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摘 要:鄉村振興戰略是建設美麗中國的關鍵舉措,戰略目標是要實現鄉村全面振興,實現“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圖書館作為文化的重要載體,在服務鄉村振興戰略中可以發揮巨大的文化引領和支撐作用。本文通過對各級各類圖書館在服務鄉村振興中可以發揮的功能進行分析、總結,將從八個方面提出圖書館服務鄉村振興的路徑。
關鍵詞:圖書館;鄉村振興戰略;數字資源
一、引言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黨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決策部署,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重大歷史任務,是新時代“三農”工作的總抓手[1]。鄉村全面振興,是這一戰略的方向和目標。實施鄉村文化振興行動,推動鄉村文化繁榮興盛,無疑成為鄉村振興題中要義,并貫穿于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全過程。文化作為一種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以其先導性、戰略性,為鄉村振興戰略提供了精神激勵、智慧支持和道德滋養[2]。圖書館作為我國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包含公共圖書館、高校圖書館、中小學圖書館(室)、企業圖書館(室)、鄉村圖書館(農家書屋),有義務也有責任完善服務網絡、改變服務理念、提升服務水平,進一步加強農村文化建設,最大限度地在鄉村振興戰略中發揮作用。
二、概論
目前,專家學者發表了不少圖書館服務鄉村振興戰略的有關研究成果,如果根據圖書館的性質大致可以分成三個研究方向:公共圖書館服務鄉村振興戰略相關研究;高校圖書館服務鄉村振興戰略相關研究;鄉村圖書館(農家書屋)建設與發展研究。筆者認為,鄉村作為鄉村文化振興的主體,應當從文化視角對鄉村振興戰略進行分析,通過對時代背景的充分認識,分析公共圖書館、高校圖書館、鄉村圖書館開展精準服務的著力點,以及目前各種類型圖書館開展精準服務的現狀和相互之前的關系。同時,鄉村圖書館作為服務鄉村振興戰略的最前沿文化服務中心,具有特殊的實踐意義,公共圖書館和高校圖書館在輻射帶動鄉村圖書館方面的現狀也需要進行客觀分析。圖書館精準服務并非新的服務類型,而是基于新的服務理念和新的信息技術手段,對原有服務進行提質增效,以實現圖書館社會效益最大化的過程。筆者認為,圖書館服務鄉村振興可以有多種方法路徑:一是建設鄉村圖書館、開展文化下鄉,搞傳統書籍的資源建設;二是發揮社交媒體功能,傳播“三農”信息和政策;三是開辦農業講習所,通過基層培訓提升農民技能學習;四是打造鄉村圖書館的信息共享空間,延伸服務鏈條;五是挖掘農村傳統文化資源,進行文化加工;六是建設數字資源平臺,讓百姓以短視頻等喜聞樂見的新形式獲取知識;七是舉辦寓教于樂的活動和拓展娛樂功能,為老人和兒童提供文化空間;八是結合鄉村產業,建設量身訂制的產業智庫。
三、路徑分析
(一)文化下鄉
鄉村圖書館是在農村開展文化工作的重要陣地,一間優秀的農家書屋可以成為聯絡城鄉的文化紐帶,拓寬讀者的視野。鄉村文化的建設可以豐富農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壓縮宗教在農村的生長蔓延空間。一些地區由于經濟、地緣等原因或許沒有建設鄉村圖書館,在這些地區就需要公共圖書館和高校圖書館甚至企業圖書館積極地去開展送書下鄉、農村講學、攝影圖片展、有獎猜燈謎、你讀書我買單等活動,為農村群眾獻上各式各樣的文化大餐。
(二)社交傳播
在當今的社交傳播時代,信息的發散性更強。如果把社交網絡誕生之前的人際信息傳播效應簡言為“一傳十,十傳百”,那么在如今的社交網絡傳播時代,這種效應至少是“一傳百,百傳萬”。在這樣一個信息爆炸性傳播的時代,鄉村圖書館要占據主導地位,牢牢把握社會主義思想的傳播制高點,牢牢占據社會主義文化的主流曝光率。
對于農村群眾而言,許多政策性文件、法律性文件、“三農”政策信息需要以直白通俗的語言進行普及,而這更加離不開鄉村圖書館的社交傳播功能。
(三)農業講習
新時代的農業講習所是培養知識型農民、改變農村種養殖觀念、助力農村脫貧攻堅的重要載體。新時代,農民講習所通過先“講”再“習”、邊“講”邊“習”、以“講”促“習”等“講習”活動,到一線開展產業發展、易地扶貧搬遷講習培訓,提高群眾知識技能和自我發展意識。廣大群眾思想頭腦得到武裝、內生動力得到激發、致富本領得到增強、文明素養得到提高,為最終決勝脫貧攻堅提供了精神動力和能力保障,為精準扶貧工作的有效推進創造了條件[3]。鄉村圖書館可以作為農業講習所的承辦主體,定期開展講習,培訓農民。農業、林業、牧業類高校圖書館在開辦農業講習方面更具優勢,可以組織校內專家定期深入農村開展農業講習,帶動農村發展、促進農業提升、幫助農民增收。
(四)鄉村IC
IC是Information Commons的簡稱,即信息共享空間。鄉村版的信息共享空間,顧名思義就是把信息共享空間因地制宜地移植到鄉村圖書館中,把鄉村圖書館打造成一個多元化的空間,即文化空間、學習空間、多媒體空間、會議空間、觀影空間、創新空間等的集合體,通過功能的拓展、服務鏈的延伸,吸引廣大農村群眾的到來。鄉村IC的構建更多的是需要當地縣級以上公共圖書館以及行政部門進行政策引導、資金支持、資源劃撥。在美麗鄉村建設中,鄉村IC既可以成為文化建設的亮點、景點,又可以通過鄉村IC功能的發揮為美麗鄉村建設提供動力。
(五)輸出文化
大眾往往把農村當成文化弱勢地帶,而事實上,廣大的農村地區有許多優秀的傳統文化資源,如古建筑、手工藝、戲曲等亟待挖掘和保護的特色資源。農村不但需要接受文化,還可以輸出文化。農民群眾由于受到文化知識程度的局限,不太懂得將這些文化進行總結、包裝、傳播的方法。那么,鄉村圖書館、高校圖書館就應該結合起來,主動去收集挖掘這些文化,進行整理、保護、傳播,利用高校尤其是藝術類高校里豐富的學科和專業優勢,讓優秀民間文化得到傳承和弘揚。
推薦閱讀:貴州省圖書館職稱評審成果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