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摘 要:本文從主體性德育理念入手,在分析主體性德育理念的基礎上,探討如何根據這一理念的要求來完善德育評估。
關鍵詞:主體性德育;德育;德育評估
主體性德育理念不僅僅是德育實施過程中所應貫徹的理念,而且在德育評估當中更應該貫徹這一理念,它對于培養學生“自主性、選擇性、創造性”的德性,檢測德育的實效性,反思德育方法等有著重要的作用。主體性德育理念即在教育者的組織和引導下,通過培養受教育者的自主性、能動性、獨立性、參與性、創造性等,從而提升受教育者的主體性人格的教育。它是現代德育的一種理念和發展方向,體現了人本精神。主體性德育理念是現代社會發展所需要的德育新理念,理念是一種導向,是一種靈魂,是一種保證。
德育評估作為德育的重要組成部分, 必須也必然貫徹主體性德育理念。德育評估是檢測德育運行機制,檢驗德育實踐效果的重要環節;是促進德育科學化,優化德育實施過程,提高德育實效性的重要載體;也是督促受教育者自我完善的重要手段。忽略德育理念的貫徹,將會使德育事倍功半。[1]
以往的德育評估缺乏對主體性德育理念的貫徹,通常以他評為主,缺少學生的自評,也沒有讓學生參與到德育評估方案的設計當中去,忽略了學生的主體性,造成了學生對評估的不重視和反感。而且在他評中,德育評估也往往被當作例行公事,簡單地做個鑒定,寫出評語或打完分數之后,向學校或有關部門提交個報告就完事。結果使評估不僅沒有發揮正確的診斷與調節作用,反而削弱了評估活動的效果,甚至引起學生和評估者之間的矛盾。
德育評估是德育的一個反饋過程,它的最終目的是為了使考評對象實現德育目標。德育實施過程中哪些做的好,好在哪里;哪些做的不好,癥結在哪里,應該怎樣糾正、改進,這些都要靠評估來診斷。德育目標是否達到,是否需要重新調整德育目標等問題,也要靠德育評估來調節,它可以使德育目標更具有可行性,在更大程度上調動評估對象的主動性。
主體性德育理念是 21 世紀德育理念的重大轉變,它彌補了傳統德育過于強調社會性而忽略學生主體性的缺陷。在德育評估中樹立主體性理念就是以學生為本,評估指標體系中突出學生的道德主體性即道德判斷和選擇能力,承認學生的主體地位并發揮學生的參與性,才能真正實現其目的;在德育評估中樹立主體性理念,可以有效地幫助我們轉變觀念、端正思想、明確方向,更好地找準德育工作的戰略位置,從而有的放矢地開展德育工作。從一定程度上講,能否有效地開展德育評估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評估所遵循的理念。在這種情況下,主體性德育理念對德育評估就顯得尤為重要。在德育評估中,貫徹主體性的與理念體現在以下幾方面:
首先,讓學生參與評估體系的設計。德育評估要注重學生的主體性, 主體性德育目標是培養學生道德主體性,使學生在多元化的開放社會中能夠進行自主選擇,并對自己的選擇切實地承擔選擇的責任。德育評估不是一個單向的由評估者考評學生的簡單活動,而是一個雙向互動的復雜活動。[2]因此,整個評估過程采取公開的方式,充分調動學生參與的積極性、主動性。了解學生在思想、道德、政治等方面的心理動態和行為、價值趨向,了解他們關注的焦點問題,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制訂出有效的指標體系,使德育評估成為評估者與學生雙向互動的過程。
其次,評估要具有層次性,突出個性特征。主體性德育雖然要求注重學生的主體性培養,但我們還要注意到每個學生又是有著個性的,他們的思想道德水平的發展都是有差別的,都有自己的個性特征。數字化、網絡化、信息化的“三化”社會狀態使現代大學生的文化需求更加多樣化,更具個性化。而傳統德育評估方式用統一的標準來評價學生,這對學生是不公平的。因此,要充分看到學生的個性差異,尊重學生的個性,根據學生的個性特征和品德發展特點,用不同的指標評價學生,重視學生的個性塑造。在德育評估中,不能一刀切,在設計指標體系中,應根據不同年齡、專業、院系等因素設計,突出個性特征,使評估更趨合理公正。
最后,在德育評估中突出自我評價的板塊。德育評估不僅僅是檢驗德育效果的需要,也是學生尋求自我發展及自我教育的需要。[3]德育評估目的在于促進學生個性的健康發展,為達到這一目的,我們要注重培養學生的自我評價能力,以便培養他們用自己掌握的道德觀念去判斷自己或他人行為的能力。重視自我評價是現代教育評價的一個突出特點。隨著社會實踐的發展,自我評價越來越受到教育界的重視。單一的評價會不僅使評價沒有影響力,而且容易使學生產生不服氣的抵制心理,限制學生的個性發展。因此,要使評估成為學生認識自我、發展自我、激勵自我的一種手段,以尊重學生為前提,強調學生的主體作用,重視自我評價。自我評價可以學期或學年為階段在在整個德育評估中進行,也可以針對某一實踐活動進行。如把一學年的學習生活、人生感悟、成功經驗和失敗教訓等寫成書面總結,由任課教師、輔導員進行評判,并與學生交流,教師再加以引導,讓學生從多角度審視自我、促進自我的完善與發展。
當前,德育面臨著新的挑戰,德育的實效性取決于對德育對象的規范引導,德育評估是這方面的重要環節,也是難點內容。我們必須在德育新理念的引領下不斷完善德育評估,充分發揮德育對象的主體性,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學生,改進德育評估的方法,發揮德育評估在德育中應有的作用,提高德育的有效性。
參考文獻:
[1] 敬楓蓉,王嵩.淺論高校德育工作新理念對學生德育評價原則的影響[J].理論與改革,2007,(1).
[2][3] 孫丹薇.高校學生思想政治品德考評[M].上海,中國紡織大學出版社,1996: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