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亚洲日韩新视频_97精品在线观看_国产成人精品一区二区_91精品网站在线观看

個案社會工作基本知識與考點研究

來源:期刊VIP網所屬分類:綜合論文時間:瀏覽:

  1、個案工作是指運用專業的知識、方法、技巧,通過一連串的專業工作,幫助遭遇困難的個人或家庭發掘和運用自身及其周圍的資源,改善個人與社會環境之間的適應狀況,實現對人的尊重和肯定的過程。

  2、個案工作的要素:服務對象是遇到困難的個人或家庭、個別化的工作方式(一對一)、工作目標是個人與環境的關系協調。

  3、個案工作的含義:是一門專業工作方法;是一連串的工作過程;工作目標是增進個人與社會環境的適應;對人的尊重是個案工作的基本價值觀

  4、尊重和肯定人的價值是社會工作的基本價值觀,也是個案工作幫助服務對象的基本原則。

  考點1、個案工作的本質:協調服務對象與社會環境之間的適應狀況,恢復和增強個人或家庭的社會功能

  一、社會功能的恢復(個案工作的首要任務)

  1、個人或家庭具備了基本處理困境的能力

  2、個人或家庭具備基本的社會環境適應性

  3、個人或家庭能夠形成相互促進

  二、社會功能的增強:

  1、包含對個人或家庭擁有的能力的關注

  2、包含個人或家庭運用周圍環境資源能力的提高

  3、包含個人或家庭困境解決能力和問題預防能力的同時提高

  考點2、心理社會治療模式的內容:包括理論假設和治療技巧兩部分

  1930年,漢金斯(Frank Hankins)首次使用了“心理社會”概念

  1937年,漢密爾頓(Gordon Hamilton)系統闡述了心理社會治療模式的有關理論

  20世紀60年代,霍利斯(F. Hollis)把心理社會治療模式發展成個案工作的一種重要服務模式

  一、心理社會治療模式的理論假設

  1、對人的成長發展的假設:人生長在特定的社會環境,包括生理、心理、社會三個層面

  2、對服務對象問題的假設:(1)過去的壓力-早年經驗;(2)現在的壓力-當前社會環境導致早年問題的呈現;(3)問題處理的壓力-情緒控制能力欠佳導致問題

  3、對人際溝通的假設:人際溝通是個人健康人格的重要條件

  4、對人價值的假設:每個人都有價值和潛能

  二、心理社會治療模式的技巧:直接技巧和間接技巧

  1、直接技巧:非反思性技巧和反思性技巧

  (1)非反思性技巧:社會工作者直接提供服務,服務對象處于被動服從位置;不關注服務對象的感受和想法的反應。包括:支持、直接影響和探索-描述-宣泄(p142)

  (2)反思性技巧:互動溝通交流,引導服務對象正確分析和理解自己問題。包括:現實情況反映(分析實際狀況)、心理動力反映(分析內心世界)、人格發展反映(評價以往經歷)

  2、間接治療技巧:通過輔導第三者或改善環境間接影響服務對象

  考點3、心理社會治療模式的特點

  心理社會治療模式的服務過程分為研究、診斷、治療三階段

  一、注重從人際交往的場景中理解服務對象(研究階段)。

  二、運用綜合的診斷方式確定服務對象問題的原因(診斷階段)

  心理社會治療模式的診斷包括三個方面:

  1、心理動態診斷(人格各部分之間關系的評估)、

  2、緣由評估(服務對象困擾產生、變化的過程分析)、

  3、分類診斷(判斷服務對象問題的生理、心理、社會原因)

  三、采用多層面的服務介入方式幫助服務對象(治療階段)

  對服務對象的心理困擾和人際關系失調的各方面因素進行調整和修補

  主要用于五個方面的治療工作:p143

  1、減輕不安;

  2、減輕服務對象系統功能的失調;

  3、增強適應能力;

  4、開發潛在能力;

