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亚洲日韩新视频_97精品在线观看_国产成人精品一区二区_91精品网站在线观看

科技館科普研學導師的工作內容及其能力要求

來源:期刊VIP網所屬分類:綜合論文時間:瀏覽:

  [摘要]該文從分析科技館科普研學的模式入手,探討了科技輔導員與科普研學導師的關系,論述了科技館科普研學導師應該具備的核心能力與素養,以期為推動科技館科普研學工作提供有益的借鑒。

  [關鍵詞]科技館科普研學 科普研學導師 核心能力與素養

科技論文發表

  《包頭職業技術學院學報》堅持為社會主義服務的方向,堅持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和鄧小平理論為指導,貫徹“百花齊放、百家爭鳴”和“古為今用、洋為中用”的方針,堅持實事求是、理論與實際相結合的嚴謹學風.

  一、科技館科普研學的模式

  科普研學是以青少年為主要對象,開展科學普及類研究學習活動的科普教育新模式,已成為教育改革和科學普及創新的有效形式。科普研學活動的開展,既有助于培養青少年學習科學的興趣,促進科學理論知識與科學實踐活動的融合,也有助于提高青少年的創新積極性和動手能力,更有利于培養青少年的核心科學素養。評估一項科普研學活動優劣的標準包括:這項活動的設計和實施是否能指導實踐探究過程;是否做到了不僅重視了科學知識的傳授,更重視了科學精神的傳播和對青少年科學抱負的培養;是否真正把科學研究精神、科學思想與方法植入青少年的心中。

  我國科技館科普研學活動主要有兩種模式,分別探討如下。

  (一)基于科技館展教資源開展的科普研學

  2017年2月,教育部發布的《義務教育小學科學課程標準》明確提出:“科學課要加強對學生實踐探究過程。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2017年9月出臺的《中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指導綱要》指出:“中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大綱,也是基礎教育課程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建議綜合實踐和學科課程應通過在活動中設置探究、服務、生產、體驗等方式和內容,鍛煉學生在生活環境中發現問題、提煉研究主題的能力,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以學生的真實生活和發展需要為基礎。”

  科技館是以科學普及展示、教育為主要功能的公共文化服務設施。隨著教育部門和學校對綜合實踐類活動重視程度的逐步提升,走入科技館的綜合實踐和研究性學習也越來越成為學校、教育部門和社會團體在設計和開展科普研學時的必選內容,這對科技館科普教育項目的開發和科普教育能力的提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基于科技館展覽和教學資源進行的科普研學,是科技館積極主動應對社會需求而拓展出的新的科普教育內容和形式,包括科技館基于展品、基于生活情境和對接學校課標自主開發的探究式科學教育課程科學實驗表演、科學互動游戲等;還有整合高校、科研機構、企業、社會團體等資源,將這些資源引進科技館設計開發的體驗、實踐項目。豐富的科普探究、動手實踐、多感官體驗內容,使走入科技館的青少年,不但可以在科技館參觀、聽解說,而且可以在豐富的研究內容中,實現書本知識與科研實踐的深度融合。XUEHUI學會2020年第2期2020年第2期淺談科技館科普研學導師的工作內容及其能力要求XUEHUI基于科技館展教資源開展的科普研學活動,不僅為社會研學需求提供服務內容,更是日益成為科技館日常科普展教工作的重要組成內容。

  (二)特色科普研學旅行

  科技館的展品除了反映物理、數學等基礎科學知識的展項外,還有關于古代科技、航空航天、海洋科學、生命健康、生態環境,以及高新科技發展等多方面的內容,有些研學課程在開發和實施的過程中借助展品就可以全部完成,但有些課程卻需要結合為學生創設真實的情境才能取得好效果。此外,整合高校、科研機構、企業和社會團體資源開發的研學課程,也不是所有內容都可以在科技館內實施。因此,科技館除了立足展廳開展科普研學活動以外,也會自主設計開發走出科技館的科普研學旅行項目。

