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亚洲日韩新视频_97精品在线观看_国产成人精品一区二区_91精品网站在线观看

多維度金融發展對收入差距影響

來源:期刊VIP網所屬分類:金融時間:瀏覽:

  摘要:金融發展對于收入差距有著重要影響,但是傳統研究通常只分析金融某一個或兩個維度的發展對收入差距的影響。事實上金融發展存在多個維度,只考慮金融某一個維度的發展對收入差距的影響得到的結果可能存在片面性。文章以東亞國家為例,從金融準入、金融深化、金融穩定和金融自由化四個維度考察金融發展對收入差距的影響。對東亞地區而言,金融準入、金融深化和金融穩定的提高均有助于縮小收入差距,與其發展階段相適應金融自由化有助于縮小收入差距,而其發展階段不相適應金融自由化則會擴大收入差距。

  關鍵詞:金融發展;收入差距;金融準入;金融深化;金融穩定;金融自由化

中國商論

  一、 緒論

  近年來,世界范圍內收入差距的不斷增長引起了人們的廣泛關注。隨著世界經濟不斷增長,各國國內的收入差距不斷加大,收入最高的1%人群所獲收入占總收入的比例大幅上升。從二戰后到20世紀90年代初,東亞地區曾在保持高速增長的同時,還在減少貧困和收入差距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是從90年代起,這一情況開始發生改變。東亞各國的經濟繼續保持快速增長,但國內收入差距卻呈現出逐步擴大趨勢。

  經濟增長和貧困減少一直是東亞各國所關注的焦點,近年來收入差距的不斷擴大,更使經濟社會公平發展成為東亞各國制定政策的重要目標。收入差距的不斷增加會影響社會和諧和穩定,增加社會矛盾,引發政治動蕩,從而影響經濟增長的可持續性。因此,如何解決收入差距的增加是值得我們關注的一個問題。

  金融發展是影響收入差距的一個重要因素,但是在傳統研究中,通常只考慮了金融發展某一個或兩個維度對收入差距的影響,事實上,金融發展存在多個維度,只考慮一個或兩個維度對收入差距的影響得到的結果會存在片面性。因此,本文在以往文獻研究的基礎上,把金融發展分為金融準入、金融深化、金融穩定和金融自由化四個維度,從多維度角度考察東亞地區金融發展對收入差距的影響

  二、 東亞地區收入差距變化歷程

  東亞地區收入差距的變化可以分為兩個階段:1990年之前和1990年之后。1990年之前東亞經濟實行的是增長與社會公平并行,不僅追求經濟的高速增長,還致力于國民收入分配的改善。1990年之后,東亞經濟繼續保持高速增長,但收入差距卻不斷惡化,各國的基尼系數均有所上升,一些國家的基尼系數一度超過國際警戒線。

  1990年之前東亞地區收入差距的縮小主要得益于當時的政府政策。二戰之后,東亞各國處于動蕩時期,政治具有一定的不穩定性,東亞各國的領導們為保證其政治的穩定性,需要獲得公眾的廣泛支持,因此在政策制訂上以共同分享為原則,使社會各階層均能從經濟增長中受益。為了實現這個目標,東亞各國和地區都做出了不同的努力,如中國、韓國和中國臺灣實行了廣泛的土地改革;印度尼西亞通過大米和肥料價格政策提高農民的收入;馬來西亞實行了明確的福利分享計劃以改善馬來西亞人的經濟狀況;中國香港和新加坡實施了大規模的公共住房計劃;在一些東亞國家,政府還幫助發展工人合作社、鼓勵發展中小型企業。東亞國家種種政策都旨在保證使所有人都能夠分享到增長果實,從而也使得國內的收入差距不斷縮小,真正實現了社會公平。

