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網絡安全是一個綜合性的課題,涉及技術、管理、使用等許多方面,下面是小編搜集整理的一篇網絡安全論文:探究計算機網絡信息安全重要性的論文范文,歡迎閱讀查看。
【摘要】隨著信息時代的到來,計算機信息技術廣泛應用于各個行業,計算機網絡自由、開放的特點使信息應用變得方便、快捷,但同時也存在很多的安全隱患。這些安全隱患會造成用戶資料和信息的泄露、丟失、竊取甚至損害,因此保護計算機網絡信息安全是這一領域的重中之重。本文就計算機網絡信息安全的重要性及現狀進行分析,最后探討了計算機網絡信息安全的新型防護技術。
【關鍵詞】計算機;信息安全;防護技術
引言
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進程的加快,計算機網絡以其高質量的數據傳輸性能、強大的數據儲存能力以及高效率的數據處理能力得到了較為廣泛的研究與應用。計算機技術在社會生產、經濟管理、教育教學、規劃設計等較多領域都有著廣泛的應用,所以計算機的安全應用關系著國民經濟建設的方方面面。然而,人們在享受計算機與網絡技術構建的新型生活方式的同時不得不應對由網絡系統開放應用、安全防護機制效能有限所帶來的信息安全性不足、病毒入侵以及個人私密信息泄露等現實問題。
一、計算機網絡信息安全的重要性
計算機技術可廣泛應用于多個領域,能對海量信息進行快速處理,并借助硬盤、數據庫系統存儲大量信息,包含機密數據、個人隱私信息等。伴隨計算機技術的普及,信息竊取、數據泄露等安全危機事件時有發生,且波及范圍日益廣泛,計算機信息安全問題愈加顯著。尤其在經濟建設領域,商業機密信息、單位重要資料、活動圖片、數據、影音影響資料大量的存儲于計算機系統設備之中。倘若不注重信息安全防護,一旦被攻擊入侵或感染病毒,將導致數據信息完整性受損,重要信息丟失,甚至計算機聯網系統崩潰、中斷,服務業務癱瘓等。信息安全面臨的威脅豐富多樣,目前,對計算機信息安全形成顯著威脅的手段主要有黑客入侵、病毒攻擊以及人為竊取等類型。
二、目前計算機網絡信息安全面臨的威脅
(一)計算機網絡系統自身存在安全漏洞
網絡系統與本地計算的安全與操作系統有密切的關系。由于操作系統是構建用戶連接、計算機硬件設備以及上層軟件的主要因素。操作系統若要在復雜的網絡環境中安全穩定的運行,必然也會出現很多安全方面的漏洞,尤其是系統漏洞與后門是計算機操作系統最為主要的安全隱患。網絡信息數據在這樣的系統中,抵抗風險和外界威脅的能力較弱。一般攻擊者竊取網絡信息采用的攻擊方法就是從網絡系統的可接受性和預計等方面著手,獲得突破,進而竊取網絡信息。作為網絡運行基礎部分的計算網絡硬件設備本身也帶有一定的安全隱患。其中,電子輻射泄漏是不可忽視的,也是最為主要的安全隱患,直觀來看就是計算機與網絡所含有的電磁信息泄漏,導致失密、竊密、泄密的可能性更高。另外,安全隱患還體現在信息資源通信環節較為脆弱,計算機不斷地進行數據交互與傳輸會通過網絡硬件設備進行。
(二)計算機病毒及惡意軟件的發展盛行
計算機技術手段的迅猛發展以及廣泛應用也令病毒的變種、傳播和隱蔽水平顯著增長。研究編訂病毒程序的手段日益豐富,令病毒入侵影響能力越發強大,呈現出種類多樣豐富、抵御查殺能力顯著的特征。受到利益的驅使,病毒營銷日趨規模化,制作編輯病毒人員往往可通過一站式的服務完成產供銷,令計算機病毒不斷的繁衍、變種并日益泛濫,而各類軟件工具在應對查殺層面卻呈現出日益疲軟的現象。又由于木馬以及各種惡意工具軟件的影響具有隱蔽性,較多違法人員選擇該類方式進行攻擊影響,這給病毒的查殺預防造成了難題,并影響了殺毒軟件防護效能。而各類木馬、病毒以及惡意軟件通過技術手段的互相滲透,將令查殺病毒軟件更難進行有效的查殺和預防。
(三)操作不當及黑客入侵
