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亚洲日韩新视频_97精品在线观看_国产成人精品一区二区_91精品网站在线观看

新農保對農村中老年人勞動供給時間的影響

來源:期刊VIP網所屬分類:綜合論文時間:瀏覽:

  作者: 吳海青,鎖凌燕

  摘 要:依據CHARLS數據,采用PSM-DID方法,考量新農保對農村中老年人勞動供給時間的影響。結果顯示:在考慮時滯效應的情況下,新農保對農村中老年人,特別是60歲以下中老年人的勞動供給具有顯著負向影響,同時對家庭收入較高群體的勞動力供給負向影響更為顯著。

  關鍵詞: 新農保;養老保障;勞動力供給;異質性;“催化劑”效應

老年服務

  一、引 言

  當前,社會養老保險在我國國家財政和民生保障方面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其保障水平也在逐年提升。社會養老保障水平的提高,一方面,能夠提高老年人收入水平和生活質量;另一方面,會產生收入效應,在一定程度上導致勞動參與率下降,對經濟發展產生影響。

  與城市相比,我國農村面臨著更為激烈的生產方式變革,民生問題與發展效率問題也更為突出。一方面,目前農業人口仍然占據中國總人口的40%①以上,農業在國民經濟中依然扮演著重要角色;另一方面,由于我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和醫療保險建立時間晚、保障水平低,存在福利欠賬,導致農村中老年人的民生問題和社會福利問題更加突出。因此,研究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對勞動力供給的影響,由此得出社會養老保險與農業現代化建設相互影響的邏輯關系,使之能夠在保障農村居民生活水平和福利的同時,與農村工業化和現代化建設相契合,意義尤為重要。

  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以下簡稱“新農保”)是針對農村居民的社會養老保險政策,于2009年開始試點,2012年在全國推廣。根據中國健康與養老追蹤調查(China Health and Retirement Longitudinal Survey,以下簡稱“CHARLS”)數據,在試點和推廣的過程中,農村居民的新農保參保率不斷上升,至2013年達到74%。而農村居民的勞動力供給時間逐年減少。本文以農村為研究視域,討論新農保對勞動力供給的影響,及其對農村現代化建設的意義。

  二、文獻綜述

  從20世紀70年代起,國內外學者針對社會養老保險對中老年人勞動力供給的影響進行了大量研究。Feldstein(1974)最早在其拓展的生命周期模型(Extended Life Cycle Model)中提出社會養老保險會對老年人勞動力供給產生影響[1]。在此基礎上,一些學者放松了模型中的強假設,得到了社會養老保險會促使提前退休的結論[2-6]。在實證方面,有學者對美國、德國等發達國家[7-11],以及對南非、巴西等發展中國家養老保險進行的研究[12,13],都認為社會養老保險會降低中老年人的勞動力供給,促使提前退休。

  目前,國內有關社會養老保險對農村中老年人勞動力供給影響的研究大部分為實證研究。程杰(2014)利用四川省成都市農村住戶抽樣調查數據,研究了各類社會養老保險對農村老年人勞動力

  供給的影響,結果表明社會養老保險降低了農村老年人勞動參與率和勞動供給時間[14]。其他研究大部分都采用了CHARLS數據作為研究樣本來源,并將新農保作為主要研究對象,但這些研究并沒有形成一致的結論。比如,張川川等(2014)認為“新農保”在一定程度上減少了老年人的勞動供給[15];解堊(2015)通過CHARLS 2008和2012年的兩期面板數據分析,指出“新農保”這種補助強度不大的外部干預政策并沒有在短期內對老年人勞動供給和福利產生影響[16];周云波和曹榮榮(2017)的分析發現,參加新農保不會對農村中老年人的勞動力供給產生顯著影響,但對不同年齡段(以60歲為分界線)群體的影響具有異質性[17];黃宏偉等(2014)則不僅分析了不同年齡段的異質性,還分析了不同性別、不同健康狀況和不同地區的異質性[18];劉子蘭等(2019)的研究結論認為,新農保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農民無休止勞動的意愿,這種影響對年齡越大的勞動者越不顯著[19]。

  總體來看,目前國內外針對新農保對中老年人勞動力供給影響的研究數量較多,但仍存在一些問題。首先,大多只關注了新農保對老年人勞動力供給的當期影響,對滯后期影響的研究較少;其次,大多只給出了新農保對勞動力供給的影響結果,關于這一結果對整體農村經濟的影響,沒有從實證角度做出解釋。因此,本文在研究當期影響的基礎上,加入了對滯后期影響的分析。同時,通過對不同年齡段和不同家庭收入的異質性分析,從實證角度論證新農保對勞動力供給的影響以及對農村經濟發展的意義。

  三、研究方法與數據

  (一)研究設計

  本文研究的主要問題是新農保對農村不同收入中老年人勞動力供給的影響。2011-2013年,有很大一部分農村居民的新農保參保狀態經歷了從無到有的變化,這就為研究新農保的影響提供了一個“自然實驗”式的研究契機。

  針對類似的政策效應評估問題,為減少其內生性偏差,國內外學者一般會采用工具變量法(IV)、傾向得分匹配法(PSM)、斷點回歸(RD)以及雙重差分法(DID)等進行研究。與其他方法相比,DID的操作更為簡單,對樣本量需求較少,且不需要尋找工具變量,因此在近年來被廣泛應用。在針對新農保對勞動力供給影響的研究中,Giles等(2011)也采用了這一方法[20]。

  DID方法的原理是將樣本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通過對政策前后二者隨時間變化的趨勢進行對比,得到該政策的影響結果。本文DID的實驗組為2011年沒有參加新農保、2013年和2015年參加了新農保的農村中老年人;對照組為2011年、2013年和2015年均沒有參加新農保的農村中老年人。通過對比實驗組和對照組人群在政策前后勞動力供給的變化,可以得到參加新農保的影響。

  推薦閱讀:實用老年醫學雜志能發表職稱論文嗎

主站蜘蛛池模板: 永和县| 高尔夫| 西充县| 新乡市| 时尚| 辰溪县| 水富县| 治县。| 定日县| 米易县| 海门市| 阜平县| 瑞金市| 武城县| 兴隆县| 尚义县| 台南市| 弥勒县| 邵武市| 奉贤区| 内乡县| 苏州市| 社旗县| 泾川县| 洛浦县| 吉安县| 深圳市| 武乡县| 建宁县| 通州市| 古丈县| 商都县| 霸州市| 同江市| 土默特左旗| 岑溪市| 陆河县| 乌鲁木齐县| 大冶市| 唐山市| 砚山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