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亚洲日韩新视频_97精品在线观看_国产成人精品一区二区_91精品网站在线观看

遺址博物館規劃的三根主線

來源:期刊VIP網所屬分類:綜合論文時間:瀏覽:

  摘 要:遺址文物是不可再生資源,遺址博物館的規劃建設對于遺址文化的繼承與發展有著重要意義。柳州白蓮洞洞穴科學博物館規劃緊扣功能流線、景觀生態和文化注入三根主線,全面分析,統籌考慮,最終探索出一個各方都比較認可的方案。這樣的實踐過程很值得今后此類項目的借鑒。

  關鍵詞:白蓮洞 遺址博物館 規劃 功能流線 景觀生態 文化注入

  1、項目背景分析

  柳州白蓮洞洞穴科學博物館,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該博物館位于柳州市南郊,在大龍潭——都樂風景區內,距市中心約12㎞,是中國第一座集科研、科普和旅游為一體的洞穴科學博物館。白蓮洞遺址為半隱蔽的巖廈式洞窟,遺址面積約100㎡,洞內文化堆積物厚達3m,可劃分為舊石器時代晚期、中石器時代和新石器時代早中期三個不同階段,距今約37000至7000年,是華南地區洞穴遺址群中罕見的晚更新世——早、中全新世標準剖面和地點。

  自1956年著名的人類學家裴文中、賈蘭坡教授在這里發現舊石器時代晚期的4件石器、1件扁尖的骨錐和1件粗制的骨針后,近年來相繼出土人牙化石兩枚及大熊貓、熊、竹鼠、嚙齒類哺乳動物牙齒化石300余件。1984年4月,在裴文中教授的提議下,經過一年多的保護開發,白蓮洞被建成了具有獨特風格的洞穴博物館并對外開放。2003年編制的《柳州市旅游業發展總體規劃》(2003-2020)提出要開發大龍潭—千畝湖—都樂公園—白蓮洞大型文化生態旅游區,使之成為柳州市古人類文化、民族風情、度假和生態旅游產品的代表區域,而白蓮洞景區就是古人類文化旅游的主要載體。然而白蓮洞博物館在進一步開發過程中卻遇到了發展的瓶頸,主要表現為:用地狹小,環境容量有限;基礎設施較差、藏品保存和展示環境不佳,大部分藏品由于場地限制而無法展出;內部功能流線沒有合理規劃,使用格局混亂;游覽項目缺乏特色,吸引力不足等等。因此,白蓮洞亟需整合資源,重新規劃建設,尤其是要新建一棟富有特色的多功能陳列館。為此,我們著重把握規劃的功能流線、景觀生態和文化注入三根主線進行研究,并形成了最終方案。

  2、主線一——功能流線

  主題館區位于白面山南側,主要劃分有入口廣場區、主題陳列區、洞穴主題游覽區、史前生態游覽區、休閑觀演區以及科研區,是柳州白蓮洞洞穴科學博物館景區的核心功能區片。規劃以一條主要游覽線路將各區串連,力求功能明晰,井然有序(圖2-1)。

  規劃陳列館就設置在這條流線上入口廣場后的第一個重要節點處。這樣安排的目的主要有三點:一是這里距離山體和遺址洞口相對較遠,建設工程對文物及自然環境的影響較小;二是用地條件較好,靠近自然水體,原生植被為竹子,容易改造且有利于景觀環境的營造;三是將陳列館置于流線靠前的地方,并賦予它展示、教育和交流等多重功能,利于幫助游客形成對景區的總體印象,以便隨后有針對性地游覽參觀。

  確定陳列館與主流線的關系后,我們對陳列館自身的功能流線進行了研究。運動心理學告訴我們,人們在運動時對于變化是極感興趣的,這種變化包括:質地、光線、溫度、氣味、視覺、節律,風景線的延展與收縮,和物體、空間及視線的流動感。有時候過渡是強烈的,如通過規劃可以使人從一個低矮、狹窄的黑暗的空間轉換到寬敞、明亮的空間而取得驚人的戲劇性效果。[1]作

