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摘要】本文選用傳統的范鑄法,成功復制了九華山歷史文物館館藏諦聽,達到了預定的展覽要求。本文制范所用石膏,成本低,易于操作,澆鑄選用的錫基巴氏合金,具有低熔點、較低的膨脹系數、耐腐蝕性等優點。該復制方法操作條件要求不高,在一般的修復室均能完成,具有一定的推廣價值。
【關鍵詞】諦聽;青銅器復制;范鑄法
前言
文物復制是文博系統不可缺少的一項工作,尤其是文物借展調撥情況下,復制品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作為代替展示原件的歷史風貌。在傳統復制工藝中,為了遵循傳統工藝,根據實物翻制模具,利用多合范的方式翻出模型,本文使用的石膏范相對于古代范鑄法使用的泥范,分型方式與古代大體一致,只是選材不同。本文繼承了范鑄法傳統工藝思想,但是有實物可以翻模,無需塑造原形。本次操作借鑒古代制芯方式,屬帖泥片制芯,泥片的厚度參考器物的厚度,在此基礎制作內芯,揭掉泥片后即為型腔。
諦聽又稱“獨角獸”“地聽”“善聽”“地獄耳”,相傳為金地藏菩薩坐騎。佛教尊稱諦聽為神犬,后人緣其曉佛理,通人性,避邪惡,視為吉祥的象征。此件諦聽是九華山鎮山之寶,現藏于九華山開山祖寺化城寺,屬九華山寺廟傳世之物。諦聽長84.5厘米,高72.5厘米,寬59厘米,重125公斤,質地青銅。諦聽身上鑄有“清康熙年鑄造”和“姑蘇梅誠吾造”等銘文,是由姑蘇(今江蘇蘇州市)眾信士募化給九華山金地藏的吉祥物。諦聽后足蹲伏于地,前足挺立,高昂的頭部,形狀為一獨角獸猛然回首,耳朵豎起,表現出專心收聽的神態,造型奇特、生動。諦聽雕塑的藝術水平高,鑄造工藝精湛,獸頭的五官和鬃毛以及獸足上的鱗甲等,都鑄造得十分清晰,全身光潔,表面質量很高,是我國古代大型藝術鑄造銅像的珍品之一[1]。
2011年5月,受九華山歷史文物館委托,安徽博物院文物科技保護中心對諦聽進行了復制。由于“諦聽”形態聚眾物之優容為一體,獨角、犬耳、龍身、虎頭、獅尾、麒麟足,復制難度很大。為順利完成復制任務,安徽博物院技術人員運用了傳統范鑄法與現代科技相結合的方法,經過制范、制芯、澆鑄、拼接、修整、作色等工序,如期完成復制任務。復制后的諦聽在造型、形態上與原物非常接近,達到了展覽要求。
一、制范
制范前,用2A溶液(去離子水:無水乙醇=1:1)對諦聽的表面進行清洗,清洗后用吹風機吹干,然后進行制范。根據諦聽的器型特征采用分型分塊的方式翻制石膏范,諦聽的外范共分五個部分:(1)底盤前半部分和兩只前足;(2)底盤后半部分、兩只后足、尾巴和前腿;(3)頭部和頸部;(4)胸部、腹部和兩只前腿;(5)臀部和兩只后腿。每一部分的分型面要保證在同一平面,便于后期澆鑄和拼接。
由于諦聽的造型特殊,在翻制石膏范前,應對每一部分進行分型面設計。首先要考慮是否卡模、是否方便取模等問題。根據諦聽不同部位的特征設計合理的分型面,方便輕松地取下石膏范。分型面不能選在特殊造型、銘文或紋飾處,不宜選在能反映器物鑄造信息的部位,以免復制件與原器物有差異。若分型面選擇不合理,就可能導致紋飾復制不清楚,甚至會導致卡模,使石膏范無法從文物上取下。如果發生這樣的情況,需要將石膏范打碎才能取出,容易對文物產生損害[2]。這種在實物上翻制工藝在商周時期已有應用,屬實物造型工藝思想的延續。
