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摘 要:該文在梳理分析日本禪文化的由來、主要觀點、發展歷史和主要派別的基礎上,闡述了日本禪文化對日本審美和國民生活觀念的影響。日本禪文化在發展和傳播中,形成了獨具日本特色的特點。由于在教義中加入了政治色彩和武士道文化,壓縮了中國禪文化中佛家文化的比重,又加大了道家文化的比重,日本禪文化形成了崇尚自然、極簡、空寂的審美和追求極致、嚴格、精密的生活理念。直至今天,日本禪文化依然非常昌盛,對傳統日本審美觀產生著極大的影響,仍潛移默化影響著日本人的國民性和生活觀。日本禪文化對于研究日本的政治、社會、文化甚至軍事、經濟現象有積極意義。
關鍵詞:日本 禪文化 審美 生活理念 影響
查爾斯 艾略特在其名著《日本佛教》中曾說過:“禪是日本式性格的表現。其他所有的佛家文化流派都沒有禪文化那樣‘日本式’。”禪文化通過從中國傳入后的不斷發展、演變、完善,形成了獨具日本特色的日本禪文化,對傳統日本審美觀產生了極大的影響,流傳至今仍潛移默化影響著日本人的國民性和生活觀,成為“日本式”審美和生活方式的靈魂。
關于禪文化對日本審美觀的影響,也有不少學者進行了研究,主要集中在禪文化對日本在建筑、服裝、包裝等各類設計中的審美所產生的影響,其他方面涉及較少。而對于日本禪文化通過影響審美意識而對普通日本人的生活觀所帶來影響,還鮮有研究。該文將在闡釋日本禪文化的基本概況、發展歷史與主要派別的基礎上,對受禪文化影響的日本審美觀進行分析研究,并借此探索其對當今日本國民生活觀所帶來的影響和呈現的特點。
1 日本禪文化基本概況
1.1 日本禪文化的由來
禪文化流傳至日本,有3個重要的時代背景。一是南宋末年,中國的禪文化已經處于成熟期,具備了成體系外傳的基礎。二是南宋末年四處戰亂,大量禪文化僧侶為了躲避戰亂而遠渡日本。三是日本剛結束戰亂動蕩,進入鐮倉時代,建立了由武士階級為新興武士階層的鐮倉幕府,迫切需要新的宗教以維護統治。
在這種時代背景下,一方面中國禪文化得以完整系統地流傳至日本,傳播過程較為順暢,另一方面,由于國家影響力衰弱,僧侶有求于人,鐮倉幕府又方興未艾。禪文化在流傳擴散的時候,難以保持獨立性,主動或被動地接納吸收了大量日本文化,形成了獨具日本特色的日本禪文化。
1.2 日本禪文化的主要教義
日本禪文化的興起和發展離不開武士階層的支持,其主要思想也自然受到武士階層的影響,武士道文化也隨之融入到日本禪文化之中。此外,中國禪僧大多為躲避戰亂而來,九死一生的越過重洋,背井離鄉,對生死、物欲的又有了新的見解。這些見解和認識,也融入到了日本禪文化中。
日本禪文化重視直面事物的本質,追求純粹的精神世界,崇尚簡樸,講究“視死如歸,生死一如”“以寡欲質素為宗旨”“克服營私縱欲”,提倡簡單易行的生活、修行方法,“搬柴運水,都是佛事,不立文學,以心傳心,見性成法”。這些思想,和日本武士道文化崇尚的“忠孝、武勇、慈悲、禮讓、勤儉、質素”有共通之處,被武士階層所廣泛接受,并與武士道文化深度融合。
日本禪文化下的修行被認為是完成日本武士人格修行的基本途徑。在近七百年的日本幕府政治中,日本禪文化一直保持著繁榮昌盛,從上層貴族和底層民眾,都對其十分追捧,始終影響著日本人的生活。
1.3 中、日禪文化的主要區別
日本禪文化在創立、完善和發展的階段,正值因為中國文化統治力衰落、戰亂四起的時期,同時日本剛進入幕府時代,武士階層統治力較強。這些因素導致日本禪文化的理念受到日本文化的深度影響,從而形成了自己獨特的理念和主張,與中國禪文化相比,具有3個鮮明的特點。
首先,日本禪文化具有鮮明的政治維護性,標志性的理論成果是榮西的《興禪護國論》,強調佛法與國法的兼容性,認為弘揚禪道能夠維護國家穩定繁榮發展。一方面東渡日本躲避戰亂、背井離鄉的中國禪僧們天然缺乏獨立弘揚傳播教義的底氣;另一方面,對面武士階層的產生濃厚興趣,主動靠攏才能夠確保禪文化順利發展和完善。
