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亚洲日韩新视频_97精品在线观看_国产成人精品一区二区_91精品网站在线观看

嬰幼兒斑禿臨床治療新方案

來源:期刊VIP網所屬分類:臨床醫學時間:瀏覽:

  現在斑禿產生的原因有哪些呢,要如何來治療和預防這種病的產生呢?本文是一篇臨床論文。斑禿以局限性斑禿為多,嚴重的斑禿較少,本研究中嬰幼兒和成人患者均以局限性斑禿為主,全禿和普禿僅占很小比例。與成人患者比較,嬰幼兒斑禿患者男女比例無顯著差異,可能性激素在斑禿的發病中未起重要作用。文獻報道的斑禿患者家族斑禿史差異較大,一般認為在10%~20%[6],本組為14.2%,在報道比率范圍內,成人斑禿患者相似。

  摘要:目的:了解嬰幼兒斑禿的臨床特點。方法:采用問卷調查的方法收集2012年6月-2015年4月于筆者科室門診就診的42例嬰幼兒斑禿患者的臨床流行病學資料,對照組為發病年齡在18歲以上的50例成人斑禿患者。用SPSS 18.0軟件包對資料進行分析。結果:嬰幼兒斑禿患者共42例,其中男26例(占61.9%),女16例(占38.1%),男女性別比例與成年患者組相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6.13,P<0.05)。皮損多表現為局限性,全禿和普禿少見。42例嬰幼兒患者中,伴發過敏性疾病(15例,35.7%)及甲改變者(16例,38.1%)均較成人患者高。42例嬰幼兒患者中,6例(14.2%)有家族斑禿史,但未發現精神等明顯誘發因素。結論:嬰幼兒斑禿以局限性斑禿為主,易伴發過敏性疾病和甲損害。

  關鍵詞:斑禿,臨床特點,局限性,臨床論文范例

  斑禿(alecia areata,AA)是一種以局限性、非瘢痕性脫發為主要表現的毛發疾病。從嬰幼兒到成人,各個年齡段均可發病,而嬰幼兒斑禿的臨床特征與成人不同。2013年3月-2015年7月,筆者對來科室就診的42例嬰幼兒斑禿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整理,并分析其臨床特點及病情演變情況,現將結果報道如下。

  臨床論文:《全科醫學臨床與教育》,《全科醫學臨床與教育》2003年創刊,本刊將盡力滿足全科醫學教學和臨床的需要,做到理論與實踐結合,普及與提高并重,活躍學術思想,促進改革創新,強調刊物的科學性、思想性、先進性、啟發性和實用性。

嬰幼兒斑禿臨床治療新方案

  一、資料和方法

  1.1 一般資料

  42例確診的斑禿患者。年齡>6個月且≤3歲,按照文獻[1]診斷標準確診為原發性斑片型斑禿。排除標準:①患有先天性精神疾病者;②近期有用藥史者;③患有毛囊生長周期所致脫發、毛發領圈征者;④患有先天性頭發發育不全及其他遺傳疾病致頭發發育不全者。對照組為發病年齡在18歲以上的50例成人斑禿患者。

  1.2 方法

  采用統一設計流行病學調查表,經患者家屬知情同意后進行問卷調查。調查內容包括一般情況、初發年齡、發病誘因、伴隨情況以及一、二、三級親屬的患病情況等。伴隨情況包括特應性皮炎、過敏性鼻炎和支氣管哮喘、濕疹、脂溢性皮炎、失眠及甲改變等。所有資料都由患者監護人代訴,專業臨床醫師登記并審核。

  斑禿是一種突然發生的局限性斑片狀脫發,一般病情輕者預后較好,病情重者預后較差,約50%的患者病情可復發,而該病的確切病因目前尚不清楚。近年來,兒童斑禿與骨密度和微量元素失衡的關系,日益為臨床醫生所關注。

  1.3 統計學方法

  用SPSS 18.0軟件包,兩組間率的比較采用χ2檢驗,檢驗水準α=0.05。

  二、結果

  2.1 性別和發病情況

  嬰幼兒斑禿患者共42例,其中男26例(占61.9%),女16例(占38.1%);病程2d~6個月,平均2個月;平均發病年齡2.51歲,其中年齡0~1歲者1例,占2.4%;1~2歲者12例,占28.6%;2~3歲者29例,占69.0%。50例成年斑禿患者中,男18例(占36.0%),女32例(占64.0%)。42例患者初發部位均發生于頭部,初發禿斑直徑0.2~2cm,病程中伴眉毛禿斑者2例。42例患者中均未發現精神等明顯誘發因素。