  科技館在設計研學旅行課程內容和線路時,注重將地域人文與科普資源特色同館內的科普內容、社會現實有機融合,以學生為中心,引導學生圍繞現實探索其中問題,激發學生的原創體驗,促進學生主動積極思考,解決實際問題。例如江蘇科技館開發的研學旅行項目“尋訪明文化”,就是圍繞南京“明文化”這個主題,以跨學科、多角度的方式探討南京的歷史文化,并對南京的歷史、人文、物理、建筑等方面進行深入探索,在研學活動中通過帶領學生對明城墻、明孝陵無梁殿、陽山碑材等進行實地考察探究,以及在館內進行基于科技館力學方面展品為教具,開發關于物體受力、結構搭建相關基礎理論課程和動手實踐課程,實現對歷史文化建筑與結構力學、材料學相關知識關系間的了解,在普及科學知識的同時,培養探究心,為學生提供社會認識、歷史認識、自我認識的開放學習方法和空間,在提高學生的綜合實踐能力的同時,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精神和社會責任感。又如四川科技館開發的關于探究自貢井鹽開采的研學旅行,也是圍繞館內自貢井鹽開采設備模型與物理學相關知識,探究館內課程與自貢實地考察相結合來實施的。此外,科技館開發的與動植物、航空航天、海洋科學等主題有關的研學項目,也都會采用館內課程與館外實地探究相結合的方式進行。在科普研學旅行中,事物、山水、草木均可以成為教育主題和內容,研學路上的課堂就涵蓋在旅途之中[1]。

  科技館開發的科普研學旅行課程體系,不僅包含了對科技館館內資源的充分利用,還以此為基礎,進行了館外相關資源的拓展,它是一個系統設計的教育目標框架,這樣的科技館科普研學模式,也可以理解為基于科技館展教資源科普研學模式的拓展和提升版。它的實施需要促進各方面、各環節的對接與融合,最終形成以學生發展為核心的綜合課程體系[1]。由于科技館在基于展廳科學普及研究活動中積累了認識理解課程的構筑原則、實施框架、組織方式、評價方法等方面的經驗,又長期開展面向青少年的科學普及教育活動,對青少年的興趣、心理有一定的了解。因此,在科普研學項目的設計中,科技館可以更好地把握如何界定課程目標的原則,如何界定項目的主題,如何構建適合的課程框架,最終達到形成科技館科普研學課程體系特色品牌的目的。

  二、科技館科普研學導師與科技輔導員的關系

  科技館日常展教工作的要素大體可以分為:科技輔導員(人員)、科學教育資源(科技館展品、科學教育課程和科學教育活動等資源)及科學教育實施(展品講解輔導、科學教育活動等實施過程)。其中,科技輔導員負責將科學教育資源統籌形成教育內容,并向公眾提供科學教育實施服務,輔導員在其中起著核心要素的作用[2]。科技輔導員的日常主要工作,就是充分利用科技館內外的科學教育資源,在科技館內開發和開展科學教育實施,其中包括專業的科普講解、科學課程開發與授課、科學實驗開發與表演等。他們在完成館內科學教育實施的過程中都做到了充分利用科學技術館的教育資源,引導學生在各種形式的教育中思考和體驗,在動手、動嘴、動腦筋的過程中解決問題、提升能力、錘煉品格。從這方面來說,科技輔導員就是基于科技館展教資源科普研學的科普研學導師,或者可以稱之為初級科普研學導師。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定边县| 姜堰市| 西平县| 天津市| 瑞昌市| 阳高县| 滁州市| 赤壁市| 邢台市| 盘锦市| 磐安县| 兰西县| 固镇县| 乐亭县| 元朗区| 沙湾县| 广宁县| 布尔津县| 秦安县| 灵武市| 屏南县| 阳朔县| 怀仁县| 商水县| 盐城市| 丹阳市| 甘谷县| 揭阳市| 西青区| 广东省| 德阳市| 罗田县| 长治市| 新邵县| 台东县| 司法| 根河市| 晴隆县| 沁水县| 哈巴河县| 顺昌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