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摘要:新中國成立70年來,中國發展取得了巨大的歷史性成就,在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過程中形成了獨具特色的中國模式。中國模式由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社會主義共享導向分配體制、綠色發展體制、開放型經濟體制、黨對經濟工作集中統一領導體制等要素所構成,具有顯著的制度優勢。
關鍵詞:新中國成立70周年;中國模式;制度優勢
新中國用了70年時間取得了西方發達經濟體200多年才取得的工業化和現代化成就,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創造了世界奇跡。中國的發展經驗被譽為中國模式。中國模式為我國進一步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進程提供重要發展基礎和進步遵循,也為世界上希望擺脫貧窮落后面貌的國家提供重要選擇和寶貴借鑒。
一、新中國70年發展歷程
1.建立社會主義基本制度時期
新中國成立標志著人民民主專政的政治上層建筑的建立,勞動人民成了新中國的主人。我們黨根據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關于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筑矛盾運動的原理,開始探索如何在社會主義上層建筑的支持下加強社會主義經濟基礎建設的途徑和方法。為了更好推動社會主義工業化進程,三年經濟恢復時期結束后,我們黨及時提出了過渡時期的總路線和總任務,即在十年到十五年或者更多一些時間內,基本上完成國家工業化和對農業、手工業、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我們黨在過渡時期總路線的指引下,在農村,通過互助組、初級社、人民公社引導農民走社會主義道路;在城市,用國家資本主義改造資本主義工商業。到1956年底,我國基本上完成了對農業、手工業和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社會主義經濟基礎得以形成,為經濟建設全面開展和社會全面進步提供了有力的制度保障。
2.開展社會主義經濟建設時期
新中國成立后,我們黨立足社會主義基本制度,積極探索社會主義經濟建設規律。在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指導下,我們黨作出了人民對經濟文化迅速發展的需要同當前經濟文化不能滿足人民需要的狀況之間的矛盾是我國國內主要矛盾的判斷。基于這一判斷,強調應該把黨和國家的工作重點轉移到技術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上來,著力發展生產力,努力實現工業、農業、科學技術、國防的社會主義現代化;為了提高國民經濟管理的水平,創造性地提出統籌規劃和綜合平衡的工作方針;為了推動國民經濟健康發展,提出了堅持以農業為基礎、工業為主導、農輕重平衡發展的經濟建設方針。在黨的堅強領導下,我國初步建成了獨立的比較完整的工業體系和國民經濟體系,工業、農業、國防和科學技術現代化取得顯著成就。社會生產總值從1949年的557億增加到1978年的6846億元,29年間增長11.29倍,年均增長9%,建立了一批門類比較齊全的基礎工業項目,涉及冶金、汽車、機械、煤炭、石油、電力、通訊、化學、國防等領域,農業生產在支援國家工業化基礎建設的同時,滿足了占世界1/4人口的基本生活需要,創造了世界奇跡,取得了兩彈一星等一系列重要科技成果。這些成就的取得初步顯示了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為其后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提供了物質基礎。
3.改革開放新時期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我們黨重新確立了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否定了以階級斗爭為綱的錯誤理論和實踐,以巨大的政治勇氣提出進行改革開放。改革開放并沒有現成的模式可照搬,“摸著石頭過河”成為基本指導思想,改革開放理論是通過邊實踐,邊提煉,逐步形成的。經過40年的探索,我們黨形成了系統的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理論,如關于社會主義本質的理論;關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理論;關于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的理論;關于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理論;關于社會主義分配制度的理論;關于經濟發展的理論;關于政府職能與宏觀調控的理論;關于堅持獨立自主與對外開放的理論,等等。在理論創新成果的指導下,我國經濟建設取得巨大成就:從1978年到2012年,我國國內生產總值平均增長9.8%,國內生產總值由3645億元迅速躍升至2012年的52萬億元,位居世界第二位。經濟總量占世界的份額由1978年的1.8%提高到2012年的11.5%。2008—2012年對世界經濟增長的年均貢獻率超過20%。人均國內生產總值由1978年的381元躍升到2012年的38420元,扣除價格因素,比1978年增長16.2倍,年均增長8.7%。1978年我國外匯儲備僅有1.67億美元,2012年達到3.31萬億美元,連續7年穩居世界第一。我國1978年貨物進出口只有206億美元,2012年達到38671億美元,比1978年增長186倍,年均增長16.6%,位居世界第二位。在經濟發展取得突出成就的同時,人民生活水平得到顯著提高,城鄉居民生活實現由溫飽不足到總體小康并向全面小康邁進,綜合國力顯著增強,國際影響力空前提高,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充分體現,實現了中華民族從站起來到富起來的偉大飛躍。
4.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
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團結帶領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全面審視國際國內新的形勢,通過總結實踐、展望未來,深刻回答了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什么樣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怎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個重大時代課題,形成了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思想,如堅持黨對經濟工作集中統一領導的思想;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新發展思想;適應、把握、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思想;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更好發揮政府作用思想;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供給與宏觀調控創新的思想;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同步發展的思想;加強實體經濟,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不搞虛擬化的思想;強起來導向的經濟高質量發展戰略思想;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引領新型經濟全球化的思想等。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思想是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中國化的最新成果,以人民為中心是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思想最鮮明的立場,新思想推動了黨和國家事業發生歷史性變革、取得歷史性成就,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國內生產總值從2012年的54萬億元增加到2017年的82.7萬億元,年均增長7.1%,占世界經濟比重從11.4%提高到15%左右,對世界經濟增長貢獻率達到30%,成為世界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源和穩定器。貧困人口減少6300多萬,貧困發生率由10.2%下降到3.1%。居民收入年均增長7.4%,超過經濟增速,社會養老保險覆蓋9億多人,基本醫療保險覆蓋13.5億人。全社會研發投入年均增長11%,規模躍居世界第二位,科技進步貢獻率由52.2%提高到57.5%。載人航天、深海探測、量子通訊等重大創新成果不斷涌現,高鐵網絡、電子商務、移動支付、共享經濟等引領世界潮流。生態環境狀況明顯好轉,大氣、水、土壤污染防治行動成效明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