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眼睛是我們最珍貴的東西,要怎么來保護好我們的眼睛呢,有關現在眼科中的新發展方面對眼球的新研究有什么方面呢?本文是一篇臨床醫學論文。我們也知道眼球生物學參數在白內障術前、術中、術后均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準確的生物學參數是保障白內障術后視覺質量的主要因素,在屈光性白內障手術時代正越來越多地受到重視。當然,影響眼球生物學參數的因素除了民族、種族、地域等因素外,還與年齡、性別、受教育程度、身高、體重等因素有關,隨著研究的不斷深入,將會逐步發現涉及更多的因素。
摘要:調查報告顯示,我國是全球盲人高發的主要地區之一,約有670萬盲人,占全球盲人總數的18%,其中主要致盲原因是年齡相關性白內障,約占盲人總數的一半[1~3]。目前白內障最可靠最有效的治療手段是手術治療,隨著人們對生活質量要求的提高及現代醫療技術的發展,白內障手術已不僅僅是單純的復明手術,不但需要選擇植入合適度數的人工晶體使白內障患者重見光明,而且使患者盡可能獲得更好的術后視力及視覺質量,因此根據不同人群選擇合適的人工晶體,是保障術后視覺質量的關鍵。而白內障患者需要做詳細的眼球生物學參數測量,根據生物學參數計算決定手術時植入眼內的人工晶體度數。目前認為,眼球的生物學參數存在著民族和種族的差異性。筆者就此綜述如下。
關鍵詞:屈光參數,眼科管理論文,臨床醫學論文
1 眼球生物學屈光參數研究動態
當前對于不同民族年齡相關性白內障眼球生物學參數的研究越來越多,而對于各民族眼球生物學參數特征及其作用機制的研究較少。這主要是由于一方面長期以來生物學參數的研究以生物學測量儀的改進為主,對測量的對象人群的重要性認識不足;另一方面不同民族、種族眼球生物學參數特征的調查也較少見。目前國內外對眼球生物學參數的研究分為兩大類,其一是以特定的臨床病例為基礎,檢測生物學參數與特定眼病相關的特征,以及與特定病種診治影響的關系,目前多認為眼球生物學參數在眼病的診治中有著重要的臨床意義[4~5];其二是眼球生物學參數作為研究對象,通過檢測眼軸長度、前房深度和晶狀體厚度、玻璃體腔長度來計算人工晶體度數及檢測角膜相關參數,如角膜厚度、角膜曲率、角膜散光等,分析各個參數對相關眼病的相關性。研究顯示,各個生物學參數因素在不同眼病其影響或測量值不同,同時在不同地域、人群、民族種族顯示有差異性,但都在眼病的診治中起到各自的重要意義,對視覺質量產生重要的影響[6~9]。影響術后屈光度數的因素包括眼軸長度、A常數、人工晶狀體(IOL)計算公式、晶體制造廠商、術后時間長短、醫生因素[10]。而保證白內障術后良好視覺質量的重要環節是其術后的屈光狀態及其穩定性,術后屈光狀態受生物測量的準確性(包括角膜屈光力、眼軸長度、前房深度、人工晶狀體計算公式等)、角膜屈光狀態(如角膜散光、圓錐角膜及角膜屈光手術史等)、人工晶狀體有效位置及晶狀體囊膜等因素影響[4]。因此我們可以初步得出結論,認為眼球生物學參數在壯族年齡相關性白內障患者中有其重要的特征及其臨床意義。
眼科論文:《眼科新進展》,《眼科新進展》是由中華人民共和國新聞出版總署、正式批準公開發行的優秀期刊。自創刊以來,以新觀點、新方法、新材料為主題,堅持"期期精彩、篇篇可讀"的理念。眼科新進展內容詳實、觀點新穎、文章可讀性強、信息量大,眾多的欄目設置,眼科新進展公認譽為具有業內影響力的雜志之一。眼科新進展并獲中國優秀期刊獎,現中國期刊網數據庫全文收錄期刊。
