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摘要:基于對我國休閑農業發展現狀和發展趨勢的認識,筆者認為休閑旅游資源評價應包括農業基地資源自身條件和旅游資源開發條件兩大評價子系統。自然條件評價、資源價值評價、資源豐度評價是旅游資源自身條件評價子系統的主要內容。
1休閑農業旅游資源評價體系的探討
1.1指標體系的構建
首先,休閑農業旅游依托原汁原味的鄉村環境,建立在休閑農業的基礎之上,因此,充分考慮基地自然條件很有必要;其次,旅游資源最核心的就是吸引力,是休閑農業旅游活動開展的保證,同時也是資源可持續利用的原動力,是旅游資源價值的體現;最后,旅游資源的豐度標志著各類旅游資源的富集和豐富程度,是資源的自然屬性,它決定旅游資源的開發規模和旅游發展方向。只有對旅游資源的自然條件、資源價值和資源豐度進行綜合評價,才能了解縣域休閑農業旅游資源的發展狀況,三者缺一不可。旅游開發條件和投資開發意愿是評估旅游資源開發潛力的重要依據。旅游資源開發的實質是以旅游資源為“原材料”,通過勞動加工,使其成為具有旅游使用價值的旅游吸引物。旅游資源只有轉化為產品,才能進行推銷,為旅游者消費,而這一過程中,必須經過一定的人為開發,這是資源轉化為產品的必要條件,影響著開發的次序、規模和層次。休閑農業旅游資源評價體系中,旅游資源開發條件評價子系統應由旅游資源的開發條件、開發意愿和開發效益三大評價因子體系組成。其中開發條件評價是縣域休閑農業旅游資源開發的可行性評估,開發意愿評價是縣域休閑農業旅游資源開發的支持度考量,開發效益評價是縣域休閑農業旅游資源開發的影響力評判,三者相互聯系、相互影響。縣域休閑農業旅游資源評價的層次結構模型構建見圖1。其中,以縣域休閑農業旅游資源評價為評價目標層A層,以旅游資源自身條件評價和旅游資源開發條件評價為評價綜合層B層(B1、B2),以自然條件、資源價值、資源豐度、開發條件、開發意愿、開發效益六大因子為評價項目層C層(C1~C6),再以各個因子的評價指標建立評價指標層D層(D1~D27),下層指標從屬于上層指標,同層次指標相對獨立。
1.2指標權重的確定
采用專家小組法和幾何平均權重法相結合的方法確定各指標權重。具體是:(1)選擇與休閑農業旅游資源開發相關的研究者、政府管理者、經營者、游客等不同主體代表,按其主體屬性組成若干評價專家小組。(2)各類別專家小組各自依照AHP的準則,通過小組集體討論的方式進行評分完成各自的AHP判別矩陣,以達到集思廣益的作用,提高評分精度。依據AHP的判別準則,上下層次之間元素的屬于隸屬關系。如以目標層A支配的是下一層的B1、B2,根據B對于A的相對重要性賦予其相應的權重W1、W2,且Wi>0,∑Wi=1。在各指標的兩兩對比中,就上一層次而言,下層指標中哪一個更重要,重要多少,可用1~9個比例標度賦值,含義見表1。由此,對于總目標A,n個被比較的元素構成了兩兩比較判斷矩陣。且滿足下列條件:aij=1,(i=1,2,3,…,n)aij=1/aji,(i,j=1,2,3,…,n)(3)分別對各專家組的判別矩陣進行一次性校對,歸化后得到各組關于縣域休閑農業旅游資源各評價指標的初始權重。AHP要求判斷矩陣具有大體一致性,因此需對矩陣進行一致性檢驗,檢驗標準為相對一致性比率。若檢驗通過,特征向量歸一化后即為權向量;若不通過,需要重新構造成對比較陣,直至通過一致性檢驗。一致性比率:CI=(λmax-n)/(n-1)(λmax為特征向量)相對一致性比率:RC=CI/RI當RC≥0.1時,認為判斷矩陣不具有滿意的一致性,需要進行調整,直至滿足一致性。