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摘要:隨著體驗式經濟的發展,人們越來越注重鄉村旅游的體驗性。本文從體驗的角度入手,以重慶南部的南川市大觀鎮鄉村旅游中心區景觀規劃設計為例,基于“農耕生活方式”,進行農耕體驗內容設計。結合體驗內容的設計,在“CDTA”體驗模型的指導下進行景觀體驗空間和區域的打造,以期為從體驗的角度進行的鄉村旅游區規劃和設計提供新思路。
關鍵詞:鄉村旅游規劃;農耕生活方式;體驗式景觀設計;大觀鎮
引言
近年來,隨著城市的擴張,生活在城市中的人群因生活的忙碌而渴望一種返璞歸真的生活,鄉村旅游近幾年來發展得如火如荼。人的親生性①決定了人對自然的向往。鄉村旅游能為人提供一種不同于城市生活的鄉村生活及對自然環境的體驗,而“體驗”則是打造鄉村旅游區的關鍵。
1有關鄉村旅游體驗式設計內容和理論依據的概述
現代漢語詞典對“體驗”一詞的解釋為“親自處于某種環境而產生認識”。其中,身體和心理層面上產生的“認識”是目的,而對“某種環境”的構建則是產生“認識”的關鍵。基于此,體驗式鄉村旅游景觀規劃設計的任務,便是通過對體驗內容和體驗空間的設計,實現對“環境”的打造,使人在空間環境中產生互動,從而實現對環境內容的感知。
體驗內容設計關注人在場地中的內容體驗,是基礎。鄉村旅游的核心詞是“鄉村”,因地理環境的差異形成的各具特色的生活方式是體驗式設計的重要依據。
體驗空間設計則關注人在場地中的空間體驗,是載體。好的體驗空間能通過激活人的五感(視覺、聽覺、觸覺、味覺和嗅覺),以及推進身體在空間中的參與和互動,使人對體驗內容產生物理層面和精神層面的感知,從而產生內心情感的共鳴,促進游者對體驗內容的感悟[1]。
“CDTA”是由凱文·思韋茨與伊恩·西姆金斯組建的團隊,在實地空間觀察和分析人在場所和空間中的體驗的基礎上,結合諾伯格·舒爾茨、克里斯托夫、亞歷山大、凱文·林奇等前人有關空間現象學的理論提出的一個空間體驗模型。這個模型最大的貢獻是將場所感知過程中的體驗維度和空間維度聯結起來。它提供了一個基本結構,為以體驗為核心的空間規劃和設計提供可視化的研究方法和設計依據。
2基于農耕生活方式和“CDTA”的南川大觀鄉村旅游中心區的體驗式景觀設計②
2.1南川大觀鄉村旅游中心區的概況
基地位于重慶南部的南川市大觀鎮,占地面積12.5公頃。山地地形中間高,四周低,地形高差70余米;屬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熱量豐富、雨量充沛,場地植物茂盛,有著優越的自然環境和鄉村景觀風貌;農業資源富集,有著豐富多彩的農耕文化。近年來伴隨著重慶地區鄉村旅游開發的熱潮,該基地作為大觀鎮的旅游門戶,是連接鄉村旅游區的重要據點。
2.2基于農耕生活方式的體驗類型和內容的設計
2.2.1傳統農耕生活方式的概述
傳統農耕的生活方式是人們在幾千年農耕社會中受地域條件和氣候等自然因素的影響,形成的滿足自身生活需要的全部活動形式與行為特征體系[2]。因地理環境的差異形成的各具特色的生活方式是鄉村旅游區體驗設計的重要內容。
這些生活方式包括兩個層面的內容。從廣義層面上來說,指在農耕時代一切生活活動的典型方式和特征的總和,如勞動生活方式、消費生活方式、交往生活方式等等。具體包括按照自然節律和農業生產周期形成了“二十四節氣”文化,有關農業種植的詩歌及在農耕生產和生活中形成的節日和風俗習慣等。從狹義層面來說,包括農耕時代人們的制衣、穿衣方式,食物的烹飪和食用方式,住所的建造與居住方式,生態的出行方式,以及娛樂的方式等等[3]。
推薦閱讀:旅游經濟與區域文化的協調互動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