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亚洲日韩新视频_97精品在线观看_国产成人精品一区二区_91精品网站在线观看

安康香溪洞石窟群預防性保護方案探究

來源:期刊VIP網所屬分類:綜合論文時間:瀏覽:

  摘 要:陜西省安康市漢濱區香溪洞石窟群始建于唐代,因多雨內部環境潮濕,不僅存在嚴重的生物病害,還存在表面風化、裂隙、煙熏和水泥修補痕跡等病害。文章從預防性保護修復的角度出發,對香溪洞保護區的區域概況、地質水文、保存現狀、病害調查和文化價值等方面進行闡述,對香溪洞石窟群的預防性保護方案進行探究。

  關鍵詞:香溪洞石窟群;病害形成機理;預防性保護

文物管理論文

  1 香溪洞石窟群概況與價值評估

  保存現狀:香溪洞石窟群位于安康市漢濱區城南4千米新城辦事處香溪洞風景區內。據園內碑文記載,香溪洞石窟群始建于唐代,明、清和新中國成立后多次開鑿、修葺。1990年4月6日,被陜西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第一批省級風景名勝區。2014年6月9日,香溪洞石窟群被列為陜西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圖1)。

  價值評估:香溪洞石窟群及周邊古建構成陜南地區影響最廣泛的道教文化圣地,表現出明清時期陜南地區的宗教、文化、建筑、石刻藝術和民俗文化,具有較高的歷史研究價值、文化價值、藝術價值和旅游價值。

  2 香溪洞石窟群區域概況

  地層巖性:香溪洞石窟群出露地層為志留系下統,以越河大斷裂為界,南部和北部在巖性、沉積厚度、變質程度等方面均有明顯的差異。

  不良地質現象:香溪洞石窟群的不良地質現象主要表現為石窟所在崖頂邊坡上的崩塌發育。此外,很多巖體還存在墜落的危險。安康位于石泉—安康斷裂帶上,地震活動較為頻繁,歷史上曾發生地震60余次,震級多在4~6.5級,烈度5~8度。香溪洞石窟群地處巖石山坡,屬于抗震的不利地段。

  氣象水文:香溪洞石窟群地屬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氣候溫和,雨量充沛,年均氣溫15攝氏度,垂直地域性氣候明顯,無霜期長。年降水量均值為799.3毫米,最低值為540.3毫米,最大值為1109.2毫米,六月下旬至九月為多雨季節。

  3 香溪洞石窟主要病害類型及形成機理

  香溪洞石窟群的主要病害類型有生物病害、內部潮濕、表面風化、水泥修補痕跡和巖石裂隙等,還有水銹結殼,人們長期的燒香、祭拜形成大量的煙熏痕跡,部分石碑、牌匾殘缺破損,石窟內部的壁畫發生表面顏料病害等。對其病害形成機理及影響因素分析如下:

  ①巖體穩定性分析。香溪洞石窟群巖石主要為片麻巖,通過Flac3D有限元進行數值模擬和工程地質方法可得出結論:目前石窟整體的賦存環境穩定,但局部垮塌可能性很大,垮塌和墜石對石窟文物和行人的安全威脅大。

  ②水的作用。香溪洞石窟群地屬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氣候溫和,雨量充沛,常年濕潤多雨的氣候造成吸水性較高的片麻巖膨脹開裂,從而造成水分對巖體的入侵。當雨水滲入裂隙后,會溶解大量的鹽類,水分蒸發后鹽類再次形成結晶產生膨脹力,導致裂隙不斷擴大。產生剝落、起翹、空鼓等病害①。同時,潮濕多雨的環境也為微生物提供了溫床,進一步破壞了石窟巖體。

  ③人為因素。除去巖石、水和生物因素,人為因素也對文物造成了一定的影響。瀛湖路從香溪洞石窟群景區前經過,瀛湖路為省道207的一部分,屬于安康中心城市的西出入口,是一條重要的交通主干道,根據現場調查,該路來往車輛較多,車輛運行產生了大量的噪聲和粉塵,加劇了文物本體表面的風化速度。