當RC<0.1時,認為判斷矩陣具有滿意的一致性,特征向量歸一化后即為評價指標體系的初始權重。(4)運用幾何平均權重公式,綜合各專家組的意見,得到縣域休閑農業旅游資源評價指標體系中各指標的最終權重。假設有s類專家參加評估,指標體系最底層有n個元素,此時,分別由各類專家的判斷矩陣所計算出的初始權重分別為:{W11,W12,…,W1s,{W21,W22,…,W2n},{Ws1,Ws2,…,Wsn}綜合考慮各組專家的意見,取它們的幾何平均權重,最終權重即為:{(W11+W21+…+Ws1)/s,…(W21+W22+…+Ws2)/s,…,(W1n+W2n+…+Wsn)/s}研究中,成立由旅游規劃專業的相關導師、研究生,有關旅游規劃設計專家,政府旅游、農業部門相關管理者構成的3個評價專家小組,通過集體評議的方式分別評分,按照AHP法的流程進行計算、分析,得出各指標最終權重計算結果(表2)。
1.3評價結果的判別
(1)為了將評價指標層(D層)的各項指標進行分級量化,采用李克特量表尺度標準,把縣域休閑農業旅游資源評價系統中D層各因子分為“好”、“較好”、“一般”、“較差”、“差”5級尺度,并對其進行分級指標定量化,“好”賦予等級值10分,“較好”賦予等級值8分,以此類推,“差”賦予等級值2分。(2)對縣域內各休閑農業旅游資源點分指標因子評分后,按照AHP法獲得評價因子權重,運用以下綜合評價公式,計算各資源點綜合分值。E=∑ni=1QiCi,其中,E為綜合評分,Qi為某評價因子的得分,Ci為某評價因子的權重。(3)根據各資源點的綜合分值大小評定資源等級。通??蓪⒃u價結果分為五級:一級:≥9.0;二級:8.0~8.99;三級:7.0~7.99;四級:6.0~6.99;五級≤5.99,其中第5級(即得分少于6分)的資源點欠缺發展休閑農業旅游的條件,為不適宜開發點。
2磐安縣休閑農業旅游資源評價
依據磐安縣農辦、農業局、旅游局等部門提供的相關數據和實地調研,該縣有各類果蔬基地、特色種植園、花卉苗木基地、水產養殖基地、家畜養殖基地、特種養殖基地、專業農產品交易市場等規模較大的各類農業生產基地、農業生產示范點、特色農產品交易市場共98個。根據所構建的評價指標體系、指標權重和指標賦值標準,邀請了部分旅游規劃專家和當地相關部門管理者對上述98個休閑農業旅游資源點進行逐項評分,得分滿足6分以上的共有60個。再按照確定的休閑農業旅游資源點等級劃分規則,對滿足條件的60個休閑農業旅游資源點進行劃分,共劃分一級資源點兩個,二級資源點10個,三級資源點18個,四級資源點30個(表3)。資源等級評價的確定是休閑農業旅游資源開發次序和開發級別的基礎。磐安縣休閑農業旅游資源經過等級評價后提出的總體開發序位和等級分別是:①一級資源點:優先開發,以綜合開發為主,發揮休閑農業旅游戰略集合體的地位與作用;②二級資源點:重點開發,以特色開發為主,為農業特色產業代表,起休閑農業旅游支撐的作用;③三級資源點:鼓勵開發,以產業開發為主,為休閑農業旅游的主體,起做大做強休閑農業旅游群體作用;④四級資源點:后備開發,單項優勢顯著,是休閑農業旅游的發展后盾。
3結語
通過對浙江省磐安縣進行旅游資源評價,證明了筆者所構建的休閑農業旅游資源評價指標體系的可行性和科學性,希望該農業休閑旅游資源評價指標體系也可以為其他地域的農業旅游資源進行合理評價,為后續開發利用提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