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亚洲日韩新视频_97精品在线观看_国产成人精品一区二区_91精品网站在线观看

以家庭為中心的優質護理服務在兒科應用效果

來源:期刊VIP網所屬分類:綜合論文時間:瀏覽:

  【摘要】 目的:探討以家庭為中心的優質護理服務模式在兒科病房的應用效果。方法:2016年10月-2017年3月,選擇綜合兒科病房東病區作為觀察組,采用以家庭為中心的護理模式實施護理;西病區作為對照組,采用常規護理模式實施護理,比較兩組護理工作質量評分、患兒家屬對護士工作的滿意度、家屬對疾病知識的知曉率。結果:觀察組護理工作質量、家屬對護士工作的滿意度、家屬對疾病知識的知曉率均明顯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結論:在兒科病房實施以家庭為中心的優質護理模式,能夠有效提高臨床護理工作的服務質量和水平及患兒家屬對護理工作質量的滿意度,和諧醫患關系,值得臨床推廣。

  【關鍵詞】 兒科護理; 以家庭為中心; 優質護理

兒科護理

  “以家庭為中心的護理(family-centered care,FCC)”是一種新的護理理念,是從關注患兒到關注患兒整個家庭的轉變,強調家庭在患兒疾病治療康復中的作用,鼓勵家庭成員與醫務人員合作,共同促進患兒健康[1-2]。隨著臨床優質護理服務的不斷探索和深入,這種護理模式已在國內外醫療服務體系中得到廣泛的應用[3]。它符合優質護理的要求,也是目前兒科護理界普遍推崇的標準模式,兒科患兒年齡小,他們依賴親人的照護,護理人員應為患兒家長提供疾病及護理知識,并鼓勵其共同參與患兒的護理決策和護理過程,才能使患兒得到更優質的護理,對患兒的健康起重要作用。2016年10月-2017年3月,筆者所在兒科病房選擇東病區作為觀察組,采用以家庭為中心的護理模式實施護理,取得滿意效果,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2016年10月-2017年3月,選取筆者所在醫院綜合兒科病房收治的患兒1527例。其中東病區(觀察組)793例,年齡1個月~13歲,平均(3.6±4.2)歲,男416例,女377例,肺炎、支氣管肺炎326例,幼兒哮喘56例,病毒性腦炎、腦膜炎158例,腹瀉病54例,急性扁桃體炎30例,過敏性紫癜38例,其他131例。西病區(對照組)734例,年齡1個月~13歲,平均(3.3±4.6)歲,男395例,女339例,肺炎、支氣管肺炎295例,幼兒哮喘61例,病毒性腦炎、腦膜炎136例,腹瀉病56例,急性扁桃體炎27例,過敏性紫癜31例,其他128例。兩組患兒性別、年齡、病種、病情輕重等方面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兩組護理人員護齡、學歷、職稱及病區護患比例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納入標準:不限病種及病情輕重,年齡29 d~14歲,患兒及家屬自愿加入本試驗并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沒有陪護的患兒。本次研究通過醫院倫理委員會審查批準。

  1.2 方法

  1.2.1 對照組 給予常規責任制整體護理模式進行護理。每位責任護士負責8~10名患兒,實施“以患兒為中心”的護理模式,患兒家庭成員不參與護理計劃決策和實施護理。

  1.2.2 觀察組 給予“以家庭為中心”的新興護理模式進行護理,每位責任護士負責8~10名患兒。具體實施方法:

  (1)首先組織全體護理人員學習以家庭為中心的護理模式的概念和內涵、好處及具體的實施方法;制定“以家庭為中心”護理模式的相關制度,修訂部分工作流程,以適應“以家庭為中心”的護理模式的要求。督促護理人員以規范、合理、有效的護理服務,為患兒及其家庭提供專業照顧以及健康指導,從而建立醫護人員和患兒、家庭長期合作、尊重與支持的關系。

  (2)營造溫馨的、家庭式住院環境,為患兒提供人性化的護理服務。病區墻壁粘貼各種可愛的卡通圖畫,懸掛卡通毛絨玩具,走廊活動角擺放小木馬,設立的“陽光小書架”,每張病床配備可移動式平板電腦,在視覺、感官上營造與家庭相近的住院環境,消除患兒及家長在住院期間的焦慮情緒。