  為整個游覽流線的一部分,我們給陳列館的這一節游線注入了有關于“時光的故事”的主題(圖2-2),陳列館被設計成覆土建筑,出入口均強調一種通道感,模擬時空隧道,引領游人走進史前的時代。這種考古探溝的形式,是本次設計中的一大亮點。游客們沿筆直的通道自陳列館的二層進入到覆土建筑所特有的神秘氛圍中,充分感受建筑內部及西面窗外的自然山水所共同營造的遠古氣息。之后又是一條長而筆直的通道將人們引向北面的洞穴區。這樣的感官變化的確能使人印象深刻。

  由于建設規模有限,為了滿足陳列館的多重功能,實現時光回旋的流線效果,我們對該館單體的平面作了更為細致的考量。從入口處通道層層疊疊的大臺階起,就試圖營造非常流暢的空間序列,將復雜的陳列館功能——展示、教育、辦公、休閑、儲藏、輔助等等,所有的公共空間、交通流線連貫地維系在一起,力圖擺脫傳統地方博物館以分散式為主的組合模式,更多地強化內部的流動性和室外的流通感,不用走回頭路。(圖2-3)

  3、主線二——景觀生態

  生態有三個層次。第一個層次,是所謂“以人為本”的原則;第二個層次,是考慮動物甚至植物的權利和福利,類似于人道主義的考慮范疇;第三個層次,就是考慮土地和環境的倫理關系,主張一個完整、穩定、美麗的生物社群。[2]只有真正考慮了這三個層次的問題尤其是第三個層次才能稱得上生態性的設計。

  規劃陳列館利用景區用地南側原有的一個小土嶺,建設共兩層的覆土建筑。整個建筑的東、北、南三個方向都被大面積坡狀的連續綠地覆蓋,與景區內的原生植被自然銜接。從這幾個方向看,幾乎察覺不到樹林中隱藏著一座極其現代的建筑。只有西面臨水一側敞開,將戶外漂亮的水光山色“借入”甚至引入陳列館內。在一定程度上,我們似乎與祖先有著相同的本能——急不可待地、不自覺地趨向于水邊。因此,青山綠樹是必定要主動融入的,而水則更是上好的可用資源。同時覆土建筑可以利用土壤冬暖夏涼的優點,降低柳州地區強烈日照帶來的燥熱,自然降低空調的消耗。而建筑頂層的滿圓狀天窗,很好地利用了自然光,避免了覆土建筑采光、通風不足的缺陷。

  于是這樣一個展示、紀念以及教育的場所將不會成為突兀的鋼筋水泥怪物,而是這塊土地的一部分,與周邊環境完全融合的一部分,中國的傳統哲學將之稱為“天人合一”。所有的建設行為在展館落成之后將做到盡量不留痕跡,甚至在建設過程之中,我們也只是砍掉了一些價值不高的竹林而已。這種時時處處都在強調的對土地的尊重,體現了我們規劃中的一個核心思想,即努力追求所謂生態的第三層次。

  4、主線三——文化注入

  文化的力量是無窮大的,文化旅游的潛力是不可限量的。作為一座集科研、科普和旅游為一體的洞穴科學博物館,青山綠水縱然可觀,但我們認為其核心價值還是主要體現在文化層面。一處遺址的歷史再久,如果不注重文化的積淀、顯示或傳承,那也只是一眼廢棄的山洞而已,無人注意。人們更加注重的是文化的脈絡,尤其是不同時期,我們對歷史的感知和表達。所以,白蓮洞陳列館除了是一個功能完善合理,景觀生態和諧的游覽場所外,還應該是一座教育體驗型文物建筑。所謂教育體驗型文物建筑是能夠使體驗者在心智、精神和心理方面產生反應的信息內容中教育體驗方面為主的文物建筑。它營造一種教育性的氛圍,使體驗者突破對象的外在形式,進行深層交流,在體驗中學習,增加知識,這時的體驗可產生“啟迪效應”。[3]

