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摘要:中晚唐時期政局不穩,道家學說流布社會,但對求生渠道狹窄、飽受儒家影響的廣大書生而言,在坎坷中博得功名改變命運是他們選無可選的生存之道。例如《陳季卿》中的江南人陳季卿,立志不中進士不回家,但十年科考均不中,思鄉心切的他中途歸家卻因考期將近又強忍不舍離開了親人。還有一些文人對科舉的追求執著得令人咋舌,他們將功名看得比做官重要,寧可放棄物質利益選擇建立功名。如《馮藻》中的主人公馮藻已知命中注定考不中卻能做官,但他依然醉心科舉而考了二十五次,罔顧親朋勸阻。
社會發展層面相對狹窄的時代,落第士人飽嘗物質精神雙重折磨的苦悶。一生致力于科舉而不成,四處行乞,饑寒交迫的狀況在唐代士人中并不少見。從《孫定》一文我們不難讀出落第文人的一腔心酸。困境是心性的試練場,許多恃才傲物的讀書人一旦懷才不遇,對自身遭際的憤懣往往與社會的黑暗面形成共鳴進而開始在嘲蔑權貴、譏諷怒罵中尋求心理平衡。如恃才簡倨的楊炯“每見朝官,目為麒麟控許怨。”一些意志不堅的人則在困厄面前暴露出卑劣本性,如《李秀才》中的李秀才盜竊他人文章,冒認親戚的行徑被人揭穿依然面不改色,損人利己,為人不齒。
動蕩的社會使窮苦百姓對充滿正義又能力超拔的游俠充滿期待,但并不是每一位俠客都有一身過人的武藝,唐傳奇中那些以書生形象示人、卻也從不缺乏正氣豪情的俠客,我們可以稱之為“儒俠”。如《柳毅傳》中的柳毅,一介儒生,滿懷正義,孤身下海為龍女送信,又不畏錢塘君之強暴拒絕婚事,歷經周折,與龍女終成眷屬。他在得知龍女的遭遇時“氣血俱動,恨無毛羽,不能奮飛。”而“公,乃陌上人也,而能急之”、“賴明君子信義昭彰,致達遠冤”這些側面烘托與正面描寫相得益彰,足見柳毅的正直高潔,俠肝義膽。
唐傳奇中塑造了不少家底殷實熱衷游蕩的浪子形象。《唐國史補•因話錄》云:“長安風氣,自貞元侈于游宴,其后或侈于書法圖畫,或侈于博弈,或侈于卜祝,或侈于服食。”①如《續玄怪錄》中不事家產的杜子春:“以心氣閑縱,嗜酒邪游。”又如《東城父老傳》中的賈昌靠斗雞發家致富,竟見寵圣上。在活色生香的描寫中可以讀出作者對浪子行為的激賞之情,也能夠從客觀角度體察其中隱含的批判精神和揭露意識。
論文網推薦:《中國典籍與文化》由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主管,主辦: 教育部全國高等院校古籍整理研究工作委員會,周期: 季刊,出版地:北京市,語種: 中文,開本: 大16開,國際刊號:ISSN1004-3241,國內刊號:CN11-2992/G2,郵發代號: 28-210,復合影響因子: 0.187,綜合影響因子: 0.096,創刊時間:1992
其中文化論壇版塊,運用專論、散論、雜文等形式,在傳統文化視角下,關注現實文化熱點,進行理論闡述。文史新探版塊,刊載有深度,有創見,且文筆流暢的考據性短文。文獻天地版塊,著眼珍稀文獻的探幽抉微,傳統文獻的新意發掘,文獻典藏流傳的逸聞佳話。文化廣角版塊,透過具體細微的古代文化事象,多角度審視傳統文化。學界紀事版塊,刊載相關學人的師友交往,學術活動,治學心得;重要研究課題的進展狀況,學術前沿信息;國內研究成果的客觀評述。域外漢學版塊,借鑒海外漢學研究的經驗和成果,開闊研究視野。
與前一類型相反,用情專一的男性形象則光彩照人,甚至令人敬佩。如《無雙傳》中的王仙客,為娶鐘情的表妹劉無雙歷盡艱辛毫不退縮,最終結為夫婦,幸福美滿;《離魂記》中的至誠君子王宙鐘情倩娘,與之靈魂成婚并生兒育女,終與倩娘歸家,合家團圓。由此觀之,這兩種類型的男子都是俊逸有才、渴望愛情的書生,都在戀愛中遭遇磨難,但用情專一的男子能夠以美德潔行、篤定意志在磨礪中堅守愛情,最終獲得了美滿人生也得到了后人褒揚。
“用情專一”與“負心薄幸”是婚戀題材故事中男主角兩大類型的代名詞。一些自負才華的風流舉子垂涎美色但缺乏責任感,負心薄幸之舉傷人害己,飽受讀者詬病。最典型的例子當屬廣為人知的張生(《鶯鶯傳》),且不說他始亂終棄的行徑,科場失意后將罪責歸于鶯鶯,將鶯鶯所寄書信公布于眾甚至詬罵鶯鶯是“妖孽”的行為實是他人品上的嚴重缺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