  1990年之后,東亞各國開始進行民主化轉型,在某種程度上促使了東亞地區收入差距的擴大。在民主化轉型之前,東亞大多是威權或半民主制政體,雖然政商關系飽受詬病,但卻促進了經濟增長。政府確保了對經濟增長的政治承諾,使得大多數人都能享有發展所帶來的利益,保證了社會的相對平等。但是1990年之后,在全球化和自由化的影響下,東亞各國政體開始由威權制向民主制轉變。在經濟上解除管制,推行市場自由化,減少政府干預。這些政策的實施導致政府對經濟的控制力不斷減弱,而企業主導市場的能力不斷增強,原本在政府強力干預下所產生的公平增長模式蕩然無存。另外,東亞許多國家雖然進行了市場自由化改革,但卻沒有建立相應的社會保障安全網絡,1997年的金融危機爆發之后,東亞的許多企業都進行了大量的裁員,大量的普通民眾陷入困頓之中,但是由于社會保障的缺失,大部分員工都無法獲得失業救濟。

  三、 東亞地區金融發展現狀

  1. 金融準入。金融準入是指企業或個人進入和參與金融市場的程度。其常用的衡量指標有每10萬個成年人所擁有的ATM機個數、每10萬個成年人所擁有的銀行賬戶數和每10萬個成年人所擁有的銀行分支個數。東亞在金融準入方面的平均表現高于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地區,但低于世界其他地區。如2014年,在每10萬個成年人所擁有的銀行分支個數方面,世界平均水平為13.4,高等收入國家為21.3,中等收入國家為11.9,低收入國家為3.1,而東亞地區的平均水平為10.8。東亞內部也存在著較大差異,2014年,日本每10萬個成年人所擁有的銀行分支個數是33.9,高于高收入國家的平均水平,香港是22.7,韓國是17.4,中國是8.1,而較低者如越南和緬甸,僅為3.8和3.1。

  2. 金融深化。金融深化通常指的是政府放松對金融市場的過度干預,使利率和匯率能夠自動反映資金和外匯供求狀況的變化。其常用衡量指標有私營部門的國內信貸占GDP的比率、銀行部門提供的國內信貸占GDP的比率和M2占GDP的比率等。東亞地區在金融深化方面表現較好,如在私營部門信貸方面,東亞地區平均水平高于世界其他收入水平相同的地區,且增長速度較快。以日本為例,日本私營部門的國內信貸占GDP的比率在1960年是56.3%,到2014年增長到187.5%,增長了233.3%。在銀行信貸方面,截止至2014年,東亞的銀行部門提供的國內信貸占GDP的比率高達126.9%,僅次于歐元區的145%,高于高收入國家的107.2%。在貨幣化程度方面,東亞地區也表現較好,截止至2014年,東亞M2占GDP的比率為186.2%,高于世界其他地區。

  3. 金融穩定。金融穩定是指一個國家面對外來沖擊時金融體系的穩定程度,通常用監管資本占風險加權資產的比率和股價指數的波動性來衡量。其中,監管資本占風險加權資產的比率衡量的是銀行系統的穩定性,監管資本是由監管當局所規定的銀行部門必須持有的資本,監管資本越高,銀行違約的概率就越低,即銀行系統越穩定;股價指數的波動性衡量的是股票市場的穩定性,股票價格的波動性越高意味著股票市場越不穩定。東亞地區金融市場穩定性,尤其是銀行系統穩定表現較好,原因在于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之后,東亞各國紛紛加強了對銀行系統的管制。1998年,東亞的監管資本占風險加權資產的比率僅為11.8%,但到2013年就上升至16.3%,而同一時期,高收入國家監管資本占風險加權資產的比率的平均水平為15.9%。但在股票市場穩定方面,東亞地區表現較差,2013年,東亞股價指數波動性為17.2%,而高收入國家為16.1%,中等收入國家為14.6%,低收入國家僅為9.4%。

  推薦閱讀:金融風險論文推薦發表雜志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定西市| 扎赉特旗| 池州市| 板桥市| 贡山| 泊头市| 凭祥市| 江华| 明水县| 宜君县| 平阴县| 五指山市| 丹江口市| 兴业县| 宁都县| 永和县| 曲阜市| 中西区| 休宁县| 青龙| 灵石县| 中卫市| 涿州市| 甘谷县| 海城市| 巴彦淖尔市| 嘉鱼县| 肇东市| 海南省| 高陵县| 大同县| 延庆县| 麟游县| 泸水县| 锦州市| 根河市| 革吉县| 边坝县| 大宁县| 丹寨县| 扎囊县|