  (3)為了緩解患兒住院的焦慮和恐懼情緒,允許家長24 h陪伴患兒,為患兒提供其喜歡或習慣的生活護理。

  (4)護理人員為家長提供相關疾病的健康教育知識,并評估家長參與患兒照護的意愿和能力,并與患兒及其家庭進行有效的溝通,鼓勵和支持患兒及其家庭參與制定治療和護理計劃,聽取和尊重其觀點和選擇,實施護理計劃的過程中,每天都要和患兒家庭研究討論患兒有關情況,讓家長參與可以照護項目,并及時評價和再指導,以幫助家長掌握更多的照顧知識與技能,幫助家長有效且持續地參與患兒的護理,以提高護理服務質量和水平。

  (5)每月召開的公休座談會,了解家長的感受,征求患兒和家長對“以家庭為中心”的護理模式的意見和建議。(6)開展延續性護理,提高患兒生活質量。責任護士根據患兒的病情,與出院后的患兒及其家長建立聯系??梢噪娫掚S訪,可以微信溝通。根據病情及出現的問題需求給予相應的健康指導。

  1.3 評價指標

  1.3.1 護理工作質量評價方法 每周由護士長及護理組長依據山東省衛生廳下發的醫院護理工作標準和評價準則對兩組的護理工作質量進行評分[4]。護理質量包括了基礎護理是否到位、護理文書書寫情況、技術操作是否規范及病區管理情況,共評價25次。

  1.3.2 家屬對護理工作滿意度評價方法 自行設計《家屬對護理工作滿意度調查問卷》。該問卷以文獻[5]美國波士頓兒童醫院護理部設計的“以家庭為中心護理量表”為基礎,根據“優質護理服務示范工程”對責任護士的要求修訂而成,包含10個條目。評價標準:非常滿意、滿意、不滿意,總滿意率=(非常滿意+滿意)/總例數×100%?;純撼鲈呵耙惶煺鞯眉议L的同意并發放問卷,由研究者當場指導家長填寫和回收,回收率為100%,問卷有效率為100%。

  1.3.3 患兒及家屬對疾病及照護知識知曉率評價方法 每周由護士長隨機向在院患兒家屬發放10份試卷,試卷內容包括該患兒疾病的病因、臨床表現、治療、護理、預防、注意事項及該疾病涉及的家屬可以參與照護項目的操作方法等,共25道題,有單選和多選,滿分100分,90分為優,60分為合格。入選標準為:住院5 d以上患兒的主要照顧者,自愿參加,并有一定認知能力、理解力和語言表達能力。年齡較大患兒可以與其照顧者共同完成試卷。共發放25次250份試卷,回收率100%,試卷有效率100%。

  1.4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 13.0軟件對所得的數據進行分析,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護理質量評分比較

  觀察組基礎護理、護理文書、技術操作、病區管理等護理質量評分均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 兩組患兒家屬對護士工作滿意度比較

  觀察組患兒家屬對護士工作滿意度10個條目中有8個條目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2.3 患兒及家屬對疾病及照護知識了解程度比較

  觀察組患兒及家屬對疾病及照護知識了解程度高與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3 討論

  以家庭為中心的護理模式符合優質護理模式的要求。2010年原衛生部在全國范圍內開展“優質護理服務示范工程”活動,旨在通過對患兒的專業照顧、協助治療、健康指導和溝通協調,來保證患兒的安全,提高患兒及其家長的滿意度[6]。以家庭為中心的護理是指通過家庭和專業人員的溝通促進患兒健康,護理模式由原先的“以患兒為中心”轉變為“以家庭為中心”的一種新護理模式[7-8],它以護士角色和護理觀念的轉換為前提,適應患兒的心理和生理需要,最大限度地滿足、保證和支持患兒的需求[9],同時也符合優質護理服務的要求,成為提高服務質量的實踐標準,所以兒科護士應鼓勵家屬24 h陪伴患兒。護士要為家長提供完整的醫療、護理信息,讓家庭有效地參與到患兒的醫療護理決策與照護中,才能發揮和維護家庭對患兒健康成長的正面作用,同時可為患兒出院后的持續照顧創造條件。

