教師指既具備扎實的基礎理論知識和較高的教學水平及一定的科研能力,又具有與專業相關的實踐工作能力和豐富的實際工作經驗的教師。這種教師在教學和研究中具有更明顯的優勢,能夠更好地指導學生實踐。為此,可建立“產學研一體化”的雙向人才合作機制,開展校企合作。充分利用地域優勢,加強與新鄭“好想你”集團及航空港綜合實驗區的聯系,一方面學校可從這些企業聘請實踐經驗豐富和理論水平高的應用型人才作為專職或兼職教師,另一方面可派遣本校教師到企業掛職參加一線生產活動、參與企業的產品研發活動,增強教學實踐性。本著共贏的原則,校企共同培育人才、共同參與項目研發,培養一支高水平的雙師型師資隊伍。
(4)創新管理制度,提升教師創新創業教育能力。
充分利用本次專業建設契機,努力提高教師創新創業教育能力。第一,聘請知名專家、創業成功者、企業家等優秀人才擔任專業課、創新創業課或指導教師,并制定相應的兼職教師管理規范。第二,制定創新創業教育的考核評價制度,明確教師創新創業教育責任,完善績效考核標準。第三,充分發揮學校孵化中心的作用,創造條件孵化師生創新創業項目。
(5)加強教師“兩化建設”,推進師資隊伍現代化。
提升教師信息化素養。一方面,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師信息化管理制度、考核評價機制和激勵制度,增強師資隊伍建設信息化意識。另一方面,做好教師信息化培訓,提高教師的信息專業技能,幫助教師熟練掌握現代信息技術,運用信息化手段創新教育教學模式。
提高教師國際化水平。一是統籌規劃。結合我校實際,根據專業建設的需要,對現有教師進行有計劃地培養,以科研項目或委托課題等形式選派教師出國研學。二是特色引進。充分利用我校中外合作辦學優勢,從他國引進專業建設需要的特色師資。
2.教學內容與課程體系
從教學內容與課程體系一體化推進的改革思路出發,在改革措施上突出國際化、應用性和創新性在教學中的比重和地位,按照理論與應用并重、知識與創新兼顧的原則,推進教學內容和課程體系改革。
建立教學內容和課程體系更新機制,適時對教學內容進行更新,對課程體系適度調整,以適應專業建設需求。建立教學內容和教學方式創新機制,以構建精品專業團隊建設為基礎,不斷創新教學方式,推進理論與應用、課堂與網絡、校內與校外、教學與實踐相結合的教學方式,提高教學有效性。建立實踐教學和輔助手段的配套機制。按照課程設置實踐教學要求,推動實習實訓活動,提高學生動手和實際操作能力。建立形式多樣和方法適用的考試機制。圍繞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改革,不斷改進和完善考試制度和考試方式,建立課堂教學筆試、口試、實踐考核、綜合評價等教學考核教學管理和課程管理的保障機制。進一步強化課程管理,對于專業核心課程,建立“課程組負責人統籌、主講教師(團隊)具體負責、系部主管”三級管理機制,形成分工明確、有機協調的建設機制,保證建設效率。
推薦閱讀:旅游管理專業發論文多少錢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