  5、改善人際交往關系

  考點4、認知行為治療模式的內容

  認知行為治療模式是行為治療流派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思想來源于行為治療的原理

  認知行為治療模式的內容主要涉及行為治療的三種學習理論、學習中的認知因素和治療技巧

  一、行為治療的三種學習理論

  1、經典條件反射作用理論:在刺激與無條件反射之間加入中性刺激建立條件反射(巴甫洛夫)。人有語言能力,因此可以建立以語言為基礎的復雜的條件反射系統。

  2、操作性條件反射作用理論:有機體采取某種行為之后,導致環境發生某種改變,環境的改變狀況又反過來影響有機體的行為。斯金納的老鼠實驗。

  3、社會學習理論:觀察學習,強調人的認知在學習中產生。(班杜拉)

  這三種理論都強調:

  1、以行為作為理論研究的中心;

  2、以學習作為核心

  3、注重外部環境在行為習得中的作用

  二、學習中的認知因素

  1、信息加工過程:信息獲取、儲存、利用

  2、信仰系統:想法、態度、他人的期望、個人經驗等

  3、自我表述

  4、問題解決和處理的方式

  三、認知行為治療模式的治療技巧

  1、放松練習

  2、系統脫敏

  3、滿灌療法(快速脫敏法):是與系統脫敏相反的治療策略

  4、厭惡療法

  5、模仿:榜樣示范和模仿練習

  6、果敢訓練:五個步驟-了解人際交往中的無效行為、分析無效行為背后的信念、挑戰和改變無效行為背后的信念、尋找有效行為、擴充有效行為的儲存庫

  7、代幣管制:用一種替代幣的方式計算服務對象做出正確行為后獲得的報酬。五個步驟:確定行為修正計劃(包括目標行為、測量標準、修正時間)、選擇強化物、建立代幣管制(類型、方法、人員)、執行計劃、逐漸取消代幣管制

  考點5、認知行為治療模式的特點

  1、把認知和行為因素有效結合起來

  2、采用綜合的方式開展個案輔導工作:既有認知又有行為,既有內在又有外在

  考點6、理性情緒治療模式的內容

  理性情緒治療模式由艾利斯提出,他與哈帕合作,于1955年正式提出理性情緒治療模式。從服務對象的理性、情緒和行為等方面入手,徹底消除服務對象在情緒和行為上的困擾。

  一、理性情緒治療模式的理論基礎

  理性情緒治療模式以人本主義作為自己的理論基礎,認為人天生就有一種不斷追求成長發展的趨向。

  理性情緒治療模式強調,人的自由選擇是相對的,受到環境和周圍他人的影響。

  理性情緒治療模式的ABC理論

  A:引發事件(activation events)-服務對象所遇到的當前發生事件

  B:服務對象的信念系統(beliefs)-對當前所遭遇事件的認識和評價

  C:引發事件之后出現的認知、情緒和行為(consequences)

  理性情緒治療模式指出:服務對象的認知、情緒和行為的反應受到服務對象的信念系統的影響。非理性信念會促使服務對象情緒和行為上出現困擾。

  非理性信念是指把特定場景中的經驗絕對、普遍、抽象化之后與實際情況不符的想法和觀點。

  絕對化p148-要求過高,希望完美無缺

  普遍化-把某些看法概括為普遍特性

  抽象化-把具體場景的經驗抽象為一般準則

  二、理性情緒治療模式的治療技巧:非理性信念的檢查和辯論

  1、非理性信念的檢查技巧:對服務對象情緒、行為困擾背后的非理性信念的原因進行探尋和識別的具體方法

  (1)反映感受

  (2)角色扮演

  (3)冒險

  (4)識別

  2、非理性信念的辯論技巧:對產生服務對象情緒、行為困擾的非理性信念進行質疑和辨析的具體方法

  (1)辯論

  (2)理性功課

  (3)放棄自我評價

  (4)自我表露

  (5)示范

  (6)替代性選擇

  (7)去災難化

  (8)想象

主站蜘蛛池模板: 江油市| 蓬溪县| 金沙县| 丰台区| 鹿泉市| 鄂温| 泾川县| 兴城市| 辉南县| 曲周县| 博野县| 沅江市| 乌拉特后旗| 通化县| 三原县| 浑源县| 壶关县| 岳阳市| 玛曲县| 嵩明县| 江门市| 新邵县| 庄河市| 新邵县| 海原县| 柳河县| 赣榆县| 曲麻莱县| 龙陵县| 黄陵县| 白银市| 高雄县| 阿巴嘎旗| 蓝山县| 武城县| 东丽区| 南皮县| 澄江县| 台州市| 邯郸县| 宣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