其次,中國禪文化作為佛家的一支,其理念、主張更側重于佛家的理念主張,道家文化在中國禪文化中位于次要位置。而日本禪文化在理念上更偏重道家“崇尚自然”的觀點。主張純任自然、不加造作,追求逍遙放任、返樸歸真的修行狀態。由此更衍生出追求極簡、自然、空寂的審美理念。
最后,日本禪文化由于受到武士道文化的影響,對于嚴守清規戒律的不甚重視。很多在中國必須執行的清規戒律在日本禪文化中屬于可選戒律,日本禪僧甚至可以娶妻、生子、經商等。
2 日本禪文化的發展歷史與主要派別
2.1 日本禪文化的3個發展階段
日本禪文化自傳入日本起,經歷了快速發展期、成熟鼎盛期和衰落復興期3個發展階段。
禪文化佛家在1192年從印度經中國傳到日本。大量為躲避戰亂而東渡日本的中國禪僧們在日本開宗立派。而真正意義上的日本禪文化創始人是日本僧人明庵榮西。由于日本禪文化教義中大量內容與理念符合武士階層的利益,因為得到了武士階層的支持。日本禪文化得以順利開創和迅速完善,開始飛速發展,但并未形成太多流派。在興起之初,主要有“臨濟宗”和“曹洞宗”兩大流派。
日本禪文化在飛速發展后,隨即于中國的宋末元初時期進入了成熟鼎盛期。這一時期為避戰亂而東渡扶桑的中國禪僧數量激增,為日本禪文化的發展壯大奠定了基礎。經過鐮倉、南北朝與室町時代,日本禪文化尤其是在兩大流派中名師輩出,發展的非常興盛。
進入江戶時代,日本禪文化的發展開始出現停滯和衰退。中國黃檗山住持、臨濟高僧隱元的宗教組織建設的完成。隱元創立的黃檗宗為日本禪文化帶來了新的生命力,也極大刺激了已處于停滯狀態的臨濟、曹洞兩個宗派,終于形成了日本禪文化三派鼎立,長盛不衰的格局。
2.2 日本禪文化的三大流派
日本禪文化在發展中形成了三大主要流派,分別是臨濟宗、曹洞宗和黃檗宗。
臨濟宗的思想政治意識較為濃厚,強調“興禪”可以“護國”,將禪文化傳播推廣與維護國家穩定聯系在一起,得到了當時的幕府將軍源賴家的支持和信奉。在幕府的支持下,榮西的臨濟宗在日本關西和關東信徒眾多,成為日本禪文化的主要流派。
曹洞宗作為日本禪文化的另一大派別,同樣與幕府武士關系密切,但主要在中下層武士中傳播,提倡“默照禪”,認為禪文化最基本的任務是在僻靜山林一心坐禪,“不顧萬事,純一辨道”。曹洞宗重視禪文化的民眾化改變了重視單調枯燥的打坐修行方法,在為大眾普及禪文化的事業中做出了極大的努力。得到地方各地領主地頭等中下層武士的信奉和支持,并在全日本廣泛流傳。
黃檗宗由中國明末時期黃檗山的隱元和尚率領眾弟子赴日而建立,崇尚靜坐參究、修引念佛、嚴守戒律清規。以其旺盛的求道精神和嚴格的清規戒律,讓禪文化充滿了新鮮活力,為日本禪文化陳舊的模式帶來了新的生命力。
3 日本禪文化對日本文化的影響
日本宗教哲學家鈴木大拙曾說過,“禪文化以外的佛家文化對日本文化的影響的范圍,幾乎僅僅限于宗教生活,只有禪文化超越了這個范圍,這是意義深遠的事實。禪深入到國民文化生活的所有層次中”。如今,日本禪文化已經深刻地影響了日本人的審美觀和生活觀。
3.1 禪文化對日本審美觀的影響
3.1.1 崇尚自然之美的侘寂美學
日本禪文化的核心是欣賞、崇尚和絕對信賴自然。禪文化的審美一是主張“自然即美”“本色最美”。即以不加修飾雕琢,保持本真狀態為美。二是以順應自然、與自然共生為美。
這種佗寂美學也逐漸滲透到所有日本人的審美觀,尤其突出表現在日本人的各類創作作品當中。俳句追求詩人心情同自然的變化融為一體;禪畫主張“發自內心地摸寫自然”;茶道追求“與整個自然環境同化并求得最終的滿足”;以桂離園為代表的日式庭院風格力求樸質而近乎自然;時下流行的日式裝修風格,在選材、設計上都力求返璞歸真,采用最環保的材質,保留原木色系,并將其最真實的質地、色彩等自然特征盡可能不加人工修飾而將原貌呈現出來。
推薦閱讀:禪意文化在空間設計中的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