  如何來突出“啟迪效應”呢?我們選擇了生命科學這個重點。早晨的陽光從大門及氣窗透進來,與西來的水流交融于陳列館內的白蓮底座,而一團烈火正從底座上熊熊燃起,象征著生命在這里誕生。光和水是生命之源,火是人類走向文明的助推器,也是史前人類崇拜的圣物。這些元素的組合,就是一組生命的贊歌,猶如太極的陰陽調和,使游人對自然以及對自身的認識,對和諧這個詞的體會,在這里得到了升華。(圖3)

  另外,覆土式建筑的設置不但是出于生態的角度考慮,同時也體現了規劃的文化氣質,這個建筑本身就已經透露出我們的文化訴求。人們都說建筑是凝固的音樂,而博物館是應該有靈魂的。也許我們可以把它設計成酷似石器的外形,滄桑、有力,又對應了石器時代的主題,但總覺得呆板了些;也許我們可以把它簡化為一版不加粉飾的玻璃幕墻,以個性的語言宣示不對應就是最好的對應,卻又總有輕浮、武斷的感覺。只有覆土建筑才真正的解決了一系列的問題,它環保生態,又能很好的營造洞穴博物館的文化氛圍。在這個充斥著形象工程的年代,它謙虛內斂地蟄伏于山水之間,仿佛是遠古文明在向我們召喚:用心親吻你腳下的這片土地,珍惜它賜給我們的一切。

  5、結語

  實踐已經證明并將繼續證明,對于文化遺產來說,繼承是最好的保護,發展是最深刻的弘揚。[4]面對遺址文物的開發與規劃建設,如果只有建設而沒有保護,文化旅游最終將成無米之炊;反之,如果只有保護而沒有發展,文物就會因為魅力不足而逐漸失去它本應發揮的文化價值。如何平衡其中的矛盾進而實現利益最大化,我們規劃設計人員有著一份很重的責任。

  著名的景觀設計和環境規劃大師約翰•O•西蒙茲認為,無論在何種情況下,一個好的規劃應能形成基于所有元素的影響力的方案,產生一個新的處于動態平衡之中的完整的景觀。[1] 尤其是類似遺址博物館這樣的規劃,牽涉到文物保護,環境保護,旅游資源合理開發等等各方面敏感問題,規劃師們應當首先在功能流線、景觀生態、文化注入三個方面下手,盡量把問題考慮得全面一點,透徹一點,爭取設計過程不留遺憾。柳州白蓮洞洞穴科學博物館的規劃實踐就是這樣一個把三根主線反復研究與綜合的過程,并最終得到了一個讓文物及建設等各相關部門頗為認可的成果。

  參考資料:

  1、 西蒙茲. 《景觀設計學:場地規劃與設計手冊》,第三版[M]. 2000年。

  2、 陳安華. 整合資源,創造新價值[R]. 2005亞太區景觀建筑設計論壇講稿。

  3、 鄒廣天,程霏. 教育體驗型文物建筑保護的可拓設計方法[J] . 建筑學報. 2007(5)

  4、 單霽翔. 城市文化遺產保護與文化城市建設 [J] . 城市規劃. 2007(5)。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宜昌市| 东兰县| 昌邑市| 祁阳县| 犍为县| 两当县| 南康市| 马关县| 买车| 胶南市| 民和| 洱源县| 光山县| 广州市| 会泽县| 湘西| 湖南省| 兴城市| 左权县| 大埔区| 临泽县| 长葛市| 澎湖县| 灵丘县| 黎川县| 通山县| 平罗县| 唐河县| 宝坻区| 波密县| 班玛县| 武川县| 都昌县| 延边| 锦屏县| 新竹市| 汽车| 玉田县| 芮城县| 独山县| 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