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論文摘要:英美國家文學作品選學教學旨在將英美國家文學作品中所包含的人文情懷和對生活理解、追求來拓寬學生的文化視野,增加文化多樣性,培養人格和陶冶心靈,提高語文學習能力。
一、高中語文教學現狀
以往英語課程教學要求是讓學生掌握基本的文化知識,新課改下要求注重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人際溝通和自主創新等能力。在課程改革的巨浪潮下表現出了越來越多的語文教學問題,具體表現如下:
1.教學觀念落伍
學生早已習慣了應試教育的教育模式,隨著新課改的推進,陳舊教學理念已不再符合社會發展需要和教育變形。具體表現在有些學校老師沒有意識到更新教育理念的必然性,在日常的教學活動中,依然套用舊的教學理念單純注重增加學生知識量,追求高分,忽略了對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
2.課堂無生機
英語基本包含聽、說、讀、寫這四個方面,英語本是一門生動的學科,在課堂上卻變得被老師填鴨式的教學變得暗淡無味,學生的學習變得非常的被動,只是老師講、學生記的套路,教師應該在教學環節更加注重學生“說”的練習,充分調動學生積極性,讓學生成為課堂上的主人。
二、英美國家文學作品選學教學中表現的問題
(一)忽略英美國家文學作品選文的位置
英美國家文學作品在教材中一般都為選讀課文,不是必須學習的,在考試中一般也都不涉及,教師在課堂上大致講解或者有的干脆跳過,致使學生課后不再學習探討,長期依賴老師的學生逐漸形成了英美國家文學作品跳過思想。
教育部門在教科書中增設英美國家文學作品內容旨在通過對他們的學習拓寬學生的知識面,多了解一些西方國家的文化,增強人文素質。教育活動本是塑造和提高人才,教師是教育活動中的領軍人物,他們的忽視是教育改革深化的總目標變成了一句空話。
(二)教學方法單一
教師在講課時大多以“講”為主,側重對知識和技能的訓練,較少嘗試其他的教學方法。教師大多半節課時間講解,半節課時間做課堂訓練。課堂訓練本來可以鞏固學生所學知識和提高閱讀分析能力,但這需要良好的教學效果作保障,如果只是單一的練習則知識積累和能力提高都將成為空話。教師一味根據教學大綱和參考資料生搬硬套,枯燥講解外國文學作品的主題、情節、人物,會在無形中剝奪學生對選文的感性認知和獨特理解的權利,這樣學生和教師會變成兩個獨立的個體,教學課堂將變得單調乏味。
三、英美國家文學作品選學教學中滲透英語文化的必要性。
(一)語文教程旨在英美文學作品選文中滲透英語文化
通過對教學改革總目標的解讀,我們歸納出以下幾點:
1.現今英語教學的內容之一是增強學生的文化意識和培養學生尊重理解文化多樣性的觀念。作為中國文學重要組成部分的英美國家文學作品選文在完善現今英語教學內容方面至關重要。
2.英美國家文學作品選文涵蓋了多樣文化的學習教育,體現了英語課程工具性與人文性相統一的特質。學生在大學階段接觸到較多的英美國家文學作品,在此期間選文教學中滲透英語文化不但可以培養學生文化意識的多樣性,而且可大大幫助學生領會作品的主題,了解西方國家的生活和情感世界。
(二)社會產物決定著英美國家文學作品選文中滲透英語文化
語言和文化都是社會的產物。我們通過語言是學習文化,在學習和應用語言的過程中收獲了文化。語言一直追隨著文化的腳步,它隨著文化的產生而出現,隨著文化的發展而壯大,每一種語言都在映襯著生養它的文化,文化是語言的根源。作為一種語言教學,英美國家文學作品選文教學中滲透英語文化是無可替代的;作為一種文化教學,在英美國家文學作品選文教學中滲透英語文化不但有利于了解語言特色還有助于領會主旨和人物形象。
(三)經驗證明應該在英美國家文學作品選文中滲透英語文化
教學實踐證明,滲透英語文化在英美國家文學作品選文中取得了驚人的成績。例如在《老人與海》的學習過程中,學生往往理解不到語句所要表達的深層含義,因為他們不了解文化背景。如果沒有領悟到主人公是人性和神性的雙重身份,更別談對作品價值領會的多少。所以,在高中語文英美國家文學作品選文教學中滲透英語文化是教育深化改革的必經之路。
結語
英美國家文學作品選文是文化內涵豐富的材料,是對國家自然景象,民族風情和宗教信仰等方面的概括。教材編輯工作者既然就將它編進教材中,自然有著特殊的利用價值。它是大學生進入更廣空間的通行證,也是陶冶情操、提高大學生素養的奠基石。作為教學事業的領路人-教師,應更新教學理念,充分調動學生學習能動性,將教材的價值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