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亚洲日韩新视频_97精品在线观看_国产成人精品一区二区_91精品网站在线观看

如何理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已經建立起

來源:期刊VIP網所屬分類:綜合論文時間:瀏覽:

  摘要:2011年3月10日,吳邦國委員長在十一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第二次全體會議上宣布:“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已經形成,國家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以及生態文明建設的各個方面實現有法可依。”黨的十七屆五中全會也明確指出,“全面落實依法治國基本方略,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就社會主義法律體系的形成有關的問題,以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建立起來的法治意義,本文將進行具體的探究。

  關鍵詞:社會主義法律體系 構成 特征 法治意義

  2011年3月10日,在十一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第二次全體會議上,吳邦國委員長宣布:“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已經形成,國家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以及生態文明建設的各個方面實現有法可依。”黨的十七屆五中全會也明確指出,“全面落實依法治國基本方略,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

  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的提出和形成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是指自我國改革開放以來,享有立法權和司法解釋權的國家機關,堅持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為保障人民民主專政的國家政權及國家、集體和公民的合法權利而制定并修正的憲法、法律、行政法規和地方性法規,從而建立起來的法律體系的總稱。

  1997年,在黨的十五大報告上,依法治國基本方略得以確立,同時,第一次把“到2010年形成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法律體系”確定為推進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目標任務。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至從1997年提出到2010年形成,其經歷了一個探索、實踐和不斷發展的過程。大致上,可以把它分為三個階段:在九屆全國人大期間,“初步形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在十屆全國人大期間,“基本形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在十一屆全國人大期間,“形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

  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的構成

  現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是在改革開放尤其是1992年十四大后提出并建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不是一成不變的。它隨著社會經濟以及與之相適應的政治、法律、文化等狀況的發展而不斷完善和成熟。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是指以憲法為統帥,以基本法律為主干,由法律、行政性法規、地方性法規、特別行政區法律所構成的部門齊全、結構嚴謹、內容完善、關系和諧的體系。

  按照法律調整的特定社會關系和調整方法劃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由七個法律部門、三個層次的法律規范構成。“七個法律部門”,即憲法及憲法相關法、民法商法、行政法、經濟法、社會法、刑法、訴訟與非訴訟程序法。“三個層次”,是指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及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等三個位階的規范性文件。

  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的主要特征

  作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建設是在深刻總結黨領導人民進行革命、建設的正反兩方面的經驗的基礎上,在黨領導全國人民實行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偉大歷史進程中不斷推進的;也是在黨領導全國人民不斷探索適合中國國情和實際的社會主義道路、推動我國社會主義制度自我完善和發展的堅定步伐中不斷發展的 。可以說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是扎根于本國國情、在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實踐中生長起來的,具有鮮明的民族特點和時代精神。概括地說,有以下三個方面的顯著特征:

  ——本質特征,體現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性質。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體現“三個代表”重要思想要求,能夠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社會全面進步新形勢,并且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有機統一。全部法律規范和各項法律制度,以有利于鞏固和發展社會主義各項基本制度,以體現人民共同意志、維護人民根本利益、保障人民當家作主為本質要求。

  ——時代特征,體現改革開放的要求。這個法律體系是隨著改革開放進程逐步形成的,它反映和肯定了改革發展的成功實踐經驗,也適應了改革發展的新任務、新要求,妥善處理了立法與改革的關系,立足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又吸收借鑒了人類社會發展文明成果。

  ——結構特征,是統一而又多層次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建立了統一的、多民族的、單一制的社會主義國家,而由于歷史原因。不同的立法主體制定的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等,都是法律體系的有機組成部分,他們共同構成了一個統一的法律體系整體。

  四、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形成的法治意義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的形成,從整體上實現了有法可依的要求,標志著我國的社會主義法治建設和依法治國事業進入了一個新的歷史發展階段,這對全面落實依法治國基本方略、加快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都具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義。

  (一)全面確立了社會主義法治精神和法治理念,肯定了民主、自由、人權、公平、正義、依法治國、依法執政、依法行政、公正司法等社會主義法治原則,為培育社會主義法治文化、提高全民的法律意識,提供了重要的法律平臺和法治保障。

  (二)全面規定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有關人權的法律制度,從不同角度和層面對公民的政治權利、經濟權利、社會權利、文化權利等人權作了具體規定,從法律和制度上切實保證公民所享有廣泛的真實、普遍的人權和基本自由。并且,為尊重和保障人權、服務民生、維護公民合法權益,提供了全面而系統的法治保障。

  (三)全面規定了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和依法治國有機統一的法律制度,在法律和制度層面上充分肯定了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地位,保證了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的貫徹實施,保證了黨始終發揮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領導核心作用,保證了黨堅持科學執政、民主執政和依法執政以及領導立法、保證執法、切實在憲法和法律范圍內活動。

  (四)完善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立法制度,全面規范了立法體制,健全立法程序,規范立法活動,推進科學立法和民主立法,努力提高立法質量,建立法律體系,為國家生活的各個方面,提供法律依據和法治保障。

  (五)完善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行政法律制度,為政府依法行政提供了系統化的法律指導,有利于規范和調整政府與市場、政府與企業、政府與社會的關系,監督和保證政府依法行使權力。

  (六)完善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司法制度,保障了人民法院依法獨立行使審判權、人民檢察院依法獨立行使檢察權得實現,推進了司法體制機制得改革和司法公正實現。

  參考文獻:

  [1] 吳邦國. 在形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座談會上的講話[J]. 海南人大, 2011,(06)

  [2] 法言. 重大的意義——話說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的形成(三)[J]. 中國人大, 2011,(13)

  [2] 張少瑜. 依法治國與法律體系建構學術研討會綜述[J]. 法學研究, 2000,(05) .

  [4] 潘在清. 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形成的幾點看法[J]. 海南人大, 2011,(07)

  [5]我國法律體系形成后司法的責任和使命[J]. 法學, 2011,(08)

  [6] 唐豐鶴, 王永杰. 論馬克思主義法學中國化與社會主義法律體系的建立[J]. 毛澤東鄧小平理論研究, 2011,(06)

主站蜘蛛池模板: 灵山县| 文成县| 阳城县| 镇坪县| 泰安市| 和龙市| 调兵山市| 康乐县| 莫力| 拜城县| 当涂县| 海南省| 杨浦区| 乃东县| 霍邱县| 司法| 陇西县| 加查县| 通榆县| 阳朔县| 北宁市| 涟源市| 宁波市| 合水县| 布拖县| 景德镇市| 社会| 汝南县| 阳东县| 蓬安县| 安康市| 巴东县| 台北县| 随州市| 柯坪县| 兴文县| 鞍山市| 义马市| 攀枝花市| 乌拉特中旗| 富裕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