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摘 要:由于河北省連片貧困區地處燕山和太行山山區;氣候類型為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年均降水量只有300 -580 mm;土地貧瘠,水土流失嚴重;水資源匱乏,多年平均水資源總量為 238 億m3,僅為全國平均水平的 15.8%[1];農作物生長期短。自然災害多發,加重了當地的貧困程度。
關鍵詞:河北省,連片貧困區,消除貧困
一、河北省連片貧困區的區位背景
1.環首都貧困帶
2005年8月17日亞洲開發銀行和河北省政府公布了河北省經濟發展戰略研究報告,首次提出了“環京津貧困帶”的概念,即指環繞在北京市和天津市周圍河北省的3798個貧困村,32個貧困縣,年均收入不足625元的272.6萬貧困人口。
2.燕山——太行山連片貧困區
2012年11月28日由國務院扶貧辦和國家發展改革委牽頭組織編制的《燕山——太行山片區區域發展與扶貧攻堅規劃(2011-2020年)》獲國務院正式批復。此規劃共包括河北省、山西省、內蒙古自治區的33個縣,其中河北省份額最大占了22個縣,基本上包括了原來“環首都貧困帶”內的各縣。
二、河北省連片貧困區的成因
河北省連片貧困區地處燕山——太行山山麓。貧困成因復雜,既有自然、社會的,也有歷史、政治的,還有現在體制等各方面的原因。
1.河北省連片貧困區自身存在的不足
首先,由于河北省連片貧困區地處燕山和太行山山區;氣候類型為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年均降水量只有300 -580 mm;土地貧瘠,水土流失嚴重;水資源匱乏,多年平均水資源總量為 238 億m3,僅為全國平均水平的 15.8%[1];農作物生長期短。自然災害多發,加重了當地的貧困程度。其次,河北省連片貧困地區人口文化程度普遍較低,具有高中文化程度的居民只占人口的7%,初中文化程度及以下人口卻達到92%[2]。居民思想封閉,缺乏發展現代農業生產技能,經營管理能力弱,轉移就業和創業意識不強。最后,河北省連片貧困區地方財政匱乏,基礎設施條件較差。2010 年,人均地區生產總值僅相當于全國平均水平的40. 1% 。
2.生態貧困
一是特殊的區位造成生態保護壓力性抑制。河北省連片貧困區片區承擔著京津風沙源治理、濕地保護與恢復等重點生態建設任務。片區為海河、灤河重要水源涵養區,是京津地區重要水源地。一方面,當地需加大對生態環境建設的投入;另一方面,不斷強化對這一地區資源開發和工農業生產的限制,嚴重制約了該地區的經濟發展。二是國家對環首都貧困地區的生態補償機制不合理。
3.京津無償的資源索取
長期以來,京津冀以犧牲資源供給地區的發展權乃至生存權為代價,通過行政調控進行區域環境資源分配。例如為了保障北京、天津兩地用水,密云水庫和官廳水庫全部向北京、天津供水,而河北每年需花費數千萬元以0.18 元/m3的市場價從山東購買黃河水[5]。
三、河北省連片貧困區消除貧困的建議
1.積極采取措施,彌補自身不足
首先,采取積極有力措施最大限度的改善當地生態環境,保持水土、涵養水源,興修水利設施,防治自然災害;其次,加大教育投入,提高教育質量,保證貧困地區孩子的基礎教育。加強培訓,提高勞動者素質;最后,多方面籌措資金加大基礎設施建設,著力提升農村公共服務質量。
2.構建合理的生態補償機制
首先,選擇不同的生態補償標準的計量方法;其次,為了發揮生態補償的長效機制,在生態補償的不同階段,采用不同的補償方法[6]。此外,京津地區應注重對環首都貧困帶的技術和智力方面的補償以及制度補償。
3.區域經濟均衡發展
區域發展帶動扶貧開發,扶貧開發促進區域發展是解決環首都貧困地區的基本思路,也是環首都經濟圈區域發展與扶貧攻堅的總體要求。河北貧困地區建設不僅關系著自身的經濟社會發展,有義務也有責任發揮輻射擴散作用,維護地方區域經濟的均衡發展。
四、河北省連片貧困區的發展構想
1.以生態與經濟協調發展為主題
河北省連片貧困區因獨特的區域位置決定了經濟發展的前提是生態。《規劃》首先將其定位為京津地區重要生態安全屏障和水源保護區。實行生態優先,扶貧與生態統籌協調的決策機制。培育生態產業體系,為首都經濟圈生態安全和經濟崛起提供更加有力的腹地支撐。
2.借自身優勢,發展特色休閑旅游
河北貧困區具有良好的旅游資源,應發揮區位等方面優勢,重點開發京津等周邊城市旅游市場,大力發展生態旅游和休閑度假游,培育個性化、差異化的旅游產品,形成點面結合的旅游產品體系。
3.構建國家戰略運輸通道與重要物流基地
河北貧困地區應利用連接首都北京和西北、東北地區的區位優勢,加快建設區域綜合交通運輸網絡。大力推進現代物流業發展,加強對首都經濟圈和周邊重點城市的物流配送能力。
4.發展特色農業,構建綠色農副產品生產加工基地
河北貧困片區是傳統農業區,應重點圍繞京津地區市場需求,大力發展優質、高效、生態、安全的現代農業。重點提升綠色、有機農產品生產能力,加快發展農產品加工業,建成京津地區重要的農副產品供應基地。
5.京津地區產業轉移和承接地
河北貧困片區應立足緊臨京津地區區位優勢和土地、勞動力、環境等方面優勢,加強連接京津快速交通體系建設,創新與京津地區的產業協作機制,創建京津地區產業轉移和承接地。促進片區產業快速轉型升級,統籌規劃產業園區建設。
參考文獻:
[1]白麗,王健,劉曉東,張前.環首都貧困帶生態補償標準探析[J].廣東農業科學,2013 (5):202-205.
[2]韓紅蓮,李瑞保定市城鄉收入差距與區域貧困治理——從環首都貧困帶到燕山-太行山連片貧困區[J]. 經濟研究導刊,2013(11):92-93.
[3]張佰瑞.我國生態性貧困的雙重抑制效應研究——基于環京津貧困帶的分析[J].生態經濟,2007(2):20-23.
[4]趙麗,朱永明,張蓬濤.環京津貧困區生態環境建設與生態補償機制研究[J].新西部2013(5):47-49.
[5]焦躍輝,李婕.環京津區域生態補償機制的創新[J]. 經濟論壇,2008(4):11-12.
[6]李懷恩,尚小英. 流域生態補償標準計算方法研究進展[J].西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9(4):667-6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