1.1 眼球生物學測量 眼球生物學測量是指通過各種眼科檢查手段對眼球結構進行各種參數測量,包括角膜曲率、角膜厚度、角膜散光度、前房深度、晶狀體厚度、玻璃體腔長度、眼軸長度、視神經直徑及眼外肌厚度等參數,是提供診治眼部疾病的參考依據。目前最主要的測量方法是超聲生物測量和光學生物測量。研究表明眼軸長度(axial length,AL)、角膜曲率(corneal curvature,K)和前房深度(anterior chamber dept,ACD)等術前眼球生物參數是影響計算IOL度數的主要因素。影響白內障術后屈光誤差中AL測量占54%,ACD測量占38%,角膜曲率測量占8%[11]。Eibschitz-Tsimhoni等[12]研究提示眼軸測量誤差0.1 mm將可以導致術后屈光誤差0.35D~225D。因此,精確的生物學測量成為影響預測患者術后屈光準確性的重要因素。
1.2 眼軸長度測量 眼軸長度是指從角膜正中點至眼球后的最遠距離或從角膜前緣正中點至眼球后壁神經顳側緣的距離。眼軸長度測量在眼科領域的應用越來越普遍,尤其在白內障術前IOL的計算、術中預置IOL的評估及術后IOL的有效位置、囊膜的舒展有著非常重要作用。Oliveira等[13]研究表明,非洲人的眼軸長度大于美國白種人,而Twelker JD等[14]統計分析黑人、美國白人及亞裔眼球生物學參數,發現亞裔眼軸最長,白人最短。對比研究發現,中國城市居民眼軸長度與新加坡籍華人相似,但均長于蒙古人及歐洲人[15],中國漢族眼軸長于非洲黑人[7],中國維吾爾族人眼軸小于漢族[8]。Hashemi等[6]將伊朗人的眼軸長度分別與緬甸、約旦、美國、冰島、澳大利亞、英格蘭、中國、蒙古國等對比分析,結果顯示上述各國相對應的研究人群其眼軸長度平均值與范圍均有不同,因而認為眼軸長度與民族、種族和基因不同有關。
1.3 前房深度 ACD是指角膜中央后表面頂點到晶狀體前表面或IOL 有效主平面的距離[16]。ACD 的測量誤差將導致患者術后發生近視或遠視屈光意外。研究表明, 1 mm的前房深度變化可導致1.34 D的屈光改變[17],預測術后前房深度準確性的提高有利于術后視覺質量的穩定和提高[18],有學者[19]認為IOL植入術后ACD因眼軸長度、角膜屈光力和IOLA常數等因素的不同而不同程度地增加。在研究IOL屈光度數計算公式的準確性和調整公式的計算值時,應考慮術后ACD的變化及其相關因素。Twelker JD等[14]對黑人、美國白人及亞裔眼球生物學參數研究發現,白人前房深度最深,亞裔最淺。對比研究發現,中國維吾爾族人前房深度淺于漢族[8]。Hashemi等[6]研究發現,伊朗人的前房深度均淺于緬甸、約旦、美國、冰島、澳大利亞、英格蘭、中國、蒙古國人,并且不同人群前房深度長度平均值與范圍不同,據此認為前房深度與民族、種族和基因不同有關。
1.4 晶狀體及人工晶狀體 晶狀體及人工晶狀體(IOL),是眼屈光系統重要的一部分,晶狀體在生理上具有調節屈光狀態的作用,IOL從早期的不可調節到目前有可調節的IOL應用于臨床。到目前為止,計算IOL度數的公式已發展到第四代。SRK-I、SRK-II是第一代、第二代公式的代表,其A 常數固定的,是回歸經驗計算公式。SRK/T、Holladay、Hoffer Q 及Haigis、Holladay 2均為第三代、第四代公式,其主要特點是引入個性化的A 常數通過計算機軟件進行計算。臨床工作實踐中要注意選擇合適的IOL 計算公式,以降低白內障術后屈光意外的發生。(1)在正常眼軸(22.0~24.5 mm)的范圍內,以上公式的計算結果都準確;(2)而Hoffer Q 公式在短眼軸(<22.0 mm)時計算結果最準確;(3)公式HolladayI在中等程度的長眼軸眼(24.5~26.0 mm)中能提供最準確的計算結果;(4)而在超長眼軸眼(>26.0 mm),SRK/T公式最準確[20]。所以術前IOL度數計算的選擇和準確性直接影響著白內障患者術后的屈光狀態。Hashemi等[6]研究發現,隨著年齡的增長晶狀體厚度逐漸增加。通過研究黑人、美國白人及亞裔的透明晶狀體度數發現,黑人最高,白人次之,亞裔最小[14]。對比研究發現,中國漢族IOL度數小于非洲黑人[7],中國維吾爾族人IOL度數大于漢族人[8]。因此,不同人群、種族、民族所需的IOL度數有所不同,應引起重視。提示在臨床上應根據實際選擇合適的人工晶狀體,以盡可能保障術后視覺質量。
