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摘要:詢問和質詢的對象是同級黨委及其工作部門、政府及其工作部門以及法院、檢察院。因為他們是執政者和執法者。中央5號文件規定,黨委要自覺接受來自人民政協的監督,人民政協要監督重大方針政策的貫徹執行。
關鍵詞:人民政協;民主監督;詢問;質詢
詢問和質詢是監督者對被監督者進行詢問和質問的一種監督形式,目的是促進被監督者更好地履行職責。詢問和質詢作為監督形式得到廣泛運用,起到了十分重要的監督作用。人民政協沒有建立詢問和質詢制度,不利于發揮民主監督作用。根據健全民主監督機制和發揮人民政協作用的要求,人民政協應當建立詢問和質詢制度。
一、人民政協建立詢問和質詢制度的法理依據
(一)人民政協詢問和質詢的基本定義
人民政協的詢問和質詢是參加人民政協的黨派界別(以下簡稱黨派界別)就執政機關履行職責的情況進行提問和質問的一種民主監督形式。具體來說,人民政協的詢問是指黨派界別就執政機關在履行職責中的情況進行了解并要求作出說明的一種履職行為。人民政協的質詢是指黨派界別就執政機關在履行職責中的問題提出質問并要求作出解釋的一種履職行為。黨派界別進行提問和質問并要求詢問和質詢對象作出說明或者解釋是詢問和質詢概念的核心。人民政協的詢問和質詢,作為過程是一種民主監督活動,作為載體是一種民主監督形式,作為規范是一種民主監督制度。
根據詢問和質詢的一般原理,人民政協詢問和質詢的地位是:人民政協的履職手段,黨派界別的政治權利,黨委政府的管理措施。人民政協詢問和質詢的作用是:強化人民政協監督職能,促進領導干部履行職責,推動經濟社會科學發展。另外,對監督者和被監督者來說,詢問和質詢還可以起到加強交流溝通、提高能力水平和促進認真負責的作用。
(二)人民政協實施詢問和質詢的主要理由
一是堅持和完善人民民主監督的要求。馬克思主義的人民監督理論認為,人民監督執政者,除了公民直接監督外,還可以由他們選舉或推薦的代表監督執政者。黨的十六屆四中全會明確要求,我們黨要科學執政、民主執政和依法執政,并逐步建立健全質詢、問責和罷免等制度。中國共產黨支持和鼓勵人民政協對中國共產黨和人民政府進行監督。胡錦濤總書記在慶祝人民政協成立6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中要求,要堅持以改革創新精神推動人民政協事業,積極完善民主監督機制,暢通民主監督渠道,健全民主監督機制,提高民主監督的質量和成效。
二是落實有關法規政策的需要。國家憲法規定,人民政協將長期存在和發展。政協章程規定,人民政協履行政治協商、民主監督、參政議政職能。民主監督是人民政協的主要職能之一。中共中央〔2006〕5號文件(以下簡稱中央5號文件)規定,人民政協的民主監督是我國社會主義監督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要積極推進人民政協的民主監督。中共重慶市北碚區委〔2010〕43號文件首次強調,推進人民政協的民主監督工作,支持人民政協探索詢問和質詢等民主監督形式。
(三)規避人民政協詢問和質詢的認識誤區
關于人民政協要不要擁有詢問和質詢權利。有一種觀點認為,詢問和質詢是權力監督,人民政協是權利監督。權利監督就是提出批評意見、舉報違法違紀,而不能詢問和質詢,否則就是向權力機關過渡。這個觀點顯然是片面的。詢問和質詢作為監督的形式和手段,具有政治工具的屬性,權利監督也可以使用。詢問和質詢是民主監督的重要組成部分,民主監督不僅可以提出批評意見、舉報違法違紀,還可以開展詢問和質詢。建立人民政協詢問和質詢制度是民主監督制度的自我完善和發展,不是向權力機關過渡,也不是向兩院制傾斜。1956年12月24日,中共中央在關于加強地方政協委員會工作的意見上批示:“政協在我國的政治生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不僅具有統一戰線的作用,而且在實際上起著類似‘上議院’的作用。” 因此,那種認為人民政協不能使用詢問和質詢的觀點是不公平的,我們應當從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高度來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