  以家庭為中心的優質護理模式可以提升護理工作質量,提高治療效果。溫馨的、充滿童趣的家庭式病房環境,親情的呼喚與撫摸,可以使患兒始終處在被關愛的氛圍中接受治療、護理、康復[10]。同時良好的照顧護理可以減輕患兒的恐懼心理,降低不良心理反應導致的交感神經興奮性增強、心率加快和心肌耗氧量增加,從而減緩病情。護士需要指導家屬參與照護患兒,并傳授相關專業知識和人文知識,能夠激勵護士不斷地去學習護理知識和技能,最大程度上滿足患兒及家屬對高質量護理的要求,從而提高護理質量水平,提高臨床患兒的治療效果,同時也會加快兒科護理隊伍的發展[11]。朱麗輝等[12]認為以家庭為中心的護理有利于各項醫療、護理措施的有效實施,使工作順應性增強。本文中觀察組實施以家庭為中心的優質護理模式,護理質量評分明顯高于對照組。韋艷姬[13]認為以家庭為中心的護理可以提高危重癥患兒的治療效果,縮短患兒平均住院日。

  以家庭為中心的優質護理模式提高了家屬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以家庭為中心的護理模式,能夠有效提高護士的主動服務意識,改善護理服務態度,由于家庭的參與,護士需要進行更多標準化的護患溝通使得護理工作得到家長的理解、認同和配合,能夠和諧護患關系,提高護理工作質量,大幅度增加了患兒家屬滿意度。本文結果可以看出,觀察組有8項內容的滿意度明顯高于對照組。

  以家庭為中心的優質護理模式提高患兒及家屬對疾病知識的知曉率,有利于家屬參與??谱o理及患兒出院后的延續護理。而以家庭為中心的護理,重新修訂護理工作流程,將疾病健康知識的宣教納入日常工作流程,宣教的力度也得到加強,家屬可在護理人員的指導下進行部分??谱o理,家庭的參與使得家屬對獲得知識的主動性更高、更迫切,從而提高疾病健康宣教效果。本文結果可見,觀察組家屬對疾病知識率很高,兩組的疾病知識知曉率相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01)。

  參考文獻

  [1]謝立華,伍玲,楊郁,等.以家庭為中心的護理模式在早產兒護理中的應用[J].齊魯護理雜志,2011,7(25):127-128.

  [2]王英杰,李楊.以家庭為中心的教育干預對活動性癲癇患兒服藥依從性及健康狀況的影響[J].中華護理雜志,2015,50(10):1157-1162.

  [3]顧鶯,王君俏.父母參與照護在兒科臨床護理中的研究進展[J].全科護理,2010,6(8):1674-1676.

  [4]夏蓓君.以家庭為中心的護理模式在兒科的應用現狀[J].護理研究,2013,7(10):234-235.

  [5]何萍萍,徐麗華,沈寧,等.家長對“以家庭為中心護理”的認識[J].中華護理雜志,2005,40(12):885-887.

  [6]戎艷鳴,樓建華,徐紅,等.以家庭為中心的兒科優質護理模式的效果評價[J].護理學雜志,2012,5(27):55-57.

  [7]戎艷鳴,樓建華,徐紅.以家庭為中心兒科護理模式創建與評價[J].中國護理管理,2012,8(5):112-113.

  [8]鄧業芹,柳玉紅,許業梅,等.以家庭為中心的護理模式在產科及兒科應用的現狀和展望[J].解放軍護理雜志,2011,7(22):78-80.

  [9]陳建軍,張大華,馬秀芝,等.“以家庭為中心”護理模式在兒科臨床護理中的應用[J].中國護理管理雜志,2012,8(15):12-14.

  [10]李新,魏榮.親情護理對急診患兒診治時間及家長健康教育知識知曉率的影響[J].國際護理學雜志,2012,31(9):1688-1690.

  [11]唐麗群.以家庭為中心的社區護理干預在兒童肺炎防治中的應用[J].齊魯護理雜志,2012,19(3):70-71.

  [12]朱麗輝,王莉,楊梅雨,等.“以家庭為中心護理”在兒科的發展[J].國際護理學雜志,2012,31(9):1557-1559.

  [13]韋艷姬.以家庭為中心優質護理模式在兒科重癥監護病房的應用[J].當代護士(下旬刊),2017(6):99-101.

主站蜘蛛池模板: 龙里县| 扬州市| 济源市| 新郑市| 平顺县| 宜章县| 泗水县| 固始县| 祥云县| 扶绥县| 翁牛特旗| 平度市| 唐海县| 双牌县| 巧家县| 辽阳县| 阳江市| 永丰县| 桦川县| 武城县| 海盐县| 达尔| 海丰县| 郸城县| 富锦市| 平凉市| 永福县| 抚宁县| 大悟县| 万荣县| 凤凰县| 托克逊县| 新蔡县| 禹城市| 神农架林区| 广宁县| 汝城县| 阳谷县| 德惠市| 镇康县| 汉寿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