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這篇管理論文投稿發表了健康管理對分級治療的概念和關系,通過構建健康管理可以引導居民有序的進行管理,形成良好的健康管理信息共享治療方法,滿足了患者多方面的需求,論文探討了分級診療的概念及實施制約因素,論文探討了建立區域健康管理和分級診療相結合的模式。
關鍵詞:管理論文投稿,區域健康管理,電子健康檔案,分級診療
隨著醫改不斷深入,建立分級診療制度是合理配置優勢醫療資源、實現基本醫療衛生服務均等化的重要措施[1]。2015年國務院頒布了《關于推進分級診療制度建設的指導意見》(國辦發[2015]70號),對當前分級診療的服務體系提出了明確要求。建立區域健康管理信息平臺,實行全生命周期的健康管理,實現居民電子健康檔案在區域內醫療機構之間的信息共享,借助信息化建設促進醫療資源縱向流動,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形成“首診在基層,大病在醫院,康復回社區”的分級診療格局[2]。
1分級診療的概念及實施制約因素
1.1分級診療概念
分級診療主要是根據病情的輕重緩急以及治療的難易進行分級,讓不同級別和服務能力的醫療機構承擔起相應疾病的診療,并按照病情的變化情況,可以及時進行相應的雙向轉診[3]。國務院《關于推進分級診療制度建設的指導意見》指出,以提高基層醫療服務能力為重點,以常見病、多發病、慢性病分級診療為突破口,完善服務網絡、運行機制和激勵機制,引導優質醫療資源下沉,形成科學合理就醫秩序,逐步建立符合國情的分級診療制度。建立以基層首診、雙向轉診、急慢分治、上下聯動的診療體系。
1.2實施制約因素
分級診療實施過程中的制約因素主要是大醫院舍不得放患者、基層醫院接不住患者、老百姓不愿去基層就診。①多數三級醫院由于受到經濟效益的驅動,不愿實施分級診療;②基層醫療機構中的醫療技術不高,醫療服務能力不高,不能滿足群眾的就醫需要;③鄉鎮(社區)的醫務人員由于實行收支兩條線的績效工資,工作缺乏積極性和主動性,還有部分醫務人員醫療技術有限,不愿收治病情嚴重的患者,要求其轉向上級醫院;④二、三級醫院和基層醫療機構之間雙向轉診的協作不暢,再加上患者及家屬對病情診治不甚了解,不愿意轉向其他醫療機構;⑤隨著農村經濟發展,群眾對優質醫療資源的需求日漸增高,大部分患者對大醫院有慣性的依賴和趨高心理,不愿選擇基層醫療機構就診[4-5]。
2區域健康管理的概念
健康管理就是以現代健康理念、新的醫學模式和中醫治未病為指導,采用現代醫學和管理學的理論、技術和方法,對個體或群體整體健康狀況以及影響健康的危險因素進行全面檢測、評估、有效干預和動態跟蹤的醫學行為和過程[6]。區域健康管理就是充分利用網絡服務平臺收集匯總當地居民的各類醫療、保健信息,從而建立起一套完整的集預防、醫療、保健、急救、康復護理、健康教育和健康促進為一體的電子健康檔案,通過網絡,數據共享,為區域居民提供更為全面、便捷的全生命周期的健康管理服務[7-8]。
3區域健康管理和分級診療的關系
區域健康管理信息平臺的建設,可以優化和縱向整合分級診療服務體系內的優勢醫療資源。通過建立區域內綜合醫院和基層醫院雙向轉診信息共享平臺,實現醫療信息資源共享,在雙向轉診方面可以提供對應醫療服務。在優化基層醫療資源配置的前提下,建立健全規范有序的基層首診機制,并通過區域健康管理信息平臺,實現輕重緩急疾病的分級診療目標[9]。
4建立區域健康管理和分級診療相結合的模式
4.1健康管理一體化模式
建立以“縣級綜合醫院為龍頭,鄉鎮(社區)衛生院為骨干,村衛生室為基礎”的縣鄉村健康管理一體化模式,突出防治結合的全生命周期的健康管理,實現“以治病為中心”向“健康管理為中心”轉變。
4.2健康管理信息平臺