設計好分型面后,開始制范,首先從底盤開始做起,將高度為20厘米的KT板沿諦聽底盤圍一圈,并與底盤四周保持10厘米的距離,固定好KT板后,準備澆注石膏漿。首先噴涂脫模劑,之后每一次石膏翻模前均需噴涂脫模劑,便于石膏范與器物分離。然后調制濃度適中的石膏漿。用干凈的盆,放入水后加入石膏粉,石膏粉大致漫出水面,均勻攪拌即可。最后把石膏漿澆注在KT板圍合的區域內,液面與諦聽底盤上表面持平。待石膏凝固后,利用頭部為半圓形的灰刀在石膏表面旋轉挖出半球形的凹槽,與后期制作的石膏范形成榫卯結構,起到固定和定位作用。
根據諦聽每個部位的形狀特征設計若干個外范,便于取模。首先將厚為2厘米、高為10厘米的油泥片放置于預先設計好的分型面部位,并檢查油泥板與器物接觸面是否嚴絲合縫,防止澆注時石膏漿流動,影響石膏造型。澆注石膏漿前,在已凝固的石膏范表面涂抹凡士林,便于后期脫模,最后澆注石膏漿,凝固后拆掉油泥片,繼續翻制下一塊石膏范。按照這種方法,從下往上,根據設計好的分型面逐一分塊翻制石膏范。銘文和紋飾復雜的區域,盡量不設置分型面,避免后期拼對時出現不協調的情況。
諦聽外范整體翻制完成后,用橡皮錘輕輕敲打石膏范的側面,直至石膏范有些松動,再用手輕微將石膏范逐塊取下,完成脫模。在這個過程中,不可用工具直接接觸諦聽,一方面保證諦聽的安全,另一方面保證每一塊石膏范的完整性。按照之前設計好的五個部分進行拆分,按照預先制作好的榫卯結構重新組裝。合范后,在每一部分的外側澆注一定厚度的石膏漿,做成一個整體的石膏范。澆注前,在石膏范外側放置若干相互交叉的鐵絲,以增加石膏范的抗壓強度。
二、制芯
翻制好石膏范后,需要在范腔內制作石膏芯,只有這樣才能鑄出空腔的諦聽,否則就鑄成了實心。制作石膏芯前,首先在石膏范內側貼油泥片,這個油泥片的厚度就是諦聽器身的厚度。然后在油泥片上澆注石膏漿。澆注前,在中心部位用KT板做圍擋,制成空腔石膏芯,這樣既可以節省石膏又方便澆鑄后取模。石膏凝固后,取出油泥片,清除范上殘余的油泥,尤其是銘文和紋飾處,制成型腔[3]。然后用鐵絲在石膏范外側捆緊,以防變形。最后放在鼓風干燥箱進行干燥處理。
三、澆鑄
石膏范和芯完全干燥后進行澆鑄。首先在范腔上打二個具有一定坡度的圓孔,一個是澆口,一個是冒口。澆鑄選用低熔點的錫基巴氏合金,該材料以Sn為主,加入少量Sb和Cu。為了細化晶粒、改善延展性及提高抗高溫性等,巴氏合金中常會添加微量Cd、Ni、As、Ag、Cr、Ti等合金元素[4]。錫基巴氏合金具有較低的膨脹系數和摩擦因數,良好的耐磨性、耐腐蝕性、導熱性和韌性,被廣泛應用于航空、航天、船舶、起重機械等設備軸承零部件表面的耐磨材料[5]。準備好足量的錫基巴氏合金,將其熔化,然后沿著澆口澆鑄液態錫基巴氏合金,保證一次澆鑄成功,避免二次澆鑄形成缺陷。
推薦閱讀:廣西博物館文集博物館類期刊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