  4 香溪洞石窟群預防性保護方案的探究

  目前,我國在借鑒各國保護理念和經驗并結合自身實際的基礎上,已經基本形成了具有中國特色的文物保護理念。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保護為主,搶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強管理”的方針,以充分的科學研究、考古發掘、考古調查為前提,做到有針對性的保護。與此同時,認真貫徹執行《地質災害防治條例》(國務院第394號令),把地質災害的防治和當地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結合起來,從當地實際出發,尊重自然和社會發展的客觀規律,最大限度地減少地質災害造成的損失,促進人與地質環境相互協調。針對香溪洞石窟群的實際情況,制訂預防性保護方案的具體實施計劃。

  石窟防排水工程:對滲水與冷凝水造成的石窟內潮濕病害,一方面在石窟頂部修建攔水墻引流雨水,減少滲漏;另一方面在窟室內布置吸濕機,降低冷凝水的產生。

  攔水墻工程:攔水墻工程布置在石窟頂部,為防止雨水沖刷石窟,設置攔水墻將雨水引出石窟保護區。首先進行場地清理,其次采用靜態破碎的方式,將攔水墻基礎破碎至地面以下20厘米,最后對基礎進行平整。之后采用漿砌片石進行砌筑,用M10水泥砂漿作為漿液進行砌筑。攔水墻迎水面設置高出崖體底部50厘米,埋入巖層20厘米,寬40厘米,設置總長度為140米,攔水墻每8~12米設置一道沉降縫,縫寬2厘米,填充瀝青木板,施工時應分段破碎、分段施工。在攔水墻迎水面和地面50厘米的范圍內采用P2防水砂漿抹面。為了確保攔水墻與石窟群整體環境風貌的協調,攔水墻依勢而建,對外表面噴砂做舊,確保顏色、外觀接近巖體,確保造型與整體山勢協調統一。

  排水管工程:在藥王洞、純陽洞、三茅洞、文昌洞、慈航洞、八仙洞與龍王洞石窟兩側布設排水孔,排水孔長度為20米,孔徑11厘米,孔內放入PE管,外部用土工布包裹,目的是疏通、干燥石窟巖體內的地下水。排水孔材料采用外徑為90毫米PE管,管壁鉆梅花形外徑為10毫米漏水孔(間距10厘米),PE管外滲水段采用無紡土工布包裹一層后,最后用鐵絲將土工布包扎嚴實。

  裂隙灌漿:對香溪洞各石窟群裂隙考慮采用灌漿的方式進行加固,進一步防止水分滲漏,增強崖體的整體性與穩定性。考慮到灌漿加固對文物安全的影響,本次方案裂縫灌漿不考慮壓力灌漿,采用自重方式灌漿,由下向上分級灌漿,每級高度≥2米。通過灌漿增加危巖與母巖體的黏結力,堵塞地表水流通道,防止風化沿裂縫面迅速發展,提高危巖的穩定性。本次設計采用的灌漿材料為西安建筑科技大學生產的G型灌漿料與L型灌漿料,對于裂縫寬度小于10毫米的小裂縫采用G型灌漿料進行灌注,對于裂縫寬度大于等于10毫米的寬大裂縫采用L型灌漿料進行灌注。L型與G型灌漿料具有流動性好、早期強度高、結石石性好、固化漿體密實、耐高溫、無毒無污染、不老化、耐久等特點。對石窟頂部發育的裂縫,應清理窟頂碎石或松散堆積物,并對窟頂病害再次進行排查,對于頂部貫通的裂縫采用G型或L型灌漿料進行重力灌漿,切實防止水分從頂部裂縫滲漏。

  推薦閱讀:廣州文博文物類期刊投稿

主站蜘蛛池模板: 平陆县| 抚宁县| 河北省| 安化县| 西青区| 巴塘县| 汽车| 平果县| 宁蒗| 社会| 广东省| 沈丘县| 玉山县| 万荣县| 光山县| 扶沟县| 永登县| 朝阳县| 定陶县| 孝感市| 巧家县| 饶河县| 犍为县| 什邡市| 织金县| 安多县| 合山市| 新郑市| 阳城县| 夏河县| 安宁市| 额济纳旗| 乌兰察布市| 贵定县| 射阳县| 黄冈市| 靖西县| 鲁甸县| 金川县| 隆安县| 射洪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