人為因素容易對計算機的安全造成很大的威脅,一方面計算機操作人員操作不當,容易使計算機系統面臨計算機病毒和黑客攻擊的威脅。比如,很多計算機操作員沒有為計算機選擇合理的安全配置、資源訪問權限設置不合理、用戶口令過于簡單、網絡資源公開化程度較高等原因,都有可能會對計算機的安全造成威脅。另一方面網絡監管投入不到位,無法擴展到網絡的各個方面,使得網絡世界中存在許多的“黑客”。“黑客”在計算機網絡具有較大的破壞性,并且有較高的隱藏性,他們沒有經過授權,主要是利用系統中存在的漏洞等方式非法侵入目標計算機系統進行破壞或竊取信息資源,最終目標主機淪為黑客的超級用戶。黑客程序主要的用途是盜取密碼、賬號、惡意篡改網頁、破壞程序等,由此對用戶的主機造成極大的威脅。黑客攻擊所帶來的危害要遠遠高于網絡病毒攻擊。
三、新時期的計算機網絡信息安全技術
(一)網絡防火墻技術
從邏輯角度來看,防火墻是一個分析器、限制器、分離器,可以有效地做好對局域網與Internet之間所有活動的監控工作,從而確保內部網的安全。歸根結底,防火墻是一種隔離措施,能夠在一定程度上防止黑客入侵,避免計算機網絡中的信息被竊取、破壞、拷貝,有效保護計算機網絡中的數據信息,原理如圖一所示。
防火墻技術包括網關應用、數據包過濾、代理服務等。但是應用計算機防火墻時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如不能防范內部攻擊、只能對IP進行控制而不能對身份進行控制、不能有效阻止病毒文件的傳送等。
(二)信息加密技術
信息數據的加密技術是一種較為傳統的安全防范措施,利用數據信息加密技術可以對計算機中的信息進行加密處理,保護網內的密碼、賬號、口令、重要數據以及控制信息,確保網上的數據能安全傳輸。加密數據的傳輸主要有以下幾種:一是節點加密。節點加密類似于鏈接加密,唯一的區別是數據在節點間進行傳輸時,沒有通過明碼格式進行傳送,需要構建特殊的加密硬件進行解密與重加密,類似于這樣的專用硬件必須要放在安全的地方,如安全保險箱中。二是鏈接加密。在網絡節點間加密,在節點間對加密的信息進行傳輸,進入節點之后再進行解密,在不同節點處應該有對應的密碼。三是首尾加密。當數據進入網絡之后進行加密,再等數據通過網絡傳輸出去之后再進行解密,這種方法在實際的應用中比較普遍。具體加密技術還有很多很多,實際使用中還會將幾種加密技術進行綜合使用,這樣也有效提升了計算機網絡的安全性。
(三)身份認證及安全協議技術
利用身份認證技術可以有效識別計算機用戶的身份,對其用戶信息進行確認,確保每一個信息訪問者都具備足夠的權限。具體說來,身份認證技術可以有效確認用戶的身份,并能夠通過有關信息識別出用戶的身份,使不具備相應資格的人員排除在計算機網絡系統之外。除此之外,計算機身份認證技術可以有效保護合法用戶的信息,防止合法用戶的身份信息被竊取,以避免用戶的合法身份被竊取。現階段,身份認證技術分為多種,有口令認證、密鑰認證、智能卡認證、智能密碼鑰匙(usbkey)等多種技術,這些技術都能夠起到信息保護的作用,有效控制計算機網絡的訪問過程。網絡系統的安全協議能夠保證計算機網絡安全,促進計算機信息安全工作走上規范化、科學化、標準化的道路。現階段,已開發的安全協議主要包括以下幾種:密鑰管理協議、加密協議、安全審計協議、密鑰管理協議、防護協議等。
四、結束語
網絡安全是一個綜合性的課題,涉及技術、管理、使用等許多方面,既包括信息系統本身的安全問題,也有物理的和邏輯的技術措施,因此只有嚴格的保密政策、明晰的安全策略以及高素質的網絡管理人才加之防火墻技術、信息加密技術、身份認證及網絡協議等各種新時期的網絡信息安全技術,才能完好、實時地保證信息的完整性和確證性,增強計算機網絡的安全性、穩定性與可靠性。
參考文獻
[1]楊祖云.計算機網絡中信息系統技術安全與防范[J].農村經濟與科技,2009(12).
[2]盧建華,蔣明,陳淑芳.網絡數據包捕獲及分析[J].網絡安全技術與應用,2009(2).
[3]鄭恩洋.計算機網絡安全防護問題與策略探討[J].計算機光盤軟件與應用,2012(15).
[4]孫嘉葦.對計算機網絡安全防護技術的探討[J].計算機光盤軟件與應用,2012(5).
[5]杜林,李世運.計算機網絡安全及防護策略[J].電腦知識與技術,200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