  2.2 斑禿面積及部位

  頭部斑禿面積小于30%的患者12例,占28.6%,斑禿面積30%~60%的患者28例,占66.7%,斑禿面積61%~90%的患者2例,占4.7%,這2例患者同時合并眉毛禿斑。

  2.3 伴發疾病情況

  42例嬰幼兒患者中,伴發濕疹者6例,伴發過敏性鼻炎者7例,伴發過敏性哮喘者2例。42例患者中,16 例(38.1%)伴甲板改變,其中凹點6例,白斑8例,粗糙1例,縱嵴1例;11例為一種甲損害,兩種以上甲損害并存為5例(見表1)。

  2.4 家族發病情況

  42例患兒中,6例(14.2%)有家族斑禿史,1級親屬4和2級親屬2例。

  2.5 治療

  42例患兒外用地奈德乳膏(商品名力言卓,重慶華邦制藥有限公司),同時口服復方甘草酸苷片(商品名美能,日本米諾發源制藥株式會社),總有效率為85.7%。14例3個月內頭發恢復正常;22例療效顯著,半年內恢復正常。以上病例觀察1年內無復發,4例無明顯變化,2例因脫發區擴大或增加,遂加用系統治療。見表1。

  三、討論

  斑禿是T細胞介導的復雜的炎癥反應過程,受內源性或外源性因素刺激誘發,同時有多種分子參與和維持。斑禿多表現為有遺傳傾向的個體在精神壓力下,毛囊進入自身免疫循環,終止生長,進而脫落。既往研究發現,精神因素在斑禿的發病中起一定的作用[2-3],但本研究中,與成年斑禿患者比較,嬰幼兒患者未發現明顯的精神誘發因素,可能是其他因素如遺傳、病毒感染等。如人類巨細胞病毒感染、EB病毒等,嬰幼兒感染病毒后可出現斑禿的臨床表現,對其機制研究發現,腫瘤壞死因子-α(TNF-α)與白介素-2(IL-2)等炎癥因子的釋放可能參與了皮損局部毛囊的炎癥過程,從而導致毛發脫落[4-5]。

  本研究中嬰幼兒斑禿患者伴發過敏素質(含濕疹)的比率為28.6%,明顯高于成人患者。過敏素質在斑禿發病機制方面的研究近年受到重視[7-8]。有報道伴過敏素質者較不伴者,斑禿發病年齡更早、病程更長和病情更重[9]。但本研究中未發現伴發過敏素質嬰幼兒斑禿患者的病程更長和病情更重。既往研究報道甲改變與斑禿發病相關,尤其兒童患者[10]。本研究中伴甲改變的嬰幼兒斑禿患者比率為38.0%,顯著高于成人患者,與文獻報道相符。但未觀察到與病情變化的相關性。但因累及頭面及手部的嬰幼兒濕疹也可影響頭發及指甲生長,加之瘙癢所致搔抓也可加重脫發的癥狀,故過敏體質與嬰幼兒斑禿之間的關系,仍需進一步的研究,擴大樣本量或者多中心臨床研究以及遺傳基因的篩查等深入研究將有助于揭示過敏體質在嬰幼兒斑禿發生機制中的作用。

  本研究采用外用地奈德乳膏,同時口服復方甘草酸苷片治療斑禿患者。地奈德乳膏為中弱效糖皮質激素,為臨床最常用的免疫抑制劑,可抑制T淋巴細胞介導的免疫。嬰幼兒皮膚較薄,外用中弱效糖皮質激素可降低強效糖皮質激素的副作用。復方甘草酸苷片主要成分為甘草甜素,為一種雙向的免疫調節劑,有抗炎、調節免疫、抗變態反應及類固醇樣作用,無類固醇的副作用。本研究42例嬰幼兒斑禿患者,療程2個月,有效率為85.7%,顯著高于成人患者,可能地奈德乳膏用于成人患者抗炎效價不足。但用于嬰幼兒斑禿患者,療效較好,且治療后無不良反應發生。提示外用地奈德乳膏聯合口服復方甘草酸苷片治療嬰幼兒斑禿患者療效確切。

主站蜘蛛池模板: 海伦市| 宽甸| 棋牌| 安庆市| 临城县| 靖宇县| 甘孜| 元朗区| 鹤峰县| 长顺县| 鄂伦春自治旗| 勃利县| 忻城县| 姚安县| 班戈县| 盐边县| 江津市| 长阳| 巍山| 红安县| 沈丘县| 东台市| 新乡县| 沙洋县| 嘉鱼县| 东明县| 开化县| 溧阳市| 南京市| 龙川县| 西峡县| 塘沽区| 讷河市| 承德县| 大厂| 莎车县| 卓资县| 梁河县| 施秉县| 论坛| 恭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