1.5 角膜曲率 角膜曲率占全眼球屈光力的70%左右,為眼屈光間質最重要的一部分。角膜曲率檢查是反映眼部屈光狀態的一項重要檢查項目,常用角膜地形圖來檢測,是利用角膜反射性質來測量其曲率半徑。其原理是在角膜前特定位置放置一個特定大小的物體,通過該物經角膜反射后成像,測出該像的大小來算出角膜的曲率半徑[21]。角膜地形儀大部分都是根據光學定律中的鏡面反射原理來進行設計,能夠提供準確的角膜曲率。角膜曲率準確的測量顯得尤為重要,1.00 D的角膜曲率測量誤差會導致IOL 度數計算時出現0.80~1.30D的誤差[12]。Twelker JD等[14]通過統計分析黑人、美國白人及亞裔的角膜曲率發現,亞裔的角膜曲率>美國白種人>黑人,而國內學者王一飛等[22]研究發現中國維吾爾族人的角膜曲率<漢族,李煒等人[7]研究則發現中國漢族人的角膜曲率>非洲黑人。由此可見角膜曲率也有著民族、種族的差異性。
1.6 角膜厚度 角膜厚度是指角膜前后表面之間的距離,周邊部約為1 mm,中央部最薄,平均為0.5 mm,顯示各部分不同。在老年人和近視眼中一般角膜較薄,外傷時很易遭受破裂;角膜水腫時增厚;3歲以下兒童較成人角膜厚度厚。目前角膜厚度測量有超聲法和光學法,常用有超聲生物角膜厚度儀及角膜地形圖Oculyzer眼前節分析系統所測角膜中央厚度等。角膜厚度參數為角膜疾病的診斷、治療及預后的估計,對角膜屈光手術、角膜表面手術、白內障病人的屈光性手術、術后效果的評價及白內障透明角膜切口的選擇提供了有價值的解剖學參考和依據, 對眼科有關基礎研究和臨床實踐地開展具有重要的意義。Torrse等[23]研究發現,印第安裔美國人和美國白種人的角膜厚度>非洲裔美國人,Jonas JB等[17]研究發現,黑人、美國白人及亞裔的角膜厚度中,美國白種人最薄,亞裔及黑人相當,而國內朱良勇等[9]研究發現,壯族人角膜厚度<漢族。從這些結果中可看出,角膜厚度與民族、種族也存在一定的相關性。
2 眼球生物學屈光參數研究趨勢
隨著國內外對于眼球生物學參數研究的不斷深入,其研究趨勢已經從早期的超聲生物學測量,向光學相干干涉測量儀生物測量不斷深入,以及由起初單純從生物學測量儀的研究向人群的研究也在進一步發展,并且向不同人群、民族、種族及地域等因素研究成為近幾年研究的熱點。另一方面隨著白內障屈光性手術的研究不斷深入和擴展,在不斷發現眼球生物學參數新的作用的同時,已發現的各個生物學參數的作用機制不斷被揭示,尤其是各個生物學參數與白內障的術前、術中、術后以及與視覺質量的關系了解越來越多,通過不同人群、民族、種族、地域的研究白內障及白內障屈光性手術術后視覺質量成為目前白內障手術及術后視覺質量研究的趨勢。同時通過精確的生物學參數來選擇人工晶體計算公式,制定個性化的手術方式,相對于傳統的單純依靠眼軸計算人工晶體度數,具有作用明確,保障術后視覺質量的優點,已經成為目前不同民族、種族、地域等白內障研究的熱點。現國內外已經有報道不同種族、不同地域、不同民族[6~8]白內障生物學參數的特征及其應用機制應用于臨床,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3 問題與展望
生物學參數在白內障的術前、術中及術后均有著很大的臨床意義,精確的生物學參數測量是保障白內障術后視覺質量的關鍵因素,尤其對不同民族、種族顯得更為重要。我國為多民族國家,對不同民族、種族的研究報道甚少,例如廣西壯族人,能檢測到的文獻僅有眼外形參數測量[25]及中央角膜厚度[9]的研究,未見有眼內結構生物參數測量及相關研究報道,因此對壯族及其他民族人群進行眼球生物學參數特征系統研究有著重要的臨床意義,完善該領域數據的同時了解其屈光生物參數分布情況,為壯族及其他少數民族眼病的防治、大批量白內障復明手術工程和相關體質人類學提供數據參考和理論依據,相信隨著科學技術和醫療技術的發展,在該領域的研究會不斷地深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