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亚洲日韩新视频_97精品在线观看_国产成人精品一区二区_91精品网站在线观看

世界自然遺產保護利用視角下的特色小鎮發展路徑探索

來源:期刊VIP網所屬分類:綜合論文時間:瀏覽:

  摘要:世界遺產保護與利用,是近年來世界遺產保護管理工作與學術領域的重要議題。本文首先系統梳理了世界自然遺產保護原則,總結提出遺產綜合展示、特色產業發展、區域聯動發展三個層次的遺產利用方式;并以云南省麗江市玉龍縣石鼓特色小鎮為例,探討世界自然遺產地中特色小鎮的發展路徑。在石鼓特色小鎮規劃實踐中,確立“保護與利用規劃統籌”的規劃主線,重點實行“四個統籌”的規劃策略,包括統籌“長江第一灣”與“石鼓特色小鎮”生態保護,統籌“長江第一灣”與“石鼓特色小鎮”聯動發展,統籌存量與增量空間風貌協調,統籌地域文化保護傳承與發展。在保護自然遺產“原真性、完整性”的前提下,通過對遺產資源三個層次的利用,從而實現石鼓國家級精品旅游休閑特色小鎮創建培育、“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遺產地的地理景觀標志“長江第一灣”科學保護與永續利用的雙重目標。

  關鍵詞:世界遺產;保護利用;特色小鎮;三江并流;長江第一灣;石鼓鎮

文化遺產論文

  引言

  世界文化與自然遺產是人類歷史文化、自然科學、藝術美學的精品瑰寶;世界遺產地的科學保護與永續利用,是近年來世界遺產保護管理工作及相關學術領域的重要議題。從國際趨勢看,世界遺產地的保護已經從消極保護和絕對保護,走向積極保護和相對保護[1];最新版《實施世界遺產公約操作指南(2015年)》新增了“可持續利用”的相關指引[2]。另一方面,近年來遺產地也出現了錯位開發、超載開發等現象,導致遺產地“城市化、商業化、人工化”等諸多問題,遺產地保護與利用的矛盾較為突出。

  特色小鎮是近年來我國實施新型城鎮化與鄉村振興的重要結合點,是促進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平臺。本文以云南麗江長江第一灣石鼓特色小鎮為研究案例(后簡稱“石鼓特色小鎮”),探討世界自然遺產地中特色小鎮的發展路徑,探索如何在統籌協調保護與利用關系的基礎上,實現石鼓特色小鎮培育創建。

  1世界遺產的保護原則與利用方式

  1.1世界遺產的保護原則

  真實性和完整性(Authenticity and Integrity)既是評價遺產價值的重要標準,也是保護遺產的基本原則[3],《保護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公約(1972)》等國際公約均對其有明確規定。本文重點對自然遺產的保護原則進行探討。

  對于自然遺產,“真實性”強調保存自然生態原生環境的真實性,禁止外來植物、生物物種的引入等。“完整性”強調遺產及特征的整體性,遺產的生物物理過程和地貌特征應相對完整;應包括保持遺產美景所必須的關鍵地區;應包括其自然關系中所有或大部分重要的相互聯系、相互依存的因素;必須具有足夠的規模,包含能夠展示長期保護其內部生態系統和生物多樣性的重要過程的必要因素[4]。

  真實性與完整性密不可分,真實性是核心,完整性是真實性的必要保障。按照真實性、完整性原則,保護遺產的突出普遍性價值,是遺產保護利用的基礎與前提。

  1.2世界遺產的利用方式

  針對世界遺產利用,2015年版《實施世界遺產公約操作指南(2015)》在第19條提出了明確要求:“世界遺產存在多種現有和潛在的利用方式,其生態和文化可持續的利用可能提高所在社區的生活質量。世界遺產的可持續使用,應確保其突出普遍性價值(OUV)的保護,完整性與真實性的保護,支持對更大范圍的自然和文化遺產的保護、促進和鼓勵所在社區公眾和所有利益相關方的積極參與,作為遺產可持續保護、保存、管理、展示的必要條件”[2]。

  結合遺產保護利用相關研究[5-8],本文根據遺產地空間層次與保護利用強度,將遺產利用方式總結概括為三個層次:依托遺產本體的綜合展示、依托遺產地緩沖區及外圍地區的特色產業發展、遺產地及輻射區域的聯動發展。