建立縣鄉村三級健康管理信息平臺,構建區域居民健康信息傳輸網絡和健康檔案數據庫。整合健康信息資源,建立縣鄉村資源共享機制,實現在一體化管理模式中縣級醫院-鄉鎮(社區)衛生院-村衛生室健康信息互聯互通、制度對接。建立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新模式,提供生命孕育期、青少年兒童期(0~20歲)、成年期(21~64歲)、老年期(65歲以上)和臨終關懷五個階段的健康管理和服務。實現疾病防控、健康維護、慢性病管理等健康管理網絡覆蓋。
4.3健康管理團隊
建立以縣級綜合醫院為主的健康管理團隊和質控管理小組對居民的就醫信息及時、準確錄入,讓居民電子健康檔案動態更新、健康信息有效利用。將健康教育的組織管理(居民健康檔案使用率、慢病隨訪率和管理率等)、居民健康教育效果評估(效果評價、管理前后的治療費用對比等)等形成監測數據和考核指標,討論分析健康管理平臺效果,并引入激勵措施,不斷改善和改正對居民的健康管理。
4.4數據挖掘
推進大數據、移動醫療等新興技術應用,可依托建成的健康服務網,開通網絡預約掛號平臺和自助服務,居民可查詢本縣專家和外來專家坐診信息預約號源,接受健康指導和就診咨詢,為城鄉居民提供個性化的健康指導、康復治療、健康咨詢與評估、跟蹤隨訪等健康管理服務。通過深度挖掘健康醫療大數據來實現服務、監督、管理、決策的應用,優化縣鄉村衛生資源配置,推進分級診療的實施。
5區域健康管理在分級診療服務中作用
5.1引導基層首診機制
通過區域健康管理信息平臺,引導規范有序的基層首診機制,遇到疑難問題需要請專家時,基層醫生協助患者通過預約手段完成現場預約二、三級醫院的專家醫生號源,實現普通病、慢性病和危重疑難病分級診療目標。
5.2促進分級診療服務體系的建立
建立區域健康管理信息平臺,有效發揮縣、鄉、村各級醫療機構醫療和健康管理服務功能,推動分級診療服務體系建設。區域健康管理信息平臺通過滿足患者就醫需求,實現患者就醫信息全方位的資源共享。將縣級醫院的優質技術向鄉、村輻射和延伸,實現專家診療信息共享,讓患者在家門口享受到均等、便捷的優質醫療服務;對基層醫院而言,既提高了醫療服務能力,又實現將病人在基層首診目標[10]。
5.3建立雙向選擇機制
通過區域健康管理信息共享平臺,充分利用管理網絡內的醫療資源,實現患者分流,從而實現小病進社區,大病進二、三級醫院,為二、三級醫院提供更加精準的患者。并通過健康管理平臺的聯網,實現居民就診的信息共享,建立居民電子健康檔案,從而給居民提供個性化的康復治療或復診醫療方案[11]。
5.4有利于用藥和農民合作醫療報銷
能夠減少慢性病人來回醫院的配藥次數,并在基層醫療機構就診中獲得更高的報銷比例。
5.5有利于疾病分類管理和干預
基層醫療機構醫務人員能夠了解本區域內居民的整體健康狀況和疾病分類情況,通過流行病學調查、健康信息數據進行處理、分析、歸納、總結,得出危害居民健康的危險因素和專業而精準的個人健康指導方案,進行分類管理,制定和落實干預措施,有針對性地開展工作。
5.6有利于慢性病的風險評估和防治,落實分級診療制度
采用區域健康的手段實現慢性病的風險預警、評估與管理控制,構建慢性病防治結合措施,建立健康管理長效工作機制,做到規范診療,提高診療服務質量。
5.7有利于衛生行政部門決策、監管
建立統一數據管理中心、實現各醫院數據共享,衛生行政部門能隨時隨地掌握轄區內居民健康狀況,并提供及時有效的決策依據、監管手段、資訊宣傳途徑。
參考文獻
[1]王煜,肖雨龍,曹艷,等.區域醫聯體模式下推進分級診療的策略[J].江蘇衛生事業管理,2016,6(27):24-26.
[2]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推進分級診療制度建設的指導意見》[Z](國辦發[2015]70號).2015.
作者:吳限 李禮 孫文 滕宏偉 楊華 朱克 單位:江蘇省濱海縣人民醫院
推薦閱讀:公共管理發表省級普刊有哪些?
發表公共管理方面的論文可以投稿哪些普刊呢?當年的職稱評選,一般要求當年發表的論文有效。否則,那評高級職稱豈不是要將評初級,中級職稱發的論文直接拿來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