  1.2.1依托遺產本體的綜合展示

  遺產利用的第一個層次是依托遺產本體的綜合展示,包括遺產觀光、科普教育、遺產研究等,是對遺產的突出普遍性價值的直接利用方式。遺產展示是遺產地管理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實施世界遺產公約操作指南(2015)》指出:“遺產的有效管理包括對申報遺產保護、保存和展示的短、中、長期措施。[2]”

  遺產的綜合展示,在空間上多以遺產核心保護區為主體,兼具遺產緩沖區及外圍區域。在內容上,不僅包括遺產及其環境的遺產要素展示,還應包括遺產地演變過程、發展成因等各個時期的歷史信息展示,以及遺產地相關社會群體的歷史環境展示。在方式上,應突破單一的靜態展陳,采用綜合的、多維度、全景化的展示方式;針對自然遺產,其展示方式主要包括標識標牌系統與全維科普講解體系展示、實景觀測基地展示、經典科考線路展示、遺產主題博物館與相關文化設施展示等。同時,應注重將AR、VR、全息投影等數字技術與遺產展示相結合,增強遺產展示的互動性與體驗性。

  1.2.2依托遺產地緩沖區及外圍地區的特色產業發展

  遺產利用的第二個層面,是依托遺產資源、在遺產地緩沖區及外圍地區發展特色產業,是對遺產衍生價值直接利用的重要方式。

  一方面,遺產地核心保護區內具有嚴格的保護要求,不宜進行規模化設施建設;此外,緩沖區的產業發展引導,是遺產地規劃管理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實施世界遺產公約操作指南(2015)》指出,“規劃管理采取整體綜合的方式對指導遺產長期發展至關重要,也可確保其突出普遍價值的所有方面得以維持。這一綜合視角不局限于遺產本身,而是包括所有緩沖區和更廣泛的背景環境……對更廣泛的背景環境的管理關乎其發揮支持突出普遍價值的重要作用”[2]。

  因此,應依托遺產地緩沖區或外圍地區,充分利用遺產地的品牌價值,吸引產業要素與資金流的規模化聚集,構建特色產業體系,打造遺產地服務基地或旅游特色城鎮,為遺產地提供公共服務、旅游服務、人才與資金支持等。在產業方向上,立足一、二、三產業的聯動發展,根據本地資源條件與產業基礎,因地制宜選擇發展第一產業的旅游農業、林業與畜牧業,第二產業的特色農產品與特色旅游商品加工制作業,第三產業的旅游業、服務業、文化產業等,構建以旅游業為引領、具備完善產業鏈要素的特色產業體系。

  1.2.3遺產地及輻射區域的聯動發展

  遺產利用的第三個層次,是以遺產地為中心,根據產業發展乘數效應,向緩沖區及更大范圍外圍區域進行擴散、輻射,從而帶動遺產地及區域層面社會、經濟、文化的整體發展;是對遺產資源衍生價值間接利用的重要方式。

  乘數效應是指從區域經濟的理論看,推動型產業依靠前向聯系、后向聯系、旁側聯系產生擴散效益,可帶動其他相關產業的發展。遺產地間接衍生價值對區域的產業乘數效應主要通過旅游業的帶動實現。旅游業包含“食、住、行、游、購、娛”六大要素,旅游消費不僅與交通、住宿、餐飲、商業、景區景點等行業直接相關,還與工業、農業、制造業,以及文化、康養、體育等產業關聯,其直接間接影響的細分行業多達100余個,拉動經濟的作用十分明顯[9]。此外,旅游業作為勞動密集型行業,直接創造及相關拉動就業崗位的潛力巨大。世界旅游組織發展的報告指出,旅游直接就業與帶動間接就業的比例為1:5。因此,應統籌構建遺產地外圍區域的城鎮鄉村與遺產地的聯動發展機制,實現遺產資源衍生價值的充分利用。

  推薦閱讀:國際博物館文化遺產論文投稿期刊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五大连池市| 光山县| 喀喇沁旗| 札达县| 津南区| 稻城县| 四会市| 株洲县| 隆化县| 聊城市| 舟曲县| 奈曼旗| 临邑县| 甘泉县| 涿州市| 栾川县| 和龙市| 庄河市| 崇明县| 兴安盟| 肇庆市| 阳西县| 洮南市| 博湖县| 宁津县| 炉霍县| 邢台县| 临泉县| 隆昌县| 通化县| 广元市| 邢台市| 石泉县| 泽库县| 栾城县| 泾源县| 麦盖提县| 万山特区| 镇宁| 黄大仙区| 通渭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